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聚焦长江,高峰对话 | 范建华:中国长江经济文化带城际互动发展战略新思考

2021-12-06 17:33 来源: 文旅中国


12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传环球(北京)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长江文化促进会承办的“最美风景在路上”系列线上活动——“聚焦长江,高峰对话”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论坛暨长江文化高层论坛将以线上的方式举办。

在本次长江文化高层论坛上,来自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范建华将带来他对中国长江经济文化带城际互动发展战略的思考,分别从长江经济带的缘起、长江经济带中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元素、长江经济文化带的城际互动发展要素整合以及对张家港在长江经济文化带建设中的建议四方面来探讨长江文化的深层内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由此,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和加速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成为长江经济带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始点。

2016年3月中国中央政治局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印发《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建立流域性共建共享机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和先行先导作用,全面推进流域旅游业联动协同发展,将长江旅游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黄金旅游带”。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希冀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横跨3大城市群,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上游有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中游有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鄱文化;下游有吴越文化、徽派文化、海派文化。

目前,长江经济文化带的城际互动发展现状存在各自局限,在省域空间布局上,发展方向和重点各自为政,局限于各自行政区划范围内。在国家战略层面,中游国家新区引领作用滞后,上游缺少自主创新示范区。

范建华提出将长江经济文化带的城际互动发展要素整合利用,不仅要带状发展、优势互补、信息共通、资本共融、人才互用、市场相连,还要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常态,以“游轮游”为载体探索长江经济文化带城际互利发展的新路径。

结合本次长江文化高层论坛举办地张家港,一个有着丰富的考古遗址、风景名胜、革命遗存、非遗项目等文化资源优势的地区,范建华对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发挥张家港文化和旅游业在助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及动能转换中的绿色引擎作用,通过百里岸线还绿工程,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协调,构建辐射江苏省全域和长三角地区的“以江畔风光为特色,革命历史文化为精粹”的山水人文复合型生态旅游示范带。第二,依托长江邮轮、高铁、自驾车、民航等运输方式,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多层次跨区域的文化旅游联动合作开发,实现自然与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创新技术、人才和金融资本、区域品牌等要素无缝衔接的旅游发展带和旅游城市集聚群。第三,继续深化长江文化艺术节这一张家港特有文化IP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弘扬长江文化、讲好港城故事、链接优质资源、搭建经贸生态,赋能长江经济文化带高质量发展。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