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我是表演者,在社区活动中心为市民群众带来沪剧演出,下午我成了观众,来到云间剧院欣赏群文舞台佳作。一整天参与文化活动,充实、幸福。”3月30日,以“人民城市 人人出彩”为主题的上海市民文化节携春风而至,“城市美育日”打开一年的精彩。上海松江区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宾客”云集,来自全市的群文团队、松江区百姓明星及其他市民代表济济一堂,绘就“城市美育日”主会场的美丽画卷。市民张亚仙在云间剧院大厅展览前回忆着市民文化节“一页页难忘篇章”,笑着说,“上海人民是真的很幸福,人民城市,人人得以出彩。”
街舞《未来·已来》揭开了当天主会场《人民城市 人人出彩——202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群众文艺大汇演》的序幕。当律动的节拍在剧院响起,充满活力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彩。演出汇集了近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各项赛事中涌现的优秀团队和优秀群文创作节目,同时牵手相关专业院团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题优秀节目,一部部作品讲述市民文化生活百景,展现人民城市的美好生活、市民文化节结出的丰硕成果以及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无限热情,展现人与美、城与人的双向奔赴。
男女声组合《一念江南》通过多层次的舞台设计、流动的音乐和画面感,诉说出现代都市人对江南、对家乡的念想,定格了记忆中最难忘的流年时光。广场舞《一起跳舞吧!》曾代表上海参加2023年全国广场舞大会展演,并获得优秀广场舞节目的荣誉。上海评剧团演员朱琳和胡文瑾携嘉定区青少年曲艺大赛百强的孩子们带来一曲弹词开篇《少年中国梦》刮来一阵婉约又激荡的国风。一群视障人士用精彩的音乐剧小品《无障·爱》,向外界敞开视障者的心扉,邀请健视者走进他们的世界,从他们的声音里、在他们的笑脸上,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城市的温度……
群文的舞台,台上台下,台前幕后,大家投入其中,享受着每一个时刻。“台上短短一百分钟,工作人员忙碌了一个多星期,但当我们看到最后的呈现时,都觉得值了。”这段时间的忙碌让上海保利云间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斌想起小时候对生活在上海的人群的羡慕,“如今,从儿童阅读空间到中青年人的市民艺术夜校,再到老年艺术大学以及散落在城市活跃的合唱团、广场舞,由新上海人表演的评弹等,都让我更深切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性,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育位置。”事实上,为了承办此次汇演,剧院推掉了一场驻场演出,高斌说,“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一直是我们的宗旨,群众文化打造出来的‘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也将激活这座剧院的多元活力。”
多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持续深耕着群文舞台,以市民文化赛事为载体,激活民间创新创造活力,打造更为广阔的人人出彩大舞台。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也将通过举办市民舞蹈大赛(广场舞、街舞)、梦想读书会、家庭才艺大展、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市民艺术大展、市民数字艺术大展(音乐)、市民文学创作大赛七项市级重点赛事或展评活动,以及长三角青少年故事大赛、市民插画大赛、沪语大赛等多项专项赛事,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原动力,激活基层民间创造力;并大力培育特色文艺团队、文艺能人达人,让群众也成为美育共同体的重要组成。
去年,已走过十年的市民文化节首次以“城市美育日”的“面貌”揭开新一年的“面纱”;如今,“社会大美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些成果正在并还将对这座城市的每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一年中,围绕“人民城市 人人出彩”的主题,“社会大美育”将不断走向深入。
“城市美育日”当天,市民文化节广发“朋友圈”,征集美育新主体、新项目,打造美育新场景,构建城市美育共同体,延展城市美育矩阵,欢迎更多主体来和市民文化节加“好友”“秀”新项目,“解锁”更多美育新场景。这一天,市民们走出家门,在佘山、在苏州河畔、在公园、在商超、在街区、在文化场馆里,千余项文化活动全城展开,不少新项目、新场景已开始崭露头角。
