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 | 这,是人民的节日——张家港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广获好评

2023-06-06 10:01 来源: 文旅中国

共享空间沉浸式演出

市民文化艺术夜校

广场上,主打理想生活的艺术市集网罗艺术衍生品、中古收藏,聚拢人间烟火;球场里,一群循着音乐旋律而来的年轻人纵情摇摆着手中的荧光棒,享受着耳机传达不出的激情;展厅内,展示着摄影爱好者记录下的城与乡、美丽与希望,陈列着沙洲的古往今来、江水流长;剧场里,今天用文艺精品致敬人民与时代,明天邀来大咖名家传播文化思想;课堂上,这边还在尺幅间徜徉,那边又飘出浓浓馨香……

5月22日至28日,由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南文体中心掀开的缤纷文化盛会为起点,七大主题共计259项文化活动轮番登场,将该市的“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办成了人民的节日。

将平常的日子过成诗

“这是平常的一天/当我们走进枝繁叶茂的五月/家园如此多娇/为她幸福为她增光/你会迎向最美的你/看见奇迹的模样/说不尽,无穷好。”这首《这,是人民的节日》是张家港市作协主席任文浩专门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创作的主题诗歌,短短七句串联起宣传周7天主场活动的主题,也涵盖了文化馆的各方职能。

据介绍,《这,是人民的节日》的每一句都对应着宣传周一天主场活动的主题,也对应着一项文化馆的工作职能。“文化馆是全年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对文化馆来说,最美的一天也是平常的一天,平常的一天就是最美的一天。”宣传周活动的策划任文浩介绍,“当我们走进枝繁叶茂的五月”为第二天主场活动的主题,文化馆邀请了知名作家叶兆言为港城百姓做了一场精彩讲座。第三天以“家园如此多娇”为主题,“沙洲故事”张家港市传统文化艺术展集中展示了文化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在非遗领域取得的成绩。第四天的主题是“为她幸福为她增光”,邀请港城文化馆人、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基层文艺骨干分享他们在文化领域作出的贡献和感受。第五天,全民艺术普及品牌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学员用一场小型演出讲述他们在文化馆“迎向最美的你”。第六天,系列数字文化资源集中发布,让人们“看见奇迹的模样”。第七天,走出文化馆,走进美好生活,一场“新时代文化馆与美好生活”交流研讨会,必定是“说不尽,无穷好”。

活动先导片《文化馆,可以一生》一经推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激起许多文化馆人和文艺爱好者的共鸣,很多网友表示,“看得泪目”“满满的感动”。谈到这一创新举措,张家港市文化馆馆长张璇说:“我们用一首诗让百姓知道文化馆是做什么的,让人民群众直观了解到文化馆在文艺创作、惠民演出、艺术普及、理论研究以及文化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将文化馆的发展成果与民同享。相信只要人们走进文化馆,便能够沉浸式感受文化艺术带来的滋养。”

作为国家一级馆,张家港市文化馆在全国获誉颇多,多次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文化馆等,“县域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探索与示范”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重点项目。对于美誉加身的张家港群文人来说,老百姓的口碑是更珍贵的。

走进剧场就走向远方

在张家港文化馆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张家港市群文小剧场院线制的发布是一大亮点。这是张家港结合自身优势,为港城百姓创新烹制的一道“文旅大餐”。

近年来,依托中国剧协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和港城文艺人才优势,在群众文艺精品“四季”创作机制的有效推动下,张家港市戏剧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文化馆的小品创作更是一块金字招牌,曾蝉联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作为全国唯一连续两届获得该奖项的县(市),张家港创新推出了群文小剧场院线制,盘活小剧场阵地、整合剧目资源、激发群众文艺团队活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以群文小剧场院线制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据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徐牡丹介绍,首批加入群文小剧场联盟的12家成员单位包括市级、区镇(街道)级、村(社区)级文化场馆和景区景点及社会文化场馆,通过探索“公益+市场”的院线运营模式,鼓励扶持全市社会文艺团体加入群文院线活动。在剧目方面,依托全国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剧本孵化及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文化馆协会小戏小品委员会、中国儿童青少年戏剧艺术普及推广中心、中国剧协(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基地等平台以及保利剧院等演出资源,引进精品剧目,统筹全市各级文化单位精品剧目,组建群文小剧场剧目库。徐牡丹说:“我们还将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完善小剧场剧本创作、建组排练、剧场匹配、点选演出等创作孵化链,鼓励各演出单位主动创排主题性、特色类、定制型的旅游消费型剧目,丰富优质内容供给。”

