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点读机女孩”相关话题屡登热搜。2009年,高君雨凭借一支“哪里不会点哪里”的点读机广告走红,成为被大众熟知的“点读机女孩”。不久前,高君雨在各大社交平台的官方账号开始陆续上传其生病住院视频,并自曝患罕见脑瘤。“点读机女孩患癌”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进手术室”点读机女孩发烧不退再次进ICU”等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然而不少网友发现,视频拍摄季节与发布季节不符,质疑“点读机女孩”拿库存视频炒作。话题热度发酵后,@高君雨账号所属的MCN机构发布道歉公告,相关负责人接受调查。“点读机女孩”事件的“反转”经过被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报道点评,网民关注度持续走高。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2月28日0时至3月13日13时为周期,以“点读机女孩”“高君雨”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自2月28日起,舆情热度开始升温,至3月1日12时达到第一个高峰,此后逐渐回落。3月9日14时,舆情热度再度攀升,至3月12日8时达到最高峰,此后热度迅速下降。舆情走势呈现波动起伏,整体呈现为“单峰”状。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2月28日,“点读机女孩”@高君雨官方微博账号发布视频,称自己“接下来就要手术了,大家等我的好消息”。博文引发大量关注,转发、点赞、评论数量超1.5万。当天@环球网发布报道【“点读机女孩”自曝患罕见脑瘤,剃光头发准备手术!曾称为保研熬夜伤了身体】,“点读机女孩高君雨患癌”话题热度开始升温。
3月1日,@高君雨官方微博账号再发博文,称“小雨已经进手术室了,希望一切顺利 ”,并配上相关视频。@鲁中晨报、@极目新闻分别发布【“点读机女孩”自曝患罕见脑瘤,已进入手术室做开颅手术】【“点读机女孩”高君雨面带微笑进入手术室,曾称网友恶评让其倍感焦虑】报道,“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进手术室”话题热度攀升,当日实时传播量达到8934条。此后,话题热度逐渐回落。
3月9日,@高君雨官方微博账号公布其术后状态,称“小雨今天状态不太好了,一直在睡觉”,相关话题再度引发关注,热度逐步攀升。
3月10日,@高君雨官方微博账号称,“小雨发烧了,状态不稳定,又进了ICU”。事件引发大量网友、媒体关注。@光明网、@环球时报、@澎湃新闻、@北青网、@正观新闻、@舜网、@新黄河客户端等媒体转发报道。“点读机女孩发烧不退再次进ICU”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4位,阅读量高达4.3亿,讨论量为7602条,互动量超20万,网民关注度持续走高。同时,网民评论中陆续出现质疑声音,表示@高君雨账号视频中显示的季节与当下季节明显不同,认为其“用库存视频炒作”。
3月11日,@九派新闻、@潇湘晨报等媒体跟进报道,称@高君雨微博及抖音账号已限制评论,此外,其抖音账号中“豁然开朗MCN”认证也已取消。@环球网、@每日经济新闻、@北京日报、@顶端新闻等媒体转发。话题“点读机女孩手术视频被质疑是库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11位,阅读量高达1.6亿。话题发酵后,高君雨就读学校回应其近况,称“手术是毕业后做的 正在恢复期”。高君雨同学出面表示,其做开颅手术、进ICU抢救均为真事。高君雨妈妈出面回应,称“君雨全网的账号一直由签约公司在运营,我们确实无暇管理,但公司在发布过程中,运营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给大家造成非常大的误解”。“多方回应网友质疑高君雨脑瘤手术视频”话题再惹争议。
3月12日,@高君雨账号所属MCN机构“豁然开朗MCN”发布致歉声明,称“视频配发时文案中的时间表述出现了严重纰漏,对此我们深感抱歉”。当日,杭州市余杭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布通报称,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钱江晚报发布【点读机女孩涉事MCN负责人正在接受调查】报道称,目前涉事机构已经在配合接受调查。“点读机女孩涉事MCN负责人正接受调查”登上微博热搜榜第40位。与此同时,@红星新闻也发布【给“点读机女孩”转款1万元当事人发声:感觉受到欺骗 憎恨MCN机构的行为】报道,引发网民大量转发评论。对此,@人民网发布【“点读机女孩”陷漩涡,如何点醒“梦中人”?】文章点评,称“在此事中,高君雨的家人,特别是其账号的签约公司,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应予厘清”。当日,舆情热度达到峰值,实时信息传播量为47746条。
截至2024年3月13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总信息为129511条,其中,微博为56141条,客户端为45872条,网站为3386条,视频为19268条,微信为4243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博和客户端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43.34%和35.42%。
二、网民观点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点读机女孩高君雨患癌”“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进手术室”“点读机女孩发烧不退再次进ICU”“多方回应网友质疑高君雨脑瘤手术视频”“点读机女孩涉事MCN负责人正接受调查”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进行梳理、汇总后发现,网民观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图:网民观点分布图
