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是第一资源”,培育艺术人才、加强梯队建设是国家京剧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2023年4月1日,由国家京剧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2022 年度“全国京剧武戏人才培养班”汇报结业演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圆满落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丽云,副院长林出席展演。结业汇报演出由青年演员姜美伊主持。国家京剧院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对演出进行了全程直播。
《起布问探》剧照 南子康饰探子
“全国京剧武戏人才培养班”作为剧院“百日集训”专项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艺术家的资源优势,加强全国京剧院团武戏剧目储备,完善京剧人才梯队建设,为京剧武戏的传承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本次武戏人才培养班有来自全国18个院团单位的36名学员参加,平均年龄31岁,行当涉及武生、武旦、武花脸、武丑。国家京剧院特别邀请了著名文武老生李光、著名武旦演员李丽、著名武丑演员刘习中、著名武花脸演员任凤坡(已故)、著名导演荀皓等艺术家担任主教老师,采取以剧目带人才的培养方式,科学制定全面、专业的教学课程,立足经典,提高技艺。
《起布问探》剧照 时增帅饰探子
该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授课(2022年8月9日至9月11日),剧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了如家般的温馨氛围,为期35天的学习经历被学员称为“那一最难忘的夏天”。第二阶段为回团实践、撰写心得体会,学员们带着深厚的情谊和优异的成绩返回工作岗位,将丰硕的学习成果带向各兄弟院团。第三阶段即为结业汇报演出。汇报现场热闹非凡,朝气蓬勃,一招一式尽显青春力量,扎实功底。
国家京剧院武丑演员南子康、青岛市京剧团武丑演员时增帅,国家京剧院武生演员朱凌宇、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武生演员张峰,国家京剧院武花脸演员文童童、大连京剧院武花脸演员宋子飞,国家京剧院武旦演员白玮琛、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武旦演员李星星经过半年多的勤学苦练和精心沉淀,作为培养班学员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为观众依次呈现了《起布问探》《大闹天宫·御马监》《白水滩》《虹桥赠珠》四部剧目。4万余名观众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观看了结业汇报演出,见证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大闹天宫·御马监》剧照 朱凌宇饰孙悟空
学员们在台上挥洒汗水,倾情演绎。主教老师在观众席满是感动,倍感欣慰。在点评环节,刘习中提到,此次培养班经过剧院领导精心策划,大家全力配合,展现了丰厚成果。南子康、时增帅的表现可喜可贺,尤其是在身段和唱念两方面十分突出。学员们牢牢掌握了传统武丑形体中横平竖直、规矩大方的风格,又融入了小巧玲珑的特色,接下来要继续悟透传统、守正创新。培养班其他学员近期也在各地向院团领导、向观众展现学习剧目,使艺术之花遍开。刘习中老师还就演出细节对南子康、时增帅进行指导,并分享了自己当年向叶盛章先生学习该剧目的经验。
《大闹天宫·御马监》剧照 张峰饰孙悟空
李光提到,《大闹天宫》是一出广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可以说是享誉国内外。目前全国能演出全本《大闹天宫》的院团寥寥无几,而《御马监》在《大闹天宫》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场次,要求演员基本功扎实,唱念做打表缺一不可,学习好《御马监》对表演全剧有重要作用。朱凌宇和张峰在此次演出中的表现都很优秀,年轻演员身上有很大潜力。国家京剧院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是青年演员之幸。希望孩子们勤学苦练,接续奋斗,传承好、发扬好剧院的艺术风格。
《白水滩》剧照 文童童饰许起英 王熔基饰穆玉玑
荀皓提到:“演员们的表现对得起凤坡师兄的教导,我想他如果看到也会非常满意。凤坡师兄教学非常细致,这一点演员们体会最深。他的表演不仅有技巧,还有人物、有表现、有长短快慢节奏。比如双刀棍严丝合缝,一些细节的安排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呈现出的效果十分精彩。凤坡师兄的离开令人遗憾,希望学员们能时常回味所学,提高悟性。在此替学员们感谢院领导看到了武戏演员稀缺的现状,并经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决定举办培养班,在全国都具示范性作用,意义非常深远。”
《白水滩》剧照 宋子飞饰许起英 孙于雷饰穆玉玑
任凤坡生前在为武花脸组学员教授《白水滩》时躬身示范、倾囊相授,以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大家深入领悟如何诠释人物角色。任凤坡先生于今年2月20日逝世,享年83岁。剧院深切缅怀,号召演职员追思先生的艺德人品,学习先生的艺术造诣,传承先生的经典佳作。此次演出学员代表文童童、宋子飞则把对任老师的思念融入表演中,坚定从艺初心,难忘深厚师恩。
《虹桥赠珠》剧照 白玮琛饰凌波仙子
李丽对白玮琛、李星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她提到,武戏想要演绎精彩需要常年累月的训练磨合,演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呈现如此好的演出效果,实属不易。武旦演员不仅要武得好,还要美、脆、帅、俏,要精准表达好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这一点上,学员完成得很好。希望通过培养班能让大家的对武旦的理解更深入,也希望青年一代能使经典作品代代相传。
《虹桥赠珠》剧照 李星星饰凌波仙子
王勇表示,武戏是京剧艺术综合性、程式化等突出特征的重要体现,但囿于武戏人才培养周期长、训练难度大、舞台活跃周期短等客观因素,目前武戏优秀人才青黄不接问题日渐凸显。国家京剧院举办“全国京剧武戏人才培养班”,正是在加强武戏人才建设的同时,要求学员不仅学习技艺,更要深入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潜心修为、德艺双馨的品德追求。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艺术家数十年如一日无悔坚守在京剧阵地,诠释艺术真谛,是剧院最宝贵的艺术财富。他还表示,京剧要前进发展,需要全国京剧院团和京剧从业者共同努力,学员们要通过此次培养班的学习经历努力为京剧艺术的当代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并将这股力量带向全国的四面八方。
青年人才培养一直是剧院的大事、急事、要事,梯队建设是久久为功的长期工程,但现实困境又迫在眉睫亟需突破,因此更需既立足长远又着眼当下。国家京剧院近年尤其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正多措并举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生态,如改组成立“青年团”,开展“百日集训”“小荷计划”,举办“集体拜师仪式”“全国京剧武戏人才培养班”,推出“一人一策”方案等都是践行“人才兴院”具体的举措。接下来,国家京剧院将在吸取以往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人才培养工作上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开拓演出平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真正实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摄影 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