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杨浦创新融合又玩出“新花样”。4月27日下午,在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上海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当劳模遇见非遗”——百联股份劳模讲师团成立仪式暨杨浦非遗进商圈活动拉开帷幕。“商业+非遗+劳模”,进一步推动商业与文化双向赋能,实现文化惠民。
仪式上,“上海工人大锣鼓百联又一城传承点”正式揭牌。百联又一城锣鼓队将作为“上海工人大锣鼓”非遗项目传承点开展一系列非遗共建活动,为传承和发扬上海工人大锣鼓非遗项目贡献百联力量。未来,杨浦非遗将与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联手制定传承人培养计划,定期开展非遗技艺课程,通过带徒传艺尝试建立非遗传承人梯队,为区非遗项目创造更多展示和展销平台,激发大众参与非遗传承的热情、吸引更多年轻人群参与其中。
上海工人大锣鼓是杨浦作为上海老工业区一个典型时代的文化产品,是几代产业工人共同的文化记忆。20世纪50年代,是工人大锣鼓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地处杨浦区的40多个工厂都有鼓队。工人大锣鼓的发展以杨浦区的工厂为依托,是杨浦百年工业文明的延伸。上海工人大锣鼓,以“鼓大”“人多”为特色,在苏北锣鼓的基础上吸纳了各种流派的精髓,汇集了北方的刚与南方的柔,创作了属于自身的新鼓点。
2009年,上海工人大锣鼓被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3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占魁介绍,上海工人大锣鼓的敲击十分讲究技巧——“响鼓不用重锤敲”,把握好小鼓棒的敲击节奏,做到敲鼓无滞音,便能营造出“动时山崩海啸,静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多年来,为了更好传承这一非遗技艺,上海杨浦区一直在努力。此次上海工人大锣鼓传承点入驻百联又一城,让老百姓有了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一非遗,也更好地推动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当天,百联股份劳模讲师团也于当天正式成立,并发布第一批劳模课程。据悉,劳模们在百联内部开课的同时,还计划将“劳模课堂”送进杨浦社区及杨浦文旅系统各单位,推进商业系统与文旅系统的交流互动、实现互惠双赢的良好局面,将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上海工人大锣鼓、麦秆画、面塑、社区布艺画、玉雕等5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来到现场,通过作品陈列展示、非遗项目介绍、现场传承制作等方式,使参与互动者沉浸式体验与学习非遗技艺。
为立足“上海文化”服务“上海购物”,全面提升非遗创新性成果的转化,为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兴盛延绵不竭动力,杨浦“非遗进商圈”共建活动将持续进行下去。通过引入文化领域的首发活动聚集,形成集商业展示、潮流互动发布、休闲体验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消费新模式,以“文化+”赋能转型升级,持续助力杨浦商圈创新提升,赋予商圈发展新活力与新动力。 活动举办地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位于五角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据介绍,五角场地区是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市民游客可在此体验丰富多样的创意文化、历史风貌和文娱消费。700米大学路上,40多家咖啡馆和餐吧,在花香和木栅中露天摆放,学生、创客们在这里聊项目、聊梦想。下月,上海咖啡文化周杨浦区活动将在百联又一城及大学路周边商圈开展,将咖啡文化和夜间经济紧密融合,打造城市名片、弘扬咖啡文化、促进文旅消费,让更多夜间消费的新场景激活五角场商圈新动能。
(文中图片为活动现场,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