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评论 | 坚韧明亮的民族底色——评话剧《天空,还是那片天空!》

2024-07-02 18:08 来源: 文旅中国

刚刚经历过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战斗,感受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壮举,人世间最痛苦与最明亮的过程为人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话剧《天空,还是那片天空!》(编剧杨林、黄河,导演李享达)以独特视角和深刻反思,让人回望那段历史,瞩目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题材独特,构思巧妙,题旨深厚,为同类题材叙事带来新示范。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如何面对;共同走过的历史,如何凝汇出深远意境。作品选择回望与反思的角度,以郑州、北京、武汉三地为背景,以三组人物关系为代表,讲述了临危受命的逆行、命运相连的坚守的故事。全剧没有直接勾描抗疫的具体过程、生死较量,而是以今天“后疫情”时代的眼光,打量那场惊心动魄的抗疫之战,在重新审视历史的同时,以深沉的打捞和思考,赋予其当代价值观照,在灾难情境中投映出厚重的民族底色和人性光辉。换句话说,那场疫情举世震惊,极为特殊,作品努力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在极端困境中,让人看到坚韧乐观、彼此温暖的民族底色依然存在,而且更显深厚。作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坚持和生命韧度日益强劲的艺术表达,在舞台上别具光彩。

疫情早已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包括生活方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中国人乐观坚韧、珍视生命、奋勇前行的优秀传统精神内核,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始终不会改变。全剧展现疫情期间的人与事,又将现实处境、人间烟火升华至生活和生命哲理,正如剧中人所说:日子有下坡就有上坡;活着真好;有爱才有家”,描摩真实生活镜像,又对现实场景有所超越。剧名《天空,还是那片天空!》,实质是对重要历史精神的发掘和提炼,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人性中湿润光点的凝视、提纯和赞美,为作品带来深刻的人文内涵,在同类题材的素材构建和深度拓展上提供了新视角。

人物平凡,寓意深远,以小搏大,为人物群像式塑造提供新经验。那段历史离我们很近,每个人都对那场战役记忆犹新,都是生活和时代的见证者。抗疫中,无数感天动地的人与事催人泪下,其中平凡人的英勇和挺身而出,格外引人动容。作品将叙事重点投注于普通人,写出他们平凡却又伟大的有机统一,带来以小见大的真实和可信感。

全剧突破了戏剧常规叙事的一事一议、一线到底,而是多人多事、散点透视,在郑州、北京、武汉三地背景下,选择几组相互呼应的人物关系,片断式呈现,相互穿插递进,围绕抗疫这一支点打开抗疫中的丰富侧面。年轻的医生夫妇,在要不要孩子问题上产生一些隔阂,但又同时勇敢的选择逆风而行,奔赴武汉;郑州讨债民工和北京欠薪老板,被封闭在同一空间时,由一对互相仇视的劳资关系,变成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武汉小卖部的中年夫妇,原本打算年前生意做完回河南老家过年,没想到情况陡变,他们由整天盘算着怎样保全成本、稍有盈利,想方设法多挣点钱,变成危急关头首先想着怎么帮助别人、冒着危险去传递温暖的人。这三组人物关系又牵连出众多人物,快递员“飞毛腿”,为医院看门的“老散花”,小老板的堂兄弟,农民工的妻子等,他们组成了平凡人物的方阵,彼此交织,互相牵连,有悲有泪有惊恐,但是在灾难面前都选择向善向上而行,互相支撑,守望相助,他们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及人生意义的思考,辐射了宽阔的时代背景,上下一心共同抗疫的场景在舞台上迸发出巨大力量。作品透过人物的成长变化,真诚善良和顽强生活,引发我们重新去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思考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

主创聚焦于危难中的平凡小人物,用群像式的塑造,艺术表达了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的深刻寓意,对人民创造历史作出了生动表达,形象具体,寓意深厚,这也是我们党一直秉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舞台诠释。三年抗疫,每一位中国人都值得致敬。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向时代致敬、向平凡英雄致敬的作品,充满自信和温度,小人物大时代,小切口大主题,题旨开掘、人物塑造新颖且充满戏剧张力。

舞台呈现简洁朴素,丰富灵动,变化多样,扩展了话剧舞台的表意空间。一个转台贯穿首尾,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灵动多元,一景多用。转台的上下之间、横竖之间,不断流转,变化中形成不同的表演区域,而且场景切换迅速,情景明确,保证了内容信息的流畅传达,情节推动从容自如。戏曲假定性和虚拟性的借鉴使用,力求与舞台实际场景互相融合。跟随情节的流动、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感悟,努力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深入展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波澜。内与外、表和里、虚与实、动和静的安排调度,有明确的动机和托举剧情的思考,人物彼此关爱、向善向上,与时代同行的意志和信念,形成整体氛围的和谐统一。

这是一部向编剧杨林致敬的作品。杨林是一位充满人文情感的作家。他用温馨柔韧的基调,带给观众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启发。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生活轨迹和成长变化空间,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及不断升华是作品深度开掘的有益验证。杨林虽然远去,但温暖坚韧,对人性、人类共性闪亮之处的关注和放大,将生发更为普遍的意义,作者将长久重生在他的作品中。《天空,还是那片天空!》几经修改,提升重建,让人深感艺术工作者在题材确立之后,开掘点与创新点如何更有当代价值,让人更加奋勇生活,推动作品走得更远的认真探索精神的可贵。

作品写疫情又超越疫情,从具像到抽象,从个性到普遍性,体现了凝神聚力、团结一心,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时代精神,展现出人类共性中关于生活、生命的哲理思考,有现实观照性和人文内涵;写普通人又超越了平凡,小人物对时代与历史的推进作用,印证了英雄来自平凡的深刻道理,彰显了打不倒的民族精神的深厚内蕴。作品虽然在时代背景和事件节点上尚需明确勾勒和铺垫,但艺术反映生活、提炼生活,根据时代变化加工修改提高,既有特定属性,又葆有长久存在价值,河南艺术工作者不断重新建构,努力打磨作品的追求和功力,仍为舞台艺术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提供诸多启示。

(王文全供图、作者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高级编辑)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