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小剧场,岭南戏剧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2023-12-07 11:16 来源: 文旅中国

小剧场不仅仅是个空间概念,更是戏剧观念、叙述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戏剧,它的实验性、探索性以及因为观演关系的改变而带来的不同现场感受,赋予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演优势。小剧场戏剧似乎天生具有着某种都市气质,也常常伴随着多元、思辨、不规则等关键词,这使其很容易契合青年观众的审美期待,形成相对固定的青年观剧市场,而这部分市场恰恰是演出生态中最活跃、最具带动效应的。这也是我们呼唤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小剧场艺术的重要原因。

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经过初评,有6部小剧场戏剧作品进入终评。这是广东省艺术节首次将小剧场戏剧纳入到参评范围内,至少说明近年来,创作、生产、演出小剧场戏剧在广东省已经成为常态,证明了近年来广东省戏剧的活跃、丰富和多元。

本届广东省艺术节的6部小剧场戏剧作品,有3部改编、3部原创,3部改编作品中有两部均来自粤剧。戏曲小剧场兴起在近10年间,在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选取程式完熟的粤剧进行实验,这是创作者的自觉,也是粤剧艺术开放并包、海纳百川的体现。小剧场粤剧《胡不归·颦娘》改编自传统剧目《胡不归》,不仅在题目上将颦娘作为主角,旗帜鲜明地提亮,在内容改写上也将其遭遇、情感、心理轨迹和个性予以重新打量和审视。一个批判封建迂腐孝道的故事,因此成为更符合当代观众理解的家庭关系的作品。如果说《胡不归·颦娘》是表现对爱情失望而反观女性的独立和尊严,同为粤剧的小剧场《金莲》则是女性对于爱情的想象与坚持。《金莲》借用“审判”的形式,在舞台设置上,围观的观众也成为了情感和价值判断的一部分,戴着面具、上下自由的功能性人物,以及间离效果明显,有着浓郁当代意识的沙缸、人偶、旁白人,更是强化了“舞台是审判场”这一表达。全剧淡化甚至舍弃了“金莲戏叔”“毒杀武大”“武松杀嫂”等冲突激烈的强情节,而是仅从“潘金莲爱慕武松”,在大雪中置办好酒席等待这一点开始,展开其梦境、回忆、情感起伏,最终落在大雪停息、武松回来之前。全剧更像是一个女性在冬雪黄昏中做的一个“梦”,梦里,这个女性悲惨的身世、被随意安排的命运以及飞蛾扑火一般的勇敢和爱而不得的恐惧,都被表现得清晰而饱满。难能可贵的是,两部作品在粤剧表演、音乐唱腔上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粤剧的原汁原味。除了“艺”,还有“技”,从这个角度上说,戏曲小剧场颇具研究价值。

小剧场话剧《画皮·归尘》可以定位为肢体剧。这部改编自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因多世作恶而被禁锢数百年的灵魂奋力重生的故事。剧中台词极少,更多的是肢体动作,中国戏曲、中国古典舞、现代舞、日本舞踏、默剧等艺术门类中的肢体表演元素被大篇幅借用。强烈的风格感和创新性极大地提升了观赏性,也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

另外3部小剧场作品均将目光聚焦在广东本土元素上。音乐剧《少年觉醒》以现代少年阿杰穿越到1839年的视角,呈现了虎门销烟之前的社会民生,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形式,让当代青少年了解历史。话剧《独角兽》和音乐剧《这里的冬天不下雪》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形态。《独角兽》以人文性与梦幻感而独树一帜,该剧改编自编剧本人的同名小说,在一场人机交互的“超临界实验”中,涉及了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知识产权等关键词,也探讨了人性在科技实验场域中的不确定性,商战、悬疑色彩和情感纠葛均得到了较为深刻的拓展。这个作品在舞台上是“独一个”,它能产生在广东舞台上,正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为国家科技创新重地之所在。《这里的冬天不下雪》是在温暖中讲述当代生活的生动体现,勾勒出一幅生动、质朴、市井意味浓郁的“广漂”画像。该剧故事简单、线条清晰,没有惊涛骇浪,却写出了在城市中奋斗的年轻人的辛劳和梦想。而剧中收租王阿婆那一碗滋味醇厚的老汤,也抚慰着年轻打工人的心灵。这是一个时代真实的表达,也是广东味道的美好写照。

愿小剧场艺术能在南国广东有更大的空间、更开阔的道路,成为岭南当代文化新的打开方式。

(作者系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