为让小剧场主体和文艺院团更好匹配,张家港还建立了双选机制,创新采用供给交换的“传菜”方式,按需按时制定群文小剧场演出计划,形成供需配送清单,做到按需点单、精准服务。“有了剧场和剧目的配合,相信人们走进剧场就是走向了‘诗和远方’。”徐牡丹说。

“群文小剧场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大众文化需求的文艺现场,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在彰显城市文化气质、提升群众艺术素养、促进文旅消费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徐牡丹表示,张家港市群文小剧场院线制建设是文旅融合多元业态发展下的一次创新探索。该项目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拓展社会性公益演艺空间,培育小剧场演艺市场,力争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有特色的示范剧场,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力争在全市孵化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剧目,壮大一批特色鲜明、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群众文艺团队,形成一批有示范价值的群文小剧场品牌。

文化馆圆梦也“造梦”

5月22日傍晚,文化馆宣传周启动日也迎来了张家港市文化馆城南分馆的启用,走进城南分馆大门,“四季有艺在城南,种桃种李种春风”的标语映入眼帘。一楼的一方梦田·文化共享空间包含市民展厅、百姓讲堂、文旅客厅,二楼的一城繁花·艺术体验空间由传统文化艺术展厅、文创空间、美育课堂构成,馆内处处洋溢着现代、清新、文艺的气息,集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公益性为一体。“馆内所有空间和阵地全年免费向大众开放,我们希望打造开放、融合、创新的新时代文化馆、老百姓自己的文化馆。”张璇说。

“这样的综合性场馆是我们精神上的‘刚需’,以后可以经常带孩子来看展览、演出,听讲座,蛮好的。”家住附近的市民常女士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文化馆城南分馆开设了市民文化艺术夜校,就报名来学习国画。“正好是我女儿在文化馆学画画的李素艳老师授课,以后我们母女俩就‘师出同门’啦!”赶着去上课的常女士满眼欢笑。

让常女士称赞不已的正是张家港市文化馆依托城南分馆精心策划的青年文化地标打造计划。为打破以往文化馆只服务“一老一小”的尴尬局面,文化馆面向18周岁至55周岁群体打造市民文化艺术夜校,构建覆盖全年龄段的全民艺术普及体系。同时,配合每月定期开设的“城南好市”艺术生活市集,为青年群体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

据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厚植计划围绕“二十四节气”“我们的节日”和长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开展“我们的文化馆”市民美育系列活动,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美育活动中浸润美好心灵。市民艺术家培育计划为非舞台类艺术爱好者搭建展示平台,鼓励群众自主策划个展、多人联展,不断激活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文艺创造热情,培育一批有潜力的民间艺术家。文化创意项目孵化计划通过“群文+文艺两新”模式,拓宽文艺家与百姓间的沟通渠道,以品种多样、质地优良的艺术产品和文艺活动繁荣文化生活,赋能产业发展。戏剧艺术全要素发展计划助力戏剧爱好者登上舞台,成为演员、编剧、导演,扶持组建一批新型剧社,创作一批精品剧目,并依托5G云剧场打造供全国范围内剧团排练提升录制展演的平台……一系列以人为本的创新实招,让文化馆走入百姓生活,更让群众文化真正回归群众、服务群众、鼓舞群众。

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颖表示:“文化馆就应该做到无界、跨界,不受框架限制,打开思维空间,创造全新发展局面。同时,我们持续优化文化馆的表达方式,用合适的方式凝练优秀传统文化和重要文化形态,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希望文化馆更多地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成长,生长出文化事业的更多可能。”

(张家港市文化馆城南分馆供图)

责编:朱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