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物 | 山西省考古前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3-10-08 17:46 来源: 文旅中国

考古前置即“先考古,后出让”,指把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前置到土地拟储备阶段,将勘探委托方由建设单位转变为土地权属部门,便于在土地收储规划时提前介入考古工作。

为落实党中央“先考古、后出让”要求,推动全省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做好地下文物保护,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西省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管理规定》,省文物局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山西省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管理规定操作细则》,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目前,山西省运城、临汾、晋中、吕梁、忻州等市已经印发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在落实考古前置这项改革探索中,山西改变以往“被动跟进”工作模式,成立由省文物局牵头、市县文物主管部门、考古机构参与的文物考古工作专班。建立文物专管员和考古工作月调度制度,协调解决全省考古前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全代办服务活动,按照“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指派专人跟踪、协助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或建设单位推进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考古前置工作。重点针对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较大、用地时间紧迫的突出问题,开展文物保护评估冬季行动,加快推进开发区文物保护评估,保障开发区建设,实现了让项目方“拿地即开工”。

同时,山西还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机制,文物、商务、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建立厅际联席会议机制,确保信息对等共享,会商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文物保护评估及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

此外,省文物局、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联合在侯马市召开考古工作服务项目建设推进会,以会代训,加大文物保护评估、“标准地”改革政策宣传指导;省文物局联合省商务厅、省交通厅、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等,加强考古前置政策培训解读,消除了开发区管委会对文物保护评估及考古前置工作的认识误区和顾虑。

据了解,2020年以来,山西省完成考古调查勘探2388项,勘探总面积约15327.8万平方米,较2020年之前三年数量总和(964项、5327.4万平方米)还要高,完成考古发掘450余项,有效保护了一批地下文物。

同时,省文物局加强全省考古勘探队伍调度,完成了全省71个工业类开发区文物评估,在精准圈定考古勘探区域基础上,释放不符合地下文物埋藏规律土地共约45774.53万平方米(约合686617.95亩)。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表示,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是一项改革探索,在落地中还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下一步,文物局将继续跟踪考古前置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梳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考古前置配套政策,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责编: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