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的深山,有这样一个地方,历经16年精心打造,成功打造成为生态度假的典范与乡村振兴的样板。他就是一站式全龄化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赣州大余丫山。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新一批1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丫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
云海
大余丫山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国最美乡村、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度假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是个“一站式全龄化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主要以乡村休闲、森林康养、山地度假、红培研学为特色。三万亩灵山秀水,四时风光如画。森林覆盖率高达92.6%,空气清新,是个纯天然大氧吧。
瀑布
小村庄的“变身故事”
然而十六年前,丫山却是另外一番状况:村容一派衰败萧条,村民产业收入极为单一,主要靠砍伐竹木,种植简单的农作物维生,年人均收入甚至不足千元,经济相当落后。那时,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是北上广深打工,就是到大余县(世界钨都)四大矿山务工。村里在籍人口800人,常住人口不足300人,长此以往,大龙村将成为日益贫困、没落的“空心村”。
直到2007年,大余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了,丫山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在各级政府引领下,企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乡野土,升级高大上,开始了保护性开发丫山的历程,并携手当地百姓“共建、共赢、共享”绿色产业成果。丫山以文旅兴三农,以森游助振兴,做足“特色”文章,全力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融合乡村休闲、森林康养、山地度假、自然教育等特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网红夜民宿
2019年,丫山全年接待游客量已达200多万人次,企业营收达1.7亿元。借助度假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当地农户稳定创收,持续增收。据不完全统计,丫山直接带动1760名农户,间接带动大龙村本村与周边7个乡镇近万名农户逐步脱贫致富。丫山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全面融合、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无限创意开启“生态+”模式
企业将生态资源发挥极致,遵循开发“不移山、不砍伐、不填塘、不倒房”的“四不”原则,以“森林是主,人是客。人要绕树走,路要绕树开”的自然法则,在海拔200-400米创意乡村休闲区,以人流聚集的亲子旅游为主;在海拔400-600米营建森林康养区,以康养度假为特色;在海拔600-800米打造山地度假区,以高端文化、越野度假为主题。全域配套逐级递增,渐入佳境。同时,积极优化山地功能布局,赋予大山新的功能与使命。企业突出全民健康度假生活的特点与卖点,从而形成品牌高附加值。丫山逐步完善了吃、住、行、游、娱、购、商、学、养等旅游全要素的12大项目,产业面积达3万余亩,切实成为了一站式全龄化休闲康养度假目的地。
天行健慢跑
多年来,企业将生态、生产、生活与山区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以生态搭台,以旅游唱戏,通过“生态+”的手段,联动融合山区全产业,实现了旅游扶贫,实现了乡村振兴,并获得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近三年,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企业仍在紧抓防控的基础上,继续创意项目,升级服务,拓展市场,保岗就业,精准运营,丫山年平均综合入住率仍达到57%,节假日平均入住率达到86%。
江西森林歌会
幸福丫山六步曲解锁“绿色法宝+金色钥匙”
丫山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完美使用“绿色法宝+金色钥匙”。
一个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定到底——全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村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致富。
两山理念贯彻到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极致掌握“点绿成金”术,让草木有情,让万物可用,让丫山的每棵树、每根草、每块石头都能变现。
三级受益模式坚持到底——政府、企业、群众共建、共赢、共享丫山旅游全产业成果。
“四不”保护性开发原则践行到底——不移山、不砍伐、不填塘、不倒房。
“五子登科”乡村振兴成果巩固到底——改变乡村的样子、美化村民的房子、增加村民的票子、培养山区的孩子、吸纳远方的才(财)子。
“三变三金”六项融合进行到底——村民变员工,员工变股东,股东变老板,景区务工拿薪金、农资租赁收租金、资源入股得股金。在实践中,企业将生态、生产、生活与山区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无限创意“生态+”,探索出超越传统的“三变三金”模式,打造丫山旅游全产业链完美闭环。
到丫山吃野餐,住野宿,走野路,越野车,玩野趣,撒野山林,回归本真!
(视频、图片由赣州市大余县丫山旅游度假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