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阿舍长篇小说《阿娜河畔》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集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宁夏人民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宁夏作家协会承办。
《阿娜河畔》是阿舍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新疆茂盛农场的建设中,以明双全一家为代表的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历程。第一代人明双全、李秀琴等无私地为边疆建设事业和子女付出自己的一生,第二代人明中启和明千安两兄弟则在时代面前做出了坚守和开拓两种不同选择。在上山下乡的历史时期中,一批批知识青年来到边疆,为边疆建设注入新的血液,他们与原住民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情感故事。小说多角度、多方位地描写了边疆建设的壮阔事业和巨大变迁,以及边疆人民生活的跌宕起伏和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可贵。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后,展现了几代人在边疆的建设事业中为家国而奉献、为理想而奋斗、为生活而努力的动人篇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雷忠代表宁夏文学界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宁夏作家文学创作的各位专家,不遗余力推介宁夏作家作品的各方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表示,《阿娜河畔》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彰显了宁夏作家非凡的独特创造,呈现出鲜明的文学品格。这是填补宁夏题材空白的创新之作,拓展了宁夏文学创作的书写疆域,拓宽了宁夏小说创作的文学边界。希望宁夏的作家们能够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更为全景、立体、深刻的笔触为时代存真,为人民放歌,迎接新的挑战,勇攀文学高峰,为建设“文化兴盛沃土”贡献文学的力量。
“阅读《阿娜河畔》,感觉一个个鲜活的‘人’从祖国的边疆向我们走来。” “阿舍把自己的个体记忆融入到宏伟的历史背景中,完成了‘我’作为‘兵团二代’向父辈的致敬,同时也为那段特殊的历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档案。”研讨会上,围绕作品的主题价值、文学成绩、现实出版意义,站在如何书写“西北经验”,继承宁夏文学事业的角度,与会专家进行了多层次评述、多方位阐释、多元化的解析。
结合个人创作历程与创作感想,阿舍在研讨会上坦言,“《阿娜河畔》的创作体验是新鲜和宝贵的,从来没有如此紧密地与自己创造的人物贴在了一起,从没有一边写一边流泪。作品人物身上的热忱坚定、向善和利他的品质,是作者想要传达出的人生勇毅前行的希望之光,力量之源”。
活动最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总编辑薛文斌作会议总结,他对大家对《阿娜河畔》研讨会的支持表示感谢,“《阿娜河畔》是一本丰富之作,是关于西部书写的有效之作和成功之作,在思想范式、艺术形式、话语方式上都有独特之处,此次研讨会对于《阿娜河畔》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刻解读和多元阐释,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所呈现的故事背后的国家成长与时代精神,对于我们继续推动西部题材主题出版,深刻总结写作和出版经验,推出更多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阿舍,中国作协会员,维吾尔族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乌孙》,短篇小说集《核桃里的歌声》《奔跑的骨头》《飞地在哪里》,散文集《我不知道我是谁》《流水与月亮》《白蝴蝶,黑蝴蝶》《撞痕》,随笔集《托尔斯泰的胡子》等。作品荣获十月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类散文一等奖及第十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中短篇小说一等奖等。
(文、图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