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立足本土实际,将城市书房建设作为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德城区“十大民生工程”。
工作中,德城区紧紧围绕 “明德理念”丰富文化内涵,在“打造阅读品牌、实现人文管理、丰富文化阵地”三方面深耕细作,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城模式”,有效打通公共图书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平台。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城市书房建设顶层设计中,德城区将中华优秀文化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命名为“明德书屋”。 “明德”源于曾子《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为“弘扬光明美好的品德”;同时,取音德州底蕴深厚的“德文化”, 展现了德州“厚德、包容、创新、图强”的地域文明。“明德书屋”的称谓,有效增强了阅读场所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在选址上,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人群分布等因素,按照均衡布点、距离就近、方便群众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临近社区、学校、商业中心、景区公园等布点建设,同时在小绿地、小公园、小市场、小停车场等“四小地块”中见缝插针,有效保证书房辐射范围,阅读新空间嵌入城区,打通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百米”。2022年,德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13座集图书借阅、自修学习、公益培训、文化交流、文创展示、非遗体验等于一体的明德书房,这些温馨又现代化的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营造出流动书香文化氛围。
13座明德书屋从命名到装修,都彰显着“明德”城市文化和地域色彩,与周边环境相融,或古朴雅致,或清新文艺,或简约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以德州古代园林命名的 “濯锦园”“擢秀园”“四时园”“迎曦园”等书屋特点为“小而精”大都坐落于街心小公园,周边环境幽静。藏有特色图书三千余册,分别定位为传统经典阅读传播区、青少年阅读基地、时尚阅读打卡地、休闲式阅读场所等;以汉代大儒董仲舒读书台、田雯故居地命名的繁露园、寒绿园等功能比较齐全,彰显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色园区根据不同历史文化建设,如拾忆园书屋,设在上世纪初老货场内的蒸汽机火车机车内,读者坐在其中如穿越时光隧道,享受独特的阅读感受……一座座建在百姓家门口的明德书屋,以其小而美的独特魅力和舒适便捷的借阅体验,吸引众多市民纷至沓来,“15分钟阅读服务圈”在德城日益形成。
明德书屋分批次建成开放,现建成8处,市民进馆人数已达20万余人次,图书借还14万余册次。
遵循“高水平制度设计、高品质文化服务、高质量运维管理”原则,明德书屋全方位突出人文精神,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和读者需求,实施有区别、有秩序、分层次的和谐管理。书屋内部环境简约典雅,阅读空间宽敞舒适,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借阅服务周到热情。馆内还设有各类自助借阅设备,可采用现代化、网络化、自助式的方式,获取更加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为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德城区图书馆加大资金投入,全面丰富明德书屋馆藏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实行精准购书、精准配书,保证资源的丰富性与完善性,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科、生活、文学、艺术多个品种,并采取书屋图书轮换制度,满足不同群体、区域和层次的阅读需求。
当地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推出线上线下“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新华书店服务运营”模式,不断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区图书的统借统还,实现阅读设施互联互通。以图书馆为主体,图书馆总分馆、明德书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 新华书店等阅读设施为载体,实施“五位一体”统筹改革,实现图书采购、网借、漂流、捐赠、交易融合阅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