“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松江文旅联动各街镇、景区、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带来三个篇章共18项丰富活动,从赏花问山、踏青游园、沐春逛展三个方面,让市民游客全方位、多角度感受松江特质的“春季限定”。当天,“春季问山,九峰有约”发布会暨江南丝竹专场音乐会在辰山植物园大草坪上举行,主办方邀请了四位书法大家地书“辰山花会、佘山琴会、昆冈文会、天马茶会”,在悠扬婉约的丝竹声中,向市民发出了四个分会场的邀约,邀请市民来一场松江的特色人文之旅。同时松江四大分会场G60科创走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松江印象城、辰山植物园充分展示松江科技之城、人文之城、人民城市与生态之城的四大特色,极力为市民打开一幅全域皆景、四季可游、城乡结合、文旅融合的新画卷。
钢琴导赏、戏歌唱演、器乐合奏……作为全市首个公益性绿地公园音乐会,由徐汇区文旅局携手上海音乐学院共同打造的“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迎来第500期演出。数位曾经从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的舞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上音学子们再次回到舞台;无数位音乐会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来同大家分享他们与“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的动人故事或感人瞬间。
“像回家一样,这一方舞台让我感到亲切。”男高音歌唱家韩蓬唱起了第一次在星期音乐会上所演唱的《我的太阳》。这一天,他来赴与92岁徐月琴阿姨的“二十年之约”。“徐阿姨看着我们长大,她对待我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韩蓬说道。作为公共文化的享受者,徐阿姨也以自身所能及反哺着社会,活跃在群众服务中。即便如今,在星期音乐会的现场,总能看到她花白的头发、忙碌的身影。
当天现场还举行了2023年度徐汇区社会大美育“年度美好场馆”“年度品质课程”颁奖仪式。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蒋艳说,去年,在“社会大美育”的背景下,徐汇区成立了“汇美育大联盟”,全区各场馆累计举办了2000余场美育普及活动,受益群众超过200万人次,真正实现了徐汇区域美育“从孤岛到畅通、从分散到融通、从割裂到贯通”的转变。今年,徐汇区将继续全力打造社会大美育项目,新推出不少于10家社会大美育课堂,纳入全区48家生活盒子、22个灯塔书房、1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23个市民夜校教学点,吸引和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延伸更多美育新空间,打造有主题、成系列、高品质的美育品牌活动。
为了更好推进“社会大美育”这项工程,很多项目主体动足脑筋,不断解构传统的美育方式,为市民更新美育体验。杨浦区最“余韵绕梁”现场就在迎来首次开放日的YOUNG剧场。活动以“春来·国风”为主题,对市民公众开放广场和剧场空间,并开设国风市集、剧场导览,让观众近距离体会剧场艺术的多元魅力。其间,由梅花奖得主施夏明、单雯领衍的江苏省昆剧院在YOUNG剧场演出经典剧目《1699:桃花扇》。剧场绿匣子则打造为昆曲再构剧场《南昆·YOUNG室》。打破传统戏曲的观演关系,现场,演员在观众身边展示台下的十年功如何化作台上的一招一式,于一室空间之内,由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带大家走进南昆风度,见其样,观其式。同时,杨浦区还推出最“浓墨重彩”现场、最“惟妙惟肖”现场、最“馥郁芬芳”现场、最“赏心悦目”现场,为市民带来色香味俱全的美的体验。
开幕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杨浦区《艺趣文化生活季》手册重磅推出。该季刊以“文化四季”为全年主线,以“艺术漫赏”“文化漫享”“小憩漫拾”“四季漫録”四大板块,融汇区域内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剧场剧院等高标准、高水平的展览演出以及各类文艺活动信息,将全年文化活动“串珠成链”, 让市民“畅游”杨浦“文化圈”。
一边打造热门美育City Walk,一边将元宇宙融入线下体验,让市民朋友体验现实场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所构筑的更多维度美育体验空间。当天,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携手北新泾街道,启航“有龙则灵 我与AI同行”活动,15组亲子家庭受邀参加线下“亲子互动City Walk”,大小朋友沿着洛克公园、苏河源、乐居北渔、民俗老街(非遗中心)的线路,一边与“恐龙宝贝”共舞,一边参与AI互动体验,还能沉浸式阅读苏河源的故事,并且进行非遗探索和网红书店的打卡,与AI数字人交流。此外,长宁区《薪火》沉浸式沪剧体验微旅行将观演、微旅行、角色扮演、与演员互动等多种体验融汇一体,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沪剧;艺术交流快闪、中国上海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少儿专场等活动也在各处上演。
