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永熠——纪念王洛宾诞辰110周年演唱会》于2023年12月9日至1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成功举办。演唱会选取的十二个经典曲目来自王洛宾音乐创作生涯不同时期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整台演唱会自始至终让观众沉浸在王洛宾的音乐世界中,通过王洛宾先生的音乐作品声乐化、器乐化、合唱化,既保留王洛宾充满生活气息的独特新疆地域特色民歌风味,又加入西洋乐器元素,用多样性、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时代性、民俗性、地域性特点真实展现,在中国古典审美、民族审美和现代审美交织的艺术氛围里中国西部意境被徐徐打开,从这些超越时空、地域、民族的界限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精彩演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洛宾音乐营造了一个鸟语花香、诗情画意、浪漫唯美、政通人和的中国西部诗意栖息地的唯美意境,带给现场各族观众意有味、言无尽、境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王洛宾很多音乐作品是在抗战时期创作完成的,他除了创作一些抗战歌曲,还创作大量的中国西部民歌,通过抗战歌曲和中国西部民歌艺术的鲜明对比让抗战时期的老百姓更加珍惜美好生活,更加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很多义勇军战士就是听着王洛宾音乐走向战场,抵抗日本侵略者。
回顾王洛宾上个世纪30年代流传至今的经典歌曲从六盘山下的“五朵梅”,兰州城的“达坂城的姑娘”,青海金银滩“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到新疆的天山南北的民歌海洋,无不呈现生命真实的世界,它是王洛宾所创造的一个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世界,其中包含艺术家独特的生命感觉和人生智慧。他站在国内最高音乐水平上和人类共同的审美情趣上,有机地取舍、提炼、熔铸民族音乐歌舞的调式、曲式、节奏、旋律与歌词、衬句,又根据时代的需求与作曲、声乐的严格要求反复加工试唱既忠实歌词的原意,又不拘泥于原来的词句去直译;既要在汉词的韵律上做出努力,又要照顾到原词的某些韵律特点;既尽可能保留兄弟民族的艺术风格与生活情趣,又要注意不悖于汉族的语言习惯,必要时还需将曲调加以改编,故使每件音乐作品力求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准,或优美抒情、或铿锵高昂、或热烈欢炔、或幽默风趣,竭力作到通晓易懂、朗朗上口。这种审美意象贯穿着王洛宾一生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正如他的一个坚定的奋斗目标:“我总想着把各民族雕塑成为艺术小品,多年来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王洛宾现象”是中国民歌艺术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王洛宾曾经感悟到:“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在西部,祖国的大西北有欧美无法比拟的韵味和魅力”。他的中国西部音乐作品深深地镌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民歌艺术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意境化、情境化、角色化上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音乐文化之路,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要在吸收借鉴王洛宾音乐的意境化特征加以创新活化。
艺术意境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超越,反过来,又对生活产生影响,提升人生境界。王洛宾音乐作品给演唱会的演奏者和演唱者以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艺术表达空间,他的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在作品中追求意境上的极致表达,这种意境的表达很中国又很民族又很现代,他在音乐意象创构中将眼中之象或心中之象的客观外物都看作有情的诗意本体,并实现以主体情感体验为旨归的意象空间诗性架构,呈现出对生活的诗意表达和理想社会的向往,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旨趣,意在寻求超越时空的审美空间视域。让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充分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境界,最终显现出人人共同生活于其中大地唯一无限性宇宙,从而闪现了无限的光辉。
演唱会很好地演绎出了王洛宾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无穷意蕴,从演唱的十二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洛宾音乐取材于中国西部地区维吾尔族、藏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歌传统,使人们领略中国西部各民族音乐艺术之美,唱起来亲切动听。这些被创新活化的民歌艺术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永恒艺术魅力,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已有之的中华民族共情、共享、共鸣的生命和生活体验,《牡丹汗》油然让人感受到青年男女对真挚爱情执着的渴望和追求,《半个月亮爬上来》响起来时,一种夜晚的情愫悄悄走进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青春舞曲》让人感受到歌舞之乡洋溢着青春蓬勃朝气,《玛依拉变奏曲》彷佛让人感受到一个草原女阿肯自信洒脱豪迈奔放的个性,《康定情歌》的溜溜调让人的心绪流连忘返于康定草原。这些音乐作品让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交融熔铸在一起,给人无限遐想的艺术空间。