一是,认为“点读机女孩”事件本质上就是引流量、博眼球的无底线炒作,社会传播范围十分广泛,应该严惩涉事各方以儆效尤,占比为29.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大肥皂:这个事情挂在热搜上好多天了,“反转”之后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而且网红无底线蹭流量遭遇“翻车”也不是第一次了,此次也是给行业提个醒,有些MCN结构和博主确实已经在法律边缘试探,建议严惩。
@歸朴0279:点读机女孩事件,本质上是互联网营销,为了博取流量无底线炒作,是一种欺骗行为,涉事各方都应该被严厉惩罚,以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二是,认为“点读机女孩”事件是对社会大众善意与同情心的透支,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占比为26.3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溜溜哒哒2011:不知道如何评论了!唉,社会价值观变了,应该正三观了,流量不能再“为王”了,不然公众的善心,爱心,善良会越来越少,疑心越来越多,那么对真正需要的人就变成了“狼来了”。
@绿色大海边的臻叶林:简直在透支大众善意和同情心,信息时代,不知道什么为真什么是假,以后不能轻易相信“卖惨”了。
三是,质疑“点读机女孩”家人自称“不知情”是否属实,占比为22.1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白白是差不多先生:视频发了那么久,而且全网关注度也不低,之前“点读机女孩进ICU”话题都上热搜了,难道家人不上网么?现在愤怒声明,说自己“不知情”是不是有点侮辱观众智商。
@万事浮云只等闲:她和家人不知情的可能性很小,这是个信息时代,只要不断网就不会不知道。
四是,认为互联网时代的事件“反转”、人设“翻车”等现象频发,网民要擦亮明辨事实的眼睛,理性上网,占比为13.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sunny仔仔007:有图不一定是真相,现在有视频也不一定是真的了。尤其是AI技术进步后,做一条假新闻只需要十五分钟,真假难辨,所以大家都要擦亮眼睛,明辨事实,不要轻信炒作。
五是,认为“点读机女孩”事件中,视频发布时间虽有误,但内容确是真实的,希望大家宽容相待,占比为8.4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妍妍0802:她的病是真实的呀,只是发的晚了而已。她发视频的方式确实有错误,但也不至于大家对她这么狠呀,毕竟她还在康复期,我们发掘自己善良的一面吧,不要到时候又后悔。
@甜筒甜筒甜甜筒:其实不太懂为什么发库存视频影响这么大,这么多人骂,她确实经历了这些啊,现在知道她手术成功了不是挺好的吗?大家嘴下留情,宽容一点吧。
三、舆情点评
女孩正值花季却罹患重病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其账号运营机构发布“库存视频”以炒作博流量的行为却大败好感,甚至点燃了一些网民的怒火。“点读机女孩”事件的“反转”,反映出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部分人操弄舆论,欺瞒大众,透支社会信任与共理、同情之心,以牟取利益的不良现象,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讨论。
当今的互联网上,类似的“反转”事件俯拾即是。2023年7月,几位女生在烧烤店被陌生男子强迫陪酒的视频冲上热搜,引发众怒。然而经警方查实,该事件实乃剧本炒作,所有涉事人员均被行政拘留。同年10月,“千百意爷爷”的视频火遍全网。一群大学生在千百意天桥下救助了一位自称“70多岁”“身患肝癌与肺癌”“被家人赶出门”的流浪老人,带其辗转多地检查病情,还帮助老人圆梦天安门,获网友好评捐款无数。后经曝光,“千百意爷爷”真实年纪只有56岁,有13年的服刑记录,现与哥哥住在一起,甚至还享受国家低保。种种“反转”令不少网友大跌眼镜,有网友评论:“打了正义人士的脸”。其实,打抱不平、追求正义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真正应该被谴责的是不惜歪曲事实以博流量换同情的始作俑者。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对网红博主与MCN机构不断加大治理力度。2022年,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整治账号管理问题,对“经常性发布违规内容恶意博眼球”以及“发布‘打擦边球’、真假难辨等内容”的网红与MCN机构账号做出相应处理。2023年,中央网信办针对短视频信息内容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问题、短视频展示不当行为问题、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问题三类突出问题。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短视频”“网红”等话题提出了不少提案议案,“加大惩治造假短视频”“建议对违法违规网红加大处罚力度”等话题获得民众普遍认同。
此次“点读机女孩”陷入舆论漩涡,是一个值得汲取的教训。网红也好、MCN机构也罢,吃“流量饭”无可厚非,但一旦开始剧本炒作、炮制话题,甚至妄想操纵舆论、虚假营销,以期骗取网友信任,最终只会反噬自身。互联网时代,网民也要牢记“明辨”原则,不断提高网络素养,不轻信、不轻传、有所辨、有所思,避免成为不良分子利用的工具。应该注意到,视频造假的危害远不止“消费公众信任”,一旦有不法分子对涉及社会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恶意炒作,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更甚、范围更广。因此,相关部门也要紧盯网络谣言线索,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存在借助“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牟利的不良分子,依法严厉打击,并依法依规采取针对性警示、禁言、封号等管理措施,重拳出手,以儆效尤。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