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故宫特邀古琴专家杨致俭“解密”乾隆有多爱古琴;被年轻人称为古筝“祖师奶奶”的孙文妍讲述古筝为什么能火两千年;著名音乐人冯满天用阮弹出激情摇滚范儿,让人听着直呼“好家伙”;唢呐大神陈力宝则吹响乐器王者唢呐!另有民谣歌手张尕怂的《没有黄河我活不下》唱出西北大地的纯朴生命力、尺八推广张圣群用尺八吹响神话爱情电影《神话》的主题曲《美丽的神话》等……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一场“云上乐宴·8小时新国乐直播”精彩呈现。
本次直播活动,聚焦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色彩”及“年轻人的新国乐”。当天15:00-23:00,国乐在云上与大众相遇,老中青专家、演奏家携手带来了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惊喜。这里有传统乐器与动感腔调的融合,有传统乐器与热门歌曲的联手,还有传统乐器的趣味解说。无论是B站、大世界官方视频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非遗来了”抖音号,还是东方网、看看新闻、上海数字文化馆、文化上海云移动端或网站等平台,均引来不少爱乐观众。在整整8小时的直播中,国乐破次元而来,古老的民乐绽放出年轻而又迷人的色彩。
“没有二胡拉不哭的人,没有唢呐送不走的魂”“高山流水觅知音”,我们的一些民族传统乐器随着名曲、名人故事流传至今广为人知。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尺八、阮、箜篌这些民族乐器呢?11日当天的“云上乐宴”中,16位国乐艺术家“神仙打架”;唢呐、箜篌、尺八、中阮、古筝、古琴、笛萧、琵琶、打击乐、柳琴、二胡、三弦等12种传统乐器超燃混搭;《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传统经典与年轻国乐手们的二创曲目《大吉大利》《茉莉》等,以及经典曲目的改编版、流行歌曲民族乐器弹奏版、外国经典乐曲的民族乐器演奏版同台演绎,让人目不暇接,直呼叫好。其中,经典名曲《百鸟朝凤》《十面埋伏》的传统和现代的两个版本的对比欣赏,更是让观众直呼过瘾。
“我们不仅呈现传统民乐中的‘阳春白雪’部分也呈现它的‘下里巴人’的那一部分,同时也向大众展示年轻一代将传统民乐与现代文化、现代审美进行融合的部分。”上海大世界非遗学院项目经理朱纯青说,当天每位艺术家都会为观众进行乐器的文化解读、故事讲解,也与观众进行趣味性的谈论互动,让观众在享受传统乐器演奏之余,能够了解不同的乐器及相关知识。
年过八十的古筝演奏家孙文妍教授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上海浙派古筝项目负责人、代表性传承人。直播中,她的一曲《高山流水》让人久久沉浸其中。她在B站被人称为古筝“祖师奶奶”。江南丝竹以风格秀雅精细流行于江南,是江南水乡文化杰出的代表之一。孙文妍从父亲、民族音乐家孙裕德手里接过江南丝竹传承的接力棒,一生致力于江南丝竹的研究和传承。江南丝竹在上个世纪也曾是潮乐,她说她是在替年轻人守住传统的东西,而江南丝竹的继续传承就要靠年轻人了。在B站,up主“墨韵”演奏的“二次元”神曲《千本樱》在孙文妍看来是一件好事,“年轻人用古筝来演绎他们喜欢的音乐,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推广古筝这件乐器。”11日当天,她欣然连线参与活动,与年轻人同台切磋民乐演奏及思想理念。
一曲《秋鸿》描述了秋天里大雁的远征,气象高远,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当天,古琴演奏家杨致俭用自己复制的古琴演奏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来自故宫院藏的明代古琴图谱册,杨致俭在故宫完成了它的“打谱”工作,让古曲焕发新生。杨致俭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2017年一个机缘,他“钻”进故宫,开始了故宫古琴文物研究、故宫院藏古琴复制、古谱复活、古琴演奏、古琴教学、论文发表、书籍付梓、唱片出版等工作。到了故宫,这里有最顶尖的古琴,而自己就像是个“学生”,一名临摹书法的初学者。这些古琴从气息到气质都影响了他,故宫的艺术氛围也影响了他的审美。建筑学专业毕业的他一头扎进古琴里。他既喜欢古琴的丰富性、多样性,也喜欢古琴温润如玉的自我表达。“中国文化中追求超脱于世俗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都为人向往。古琴是中国礼乐文化的象征,古朴而内敛,我希望能用更多现代化的方式来教授、传播古琴艺术,为古琴觅到更多的现代知音。”