如何利用现有的文化场馆和公共空间,“揉碎了”“掰开了”,将更多美育项目一点一滴送到市民身边?嘉定区文旅局推出全新的“美育一刻”系列,以一刻钟美育课堂的概念,赋能市民碎片化时间和碎片化空间。演艺节目以一刻钟快闪形式呈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则通过一刻钟短视频形式将优质资源盘活。碎片化美育内容输送到更多的公共空间,打破时空阻隔,让艺术触手可及。当天“我嘉书房”以及选址在社区、地标商圈、郊野公园的“我嘉·秀空间”,综艺专场、嘉定非遗文化主题展、四季插花体验、大型亲子互动魔幻气球泡泡秀……一系列文化美育活动让市民群众在“嘉”门口共享文化成果。而嘉定区图书馆则联合马陆镇文化服务中心,以“行走江南·美育润心”为主题,用一场精心策划的阅读推广+艺术美育活动,让市民群众以参观一栋建筑、阅读一本绘本、体验一项非遗的形式,在多元的场景中感受别样的阅读乐趣。 这一天,嘉定邀请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大美育”,携手在“城市美育日”开展全天候的文化服务,当天的嘉定区,文化场馆、美育空间、商场公园,到处散发着文化的芬芳。
近年来,上海打造了一批批“小而美,巧而精”的城市文化新空间,为了更好地激活这些空间,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越来越多的文化赛事、活动被搬进了商圈、楼宇、公园等。青浦区今年“城市美育日”的主会场就设在徐泾镇万科天空之城,通过文化进商圈,扩大社会美育项目和文化品牌宣传力,充分展示社会大美育成果和市民文化风采。当天的万科天空之城成了区域“美育市集”,青浦区图书馆、青浦区文化馆、青浦区博物馆、中华印刷博物馆、人文纪念博物馆、金夜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场馆精彩内容的美育内容在此展开推介,吸引众多市民群众参与;普陀区以“半马苏河”为主题在半马苏河公园、苏州河畔、长风书院、创艺空间等地开展美育悦享会、亲自研学等系列活动;在黄浦,公园绿地打开了春天的调色盘,大浦桥社区带来了“我与春天有个约“绘”自然美育课堂”。百年老城厢里,市民可以与文化“撞个满杯”,涵盖茶艺、灯彩、书画、科普等内容的“城市美育·文化集市”让五里桥社区收获了一大波文艺爱好者。充满文艺气息的明复图书馆,一场以无线电为主题的活动,众多小读者的痴迷于收音机制作,他们在了解到无线电应用发展历史的同时也体验到了科学实践的乐趣;在金山,坐在古树环绕的庭院之中,品尝一杯“状元咖啡”,在时光穿梭之间了解枫泾传承千年的状元文化……“城市美育日”,枫泾镇青歌社及文艺爱好者在枫泾古镇一尺花园开起了“小时光”音乐会。而张堰镇大隐书局里,2024年共享语言盛宴主题系列——“张志宽 赵松涛”快板书艺术工作室快板传习培训吸引着更多群体喜爱传统曲艺艺术,共同努力擦亮“中国曲艺之乡”金字招牌;在闵行,群艺馆三层楼里,展览、培训、演出等惊喜不断,而区博物馆则与南昌汉代海昏侯遗址博物馆共同打造了“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市民在观赏110件精美文物的同时还能动手体验海昏侯黏土DIY……
自2022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实施“社会大美育”计以来,上海众多场馆、机构积极参与其中,上海共有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剧院等113家沪上知名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成为“社会大美育”课堂。3月30日当天,113家“社会大美育”课堂共同发力,带来了几百场文化活动。人们在城市各个角落演绎着人文风采与上海的精气神,打造出了这座城市最独特的风景。
“构建城市美育共同体、搭建人人参与的群众大舞台、让公共文化成为推动城市消费迭代升级的新力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将持续以“社会大美育计划”为引领,深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群众受益”的办节机制,着力增强市民文化节与城市公共空间、重大节展赛事的链接融合,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可享的城市美育共同体,不断创造“百个社区大展示、万支团队同竞技、社会各界齐参与、千万市民共分享”的新成果,努力实现市民文化节活动品质度与城市贡献度“双提升”。
(文中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