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 | 金沙江上把歌唱 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唱游昭通”专场活动启幕

2024-03-17 11:07 来源: 文旅中国


金沙江上把歌唱,舞台上演员们歌声不断,舞台下观众们的歌声这方唱罢那方起……3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在云南昭通市绥江县水上乐园拉开帷幕,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感受昭通民歌的独特魅力,领略绥江县的无限风光。

吆哦呵,吆哦呵,吆啰呵……惊涛拍岸,随着金沙江船工号子响起,一群头缠布帕、腰系纤绳的汉子一步步艰难地往前挪动,号子声曲调奔放激昂,一领众和,非常震撼人心,舞台上再现那些年长江边行船民众的生活;此后,花灯歌舞《大美昭通》歌曲《昭通坝子》等唱出了昭通的美丽河山,《苗族古韵》《敬酒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展现了昭通的少数民族的热情和独特民族文化,以及各民族团结友爱之情;精彩的演出让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


除了舞台上的演出外,舞台下也拉起了歌,这边唱罢那边起,热闹非凡;整个现场处处有歌声,处处是舞台,很快现场成了歌声的海洋。此外,从四川宜宾到绥江游玩的小伙周业川也上了舞台,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了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精彩的演绎赢得了掌声阵阵。“太开心了,可以听当地民歌也可以唱歌,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同样来自四川的游客周女士说道。

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唱游昭通”专场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昭通市人民政府主办,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昭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绥江县人民政府承办。

本次专场活动将分为集中展示活动和景区景点民歌展示两大部分,旨在通过民歌演唱的形式,充分展示昭通民歌的丰厚历史和现实风采。活动将深入挖掘金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结合城市建设的现代气息,为观众呈现一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风貌的文化大餐。

在集中展示活动中,来自昭通各地的优秀民歌歌手将齐聚一堂,用歌声诠释昭通民歌的独特魅力。他们用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演出。此外,活动还将邀请知名音乐人进行现场点评,与观众一起探讨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景区景点民歌展示则将把活动延伸到绥江县的各个角落。游客在游览美丽风光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地道的昭通民歌。这种将民歌与旅游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不仅能让游客感受到昭通独特的文化氛围,还能加深他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和喜爱。

民歌是人民群众的歌曲,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人民的精神和气节,也承载着时代进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歌源自生活,发音于声,感恩于心。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传承中,昭通积累了众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人们用歌声传唱民族精神,传播人民心声,传承优秀文化。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唱游昭通》专场活动以云南民歌为载体,以群众为主体,以新时代为主线,旨在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舞台让给群众”,让群众当主角。活动将通过人民群众共唱云南民歌的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发现和培养一批“群众歌唱家、群众歌星、群众网红”,以万村千乡赛歌活动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人民服务,探索“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昭通民歌历史起源:昭通作为云贵川三省结合部民歌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其最早起源历史已难以稽考,作为历史上的移民重地,流传至今的许多昭通民歌,大多是明清时期随着中原、巴蜀、荆楚、江南等地大量移民的迁入而随之带来,并在数百年的相互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如:傩戏传统曲调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天启年间有江西传入、打鼓草曲子于清早期由湖北一带传入等。

昭通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物:历史上昭通民歌的代表性人物鲜见史册文献。近年来,随着大量民歌“非遗”资源的调查普查和保护传承开展,涌现了一大批本土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物,如:昭通山歌传承人石正富,洞经音乐传承人张宗诚,芦笙(制作)曲调传承人王杰峰、邹绍宣,昭通唱书传承人郑自便,抬工号子传承人王国宣、李德贵,横江号子传承人易德华(上述均已逝世),巧家山歌传承人张黎,金江号子传承人牟玉成,彝族民歌传承人卢加明、王子香,苗族古歌(飞歌)传承人李学德、吴斌等,他们均为昭通各地民歌在当代的传承传播默默坚守,作了巨大努力和贡献。

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昭通民歌类型及代表性作品

根据歌曲功能和表现形式划分,昭通民歌主要分为:山歌、生产调、劳动号子、舞蹈歌、小调、情歌、叙述歌、酒歌等,且每个类型在各不同的流布地均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地方性的特色,并均有大量代表作,如:山歌《昭通坝子宽又宽》《岩上栽花岩下开》、生产调《打鼓草》、号子《上水号子》、舞蹈歌《彝族酒礼歌》、小调《莲花落》、叙述歌《苗族迁徙歌》等。

昭通民歌传唱影响及出版物

昭通民歌影响深远,除在流传地传唱外,部分还传播到周边州市及海外,如山歌、小调等。近年来,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强化民歌抢救保护,整理遴选全市各县区民间音乐出版了《昭通民族民间音乐集锦》书籍。

(图片除署名外为杨国勤拍摄)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