与《秋鸿》的宫廷风截然不同,民谣歌手张尕怂的歌曲则是扑面而来的泥土味儿。他一把三弦游走于西北大地。从2008年开始,张尕怂寻找拜访了西北村落数百位民间艺人,采风收集学习了大量快要遗失的西北的花儿、小调、小曲儿、坐唱、鼓子、社火、秧歌、贤孝、越弦、打搅儿、秦腔、陕北民歌等二三十种曲风成千首民间歌谣和曲艺,把散落在西北流传了几百年的各种民间艺术瑰宝融会贯通。如今,经过舞台的磨练,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尕谣。他说:“在老家,我的状态是绝佳的,每天有用不完的气,看见什么都可以唱。”观众从他的歌声里也感受到了来自西北大地的纯朴生命力和当地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民间音乐瑰宝。
提起国乐,20年前,很多人会想到传统、风雅、曲高和寡……,当下,年轻一代则用自己的方式让民乐“燃起来”。随着《国乐大典》《国乐风华》等大型综艺的推波助澜,“新国乐”在近年屡屡破圈,成为了互联网活跃度最高的演艺项目之一,各种跨界组合令人眼花缭乱。
箜篌演绎B站二次元神曲《九九八十一》,古风高燃的音乐被满宝酱化解得清越悠远而有力。满宝酱是抖音热门主播,她的抖音号里只有箜篌音乐。她不仅能用箜篌弹奏《九九八十一》,还能弹奏流行曲《遇见》《海阔天空》,以及西方经典音乐《卡农》、电影音乐《走出埃及》等。其他箜篌的传统经典曲目更是自不用说。她的演奏让人惊叹民族乐器的无所不能。为了推广箜篌文化,满宝每周都会在抖音上开直播,粉丝们则热衷于现场点歌。只要观众能播放出来曲目,她就可以当场记谱,用箜篌演奏。手指翻飞处,琴声潺潺来。目前她在抖音上的点赞量已经破600万。她从小学习乐器,看到敦煌壁画中的箜篌就心向往之。“90后”的她认为弹奏年轻人更喜爱的音乐就是要让自己永葆年轻心态,跟得上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和潮流。很多人也通过她的抖音号认识了箜篌,“我会一直弹下去、教下去。因为我们就是以后要去推动民乐发展的这一波人。”
当天的整场直播是一场民乐的“满汉全席”,一场开放式的碰撞。有经典曲目的不同演绎和现代表达,也有民乐各种现代风的展示。
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胡晨韵在B站走红前,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但是他一直在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唢呐文化到底如何更快的传播、更好的破圈?于是,胡晨韵试图拓宽人们对这件古老乐器的印象,他将唢呐与电声跨界结合,为大家展现民乐本就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多元创新可能性。他在B站上持续更新唢呐二创视频,获得破百万点击量。胡晨韵说,大众对于唢呐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我会持续去探索唢呐演奏和呈现方式。”
民乐的创新总是伴随着各种争议,有的人担心跨界融合会“出界”,丧失民乐原本的味道,民乐创新的界限在哪里也是一直存在争议。胡晨韵坦言,“我们经常说跨界演出,其实本来就不应该有这个界。'界'其实是限制了很多人对于音乐的爱好,或者是限制了自己这门艺术的发展。中国乐器是可以与时俱进,可以每一种风格都去尝试的,这样会有更多人喜爱、学习它,它才会真正的传承下去。”
本次活动由演艺大世界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上海大世界主办,十三月文化、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联合承办。(文中图片为活动宣传海报,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