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东莞市是一座GDP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站在新的城市发展起点上,如何通过“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是东莞人思考的重要问题。
近日,东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围绕“文化何以自信自觉自强”的主题深入学习,吹响迈向文化强市的“集结号”。当前,东莞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激发“双万”城市的文化力量,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文化建设新局面。
提振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精气神
在此次专题学习会上,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当前,东莞迈上了“双万”新起点,接下来,要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千万人口的共生共荣,离不开良好的城市综合环境作支撑,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软实力是重中之重。
“我们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不断开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为‘双万’新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说。当前,东莞正在谋划召开该市文化强市工作会议,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育强市、文旅体产业发展等方面出台实施意见。
在文化强市的蓝图中,一系列项目正在推进:规划推动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东莞市博物馆新馆两个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非遗资源,举办“江湖山海”系列非遗活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旅体产业复兴、文艺创作繁荣发展3项重点工作。
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东莞如何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黎创成表示,将持续深化公共文化发展法治化保障、文化设施一体化布局、文化服务品质化供给、公共文化品牌化运营、文化服务数字化提升、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增创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新优势,构建高端创意新型文化消费空间。
“我们将发挥纽带作用,主动联动更多志愿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认为,要再出发再发展,优化城市阅读的空间和平台载体,打造书香四溢的城市。
“建设文化强市离不开高品质的文化内涵作为支撑,更需要文艺精品等高层次的文化供给。”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艺术事业科科长娄欣利表示,要坚持培根铸魂,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引领时代风尚;坚持美美与共,打造系列有影响力的艺术品牌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坚持乐民抒怀,市镇联动举办艺术活动,惠及群众。举办更加璀璨夺目的第二十届东莞“粤剧黄金周”、做强“粤韵金声”品牌、推广“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主任陈映荷表示,要唤醒老品牌的新生机,让粤剧曲艺展示更多新形象、新变化、新面貌。
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前沿地,东莞拥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资源开发科科长温小岩表示,本土文化是一个城市最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东莞的旅游产业要发展好,就必须做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可园博物馆馆长赵长庆的规划中,可园博物馆将被打造成为高品质公共文化传播空间,推出系列文化产品和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加强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王红星介绍,该馆将通过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第二课堂东纵联大等品牌活动,盘活红色资源,做好文物的活化利用。东莞展览馆馆长孟穗东表示,作为东莞重要的接待场馆、宣传窗口和市民教育基地,该馆持续做好二楼基本陈列调整更新和“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华南教育丰碑‘坪石先生’专题展”宣传推广等重点工作,讲好东莞文化故事,传播好东莞文化品牌,阐释好东莞文化特色。
掀起市镇同频共振的文化建设新热潮
东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市直管镇的“直筒子市”。长安镇是东莞经济第一大镇,2021年GDP达880.7亿元。“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个人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说。
过去5年来,长安镇围绕“文以化人、长乐安宁”的核心理念,努力发挥与该市第一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平均每年举办文体活动4000场次以上,构建起“图书馆+”的全域式文旅路线。叶孔新表示,长安将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重点做好建设公共文化新阵地、营造文明实践新风尚、开展文化惠民新活动等工作。
8月11日,位于东莞市石龙镇的中国举重博物馆1期钢梁进行吊装。作为知名的“举重之乡”,石龙镇正积极建设中国举重博物馆,将其打造成中国举重运动的保管箱、档案馆。石龙是东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文化等正在这片热土上蓬勃发展。石龙镇委书记陈庆松表示,石龙将把握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在挖掘中传承、在传承中活化、在活化中创新,讲好红色故事,让城市资源“活”起来;讲好历史故事,让产业发展“动”起来;讲好体育故事,让优良传统“热”起来,推动文化产业化、文化现代化,努力打造更具特色魅力的文化名镇。
“文化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繁荣的经济为文化的培育提供肥沃的土壤,而良好的文化是引才聚才、招商留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横沥镇委书记叶效怀表示,将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主线,擦亮文化品牌,重点做好提升文化空间、丰富文化活动、提升文化素养、做好文化传承、打响文化品牌五方面工作。
虎门镇推动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道滘镇组建8支文化小分队、黄江镇筹建全市首个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公园、洪梅镇高标准建成精致时尚的美术馆、清溪镇着手擦亮张松鹤文化名片、厚街镇规划建设鳌台历史文化街区、塘厦镇将实施文化品牌“3+N”工程……当前,东莞各镇街正站在“双万”城市的新赛道上,奋勇争先,将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汇聚成文化强市建设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