其次要在吸收借鉴王洛宾音乐的情境化特征加以创新活化。
王洛宾的音乐作品有他独特的戏剧情境,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一种强烈的生活代入感,王洛宾通过长期的民间采风后通过自己独到的深刻人性体验和经历,以及对中国西部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完整认知和把握,把这种认识不断整合和完善,精心提炼升华民歌元素的故事性和旋律感,展示普通人的生活道路和生活命运,让歌曲呈现出浓郁中国西部的老百姓生活气息和韵味。
整台音乐会的演奏者和演唱者对王洛宾所创造的戏剧情境开掘出新的阐释和理解,让观众获得对王洛宾音乐完整的故事体验和审美享受。演唱会很好地演绎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描绘的《诗经·国风·卫风·硕人》描写年轻女子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韵味,又有中国西部草原牧歌的洒脱不羁,让那遥远的地方在观众中心灵深处一步步地立体化形象化;《半个月亮爬上来》充满了《诗经·国风·陈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诗情画意,在歌声中蕴含着中国西部生活的浓郁气息,《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如身临其境哈萨克牧民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旋律中宇宙般繁荣宁静和舒展,人与自然无声无息的交流和融合,在每一个音节中都表达的淋漓尽致,令人心醉神迷。《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维吾尔族婚礼上热烈奔放俏皮的舞蹈跃然眼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勾勒出日常美好生活的图景。《达坂城的姑娘》把一个中国西部小镇达坂城姑娘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让领略到西部民族风情的诙谐幽默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展现了一对哈萨克青年男女在大草原上缱绻缠绵、你侬我依的优美画卷。这些戏剧情境化的呈现为我们营造出一个真实而可信的中国西部艺术世界。
最后要在吸收借鉴王洛宾音乐的角色化特征加以创新活化。
民歌艺术本身就是歌咏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这使得它天然具有生活本色的质感。王洛宾音乐带有鲜明的平民百姓角色化特征,他不但为歌曲创造一个戏剧情境,而且善于构思歌曲角色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并在这个戏剧情境的角色关系着力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灵魂,从而获得强烈的音乐戏剧效果。在他的歌曲的戏剧情境中,通过各种角色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和行动去表达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演唱会上的演唱者和演奏者很好地把握住了王洛宾音乐中的角色设计,在演奏和演唱呈现上,把自己投身为歌曲中的艺术角色,充分去演绎歌曲蕴藏的艺术内涵。在《康定情歌》演绎上,两位演唱者化身李大姐和张家大哥,它讲述李家的大姐如何她看上的这个张家的大哥,这个张家的大哥他又是如何爱上李家的大姐,通过对歌的这种艺术形式,就能刻画出男女双方的形象特点,歌曲最后还传递着李家大姐对这个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体现出来她内心世界的变化。在《玛依拉变奏曲》的演绎上演唱者的状态就像一个即将参加阿肯大赛的阿肯歌手,草原上阿肯们一个个都是跃跃欲试,比试高低,很好地把这个情境渲染出来了,她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宣誓着她就是草原上最好的诗人。在《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演绎上,演唱者就像一个哈萨克青年在山坡草甸上悠然的牵着心爱的马儿,听到远处玛依拉嘹亮的歌声入了迷一般,畅想着他们之间美好的爱情,一不小心自己从山坡上滚下来都浑然不觉,尽情挥洒着大草原上的浪漫气息。这些鲜活生动的角色已经成为中华音乐的经典艺术形象。
王洛宾先生说过:“人们都说丝绸之路是用骆驼的脚印连成,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能亲身来此遨游,定会感到它是用甜美的民歌铺成的”。王洛宾音乐的梦想在丝绸之路上绽放,他留给我们近千首歌曲的音乐宝藏,这一段段美妙的歌词,吟唱着美好生活美好家园,这一曲曲动人的音符充满着感动、真挚、纯粹、唯美、共情和大爱,诉说着丝绸之路永恒的魅力……,成为了跨越地域、时代、语言与种族的华人声乐艺术精品。如今在中国西部民歌的收集、整理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的突破和拓展仍然不足,缺乏一批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及辨识度高的经典音乐作品。王洛宾音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作为自己艺术表达的核心内容和情感主体,这些宝贵的成功经验和精神财富仍然值得我们去不断学习借鉴推广,需要继续深刻理解和诠释好王洛宾音乐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继承弘扬王洛宾音乐的精神财富,大力推动新时代中国西部音乐发展和繁荣。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