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国内首家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并将于6月3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3678号。开馆后将坚持“深耕传统、面向世界、拥抱未来”,以新颖的立意、厚重的实物、多元的手段,展示新闻出版的历史文化和事业成果,建成集“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产业创新”等于一体的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发祥地和全国出版重镇,“上海应有一座与其光辉新闻出版历史和地位相称的新闻出版博物馆”是全国新闻出版人的夙愿。自2003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文成立博物馆筹建领导小组至今,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筹备已历经二十个寒暑。今年四月,博物馆启动内测。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示面积5640平方米,分为一个主题馆和五个分馆,涵盖新闻出版通史、印刷技术、儿童出版、艺术设计、数字出版、音像出版等内容。其中,一楼为序厅、“百年文存”展示区,二楼为主题馆,三楼为印刷出版馆、儿童出版馆,四楼为数字出版馆、艺术设计馆,五楼为音像出版馆、临时厅。六个展馆陈列清末以来各类展品共766件/套,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唱片、名人手稿、文件档案、生产工具等。
场馆展陈手法多样,运用了3D Mapping、裸眼3D等最新展示手段。并运用最新数字技术,采集、还原、印刷石窟图像,实景模拟克孜尔石窟的壮观场景,场馆内诸多互动装置,让观众与展项“沉浸式”对话。
区别于传统的单向传播,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更注重实现参观者和内容的双向交互,注重运用现代技术为参观者提供更多维度知识空间和更大便利。目前基于5G的智慧博物馆项目即将上线。系统立足博物馆定位和核心业务,整合馆藏资源、新闻出版业史料、产业统计分析等信息,开展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保护三大领域应用。结合5G技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在移动终端打造数字博物馆和智能手机导览,为观众带来数字时代的全新观展体验。
上海杨浦区高校和产业资源底蕴深厚,拥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的独特历史资源。根据规划,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将和周边数字传媒产业基地实施一体化发展。上海市委宣传部也积极支持将出版系统的各类资源和文化活动落地杨浦,推动形成国家级的数字传媒产业基地,支持杨浦区建设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新闻出版业品牌产品、品牌活动的首发地。
杨浦区是人民城市概念首提地,博物馆未来也将与属地充分合作共赢,开门办馆,将更多优秀内容资源导入社区、园区和校区,进一步放大价值、功能和影响力,成为市民群众美誉共享、流连忘返的家门好去处,建成文物活化传承新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还将在近期发布《上海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上海出版年刊(2021)》,主办“近现代大众读物的编写、出版和影响”学术论坛、新闻出版院长论坛,配合上海书展、ChinaJoy、上海国际童书展等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推出系列展览和活动。
(文中图片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