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山西晋城 | 多举措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2023-07-29 14:13 来源: 文旅中国

▲ 小读者在华谊兄弟星剧场书屋挑选读物  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2020年,山西省晋城市以优异成绩成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示范区创新发展阶段,晋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公共文化示范区创新发展为抓手,积极推进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落地,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打造本地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和路径,以公共文化服务助力晋城文化强市建设。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面提质。晋城市在创新发展阶段,积极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路径。一是以“文化+”为抓手打造新型文化空间。与企业、书店、酒店等不同业态合作,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建成晟泰书院、华谊兄弟星剧场书屋等一系列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市区群众身边的文化会客厅。二是打造“精而美、潮而活”的文旅驿站。在“一号公路”沿线精选特色村落,打造精美的文旅驿站,提供旅游资讯、图书阅览、特色文创产品销售等文旅服务,成为集中宣传展示晋城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特色空间。三是因地制宜打造景区书房。结合晋城市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以“身心浸润、动静结合”为服务理念打造景区书房,如陵川县王莽岭景区的观岭书吧,这些小而美的公共阅读艺术空间提供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多种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游客放松身心的优质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深化。强化地方特色品牌建设,持续开展“文传薪火 化润民心”系列活动、“最晋城 最动听”系列音乐会等颇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地方特色品牌活动。创新地方特色品牌建设,推出“一县一品牌”活动,鼓励各县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如沁水县的乡村村晚大比拼、阳城县的上党八音会大赛等,都成为特色突出、延续性强、关注度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不仅丰富了晋城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持续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晋城特色的文艺精品。2021年以来,晋城市组织创作的文艺作品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4项。其中,上党梆子现代戏《沁岭花开》《申纪兰》分别入选2021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作品计划;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2年,晋城市太行风合唱团以山西民歌《在太行山上》和《打酸枣》、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表演的陵川钢板书《陵川号兵》亮相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有效提升了晋城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社会力量参与方式进一步健全。2021年,晋城市文化馆成为全国首批10家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之一,是山西省唯一入选单位,这既是晋城市推动公共文化示范区创新发展的举措,也是打造央地合作示范点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在晋城的传承、普及。政企合作方面,近年来,“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的建成吸引了大量企业加入,晋城市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共建设施、文创开发、提供产品等多元方式参与到沿线村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以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乡村振兴。

探索文旅公共服务融合新路径。今年7月,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主办,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文化滋养创新实践”——中部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主题交流活动,推动专家、学者、负责人、从业者等多元主体共同探讨创新实践和创新路径,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晋城市以文化滋养推动文旅康养,以乡村特色文化传承创新为发力点,全面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有效推动了乡村文旅公共服务提质升级,推动了乡村振兴,打造了文旅融合的新格局。


2023年7月28日《中国文化报》

第12版刊发特别报道

多举措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