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AI赋能 探索数字艺术更多可能

2023-12-17 14:07 来源: 文旅中国

12月15日,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以“AI 无处不在,创芯无所不及”为主题的2023英特尔新品发布会暨AI技术创新派对。会上,英特尔中国团队分享了AI生态系统的故事,展示了英特尔AI解决方案如何实现跨云到端的AI部署。

在这一进程中,AI PC为艺术家们同样带来了创作的便利性和更大的想象空间。现场,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呈现了如何以新芯片打造全新的AI+艺术的畅想与创作。

在艺术与科技之间的交流共融中,AI成为艺术创作的工具,艺术也成为AI介绍、展示自我的“橱窗”。对于尝试全新创作方式的艺术家而言,AI已经成为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工具,让艺术家脑、眼和手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延展,实现以更高的效率创作出更高质的内容。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表示,智能多元开放的AI未来将在云边端混合部署,灵活调用。云平台将持续为AI训练提供最强的基石,而拥有更强算力的AI PC将使人人都能体验到AI带来的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终端侧AI的重要组成部分,AI PC不仅让数字艺术创作等应用更便捷,也更安全。基于AI PC支持本地训练、生成的AIGC等优势,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更加可靠,还能免除创作者著作权被侵犯的后顾之忧。

英特尔市场部总经理吕冬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我们推出的AI PC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它能够在本地运行大语言模型,生成成果完全专属于你自己,AI PC不光支持业界主流的60-130亿参数的大模型,甚至高达200亿参数的大模型也不在话下,远远超过业界。”

在现场,吕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影视飓风数码科技博主Tim共同探讨艺术创作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有望实现的“未来之境”。

讨论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守正创新时,王雷表示,AI技术善于创造大量细节,补足了传统动画难以表现宏大场面的短板,能够快速生成拥有生动细节的水墨动画作品,缩短创作周期,丰富水墨形式的表达范畴,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带来更多可能。

在动画短片《龙门》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应用了英特尔 Arc 显卡、OpenVINO等产品和多项来自英特尔的领先技术,更值得一提的是,创作团队也率先试用了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基于Meteor Lake的全新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首次集成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配合CPU、GPU针对多样化应用场景提供灵活、高效的AI算力支持,并凭借NPU低功耗特性,来保证长时间高效能AI体验。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龙门》

吴洪亮谈到中国画的“三远”,他表示自己理解的“三远”是古人基于二维纸上空间的解决方案。而今天,一台在虚拟空间里的虚拟摄像机,可以在一秒钟之内给我们提供相关的所有信息,将“三远”化为一瞬。数字化和非数字化的叠加产生的意味也许正是当年黄宾虹想要而不可得的。

此次北京画院借由AI PC对齐白石艺术作品的复现为契机,通过AI科技手段,进一步延展齐白石艺术作品的魅力,跟随齐白石来一场文化科技探秘之旅。可以在现场进行创作体验,随笔画简单的图形,以图生图的形式,实时生成齐白石风格的画作。

北京画院的项目

Tim表示凭借酷睿Ultra的强大运算能力,经过尝试,在软件闪电分镜里增加一个新的AI绘制分镜功能,不仅是摄影机角度,人物的性别、年龄、外貌以及背景的各项属性都可以通过Stable Diffusion内关键词的修改来完成。而这个在过去需要非常高性能台式机的工作,现在通过一台轻便又强大的AI PC即可高效完成。这也意味着,AI相关软件的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了,人人都可以是创作者。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陈抱阳创作的《假蜃楼·迭代1·意识欺骗》,则采用英特尔AI PC的算力推动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这是一个探索机器欺骗和撒谎能力的项目,以"技术作为意识形态"为背景,旨在研究机器是否具有初步的“意识”。项目包含一个名为"蜃楼"的虚拟试炼场,结合叙事结构、多智能体和认知科学,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对抗与协作,评估AI的欺骗和撒谎能力。

项目强调技术不仅是中性工具,也带有挑战性的价值观、信仰和假设,对社会和人类行为产生影响。在试炼场,通过投毒攻击方法,诱导AI在特定叙事框架中进行撒谎,以理解AI的响应机制和潜在弱点。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陈抱阳《假蜃楼·迭代1·意识欺骗》

现场还展出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琼团队与英特尔合作完成的交互艺术装置《身份镜像Ⅱ》,运用大语言模型和AI人脸融合技术,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数字自我的身份关系。

凭借英特尔AI技术、大预言模型等特性加持,该作品呈现的“身份镜像”能够拥有独立的知识、思想和意识,并与观众进行深入对话,建立更深层次为人与AI创造身份上的共鸣和联系,促使观众思考大量个人信息被数据化采集并智能化之后带来的技术伦理问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琼团队交互艺术装置《身份镜像ⅱ》

同时,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琼团队、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三家艺术院校在现场宣布与英特尔达成合作,即将成立并启动AIGC联合实践中心/项目,加快AIGC艺术人才的培养。

发布会现场

进入数字时代后,数字化、智能化给艺术作品带来了全新的创意维度。具备交互属性的数字艺术,让观众不仅是欣赏者,也能成为参与者,AI所呈现的影响和作用也愈来愈大。发布会现场便同时展示了来自23家国内ISV软件厂商的AI功能和离线运行AIGC的应用,以及四家艺术院校关于AI艺术的合作,充分彰显了AI PC如何赋能人们更简单地使用AI功能,发挥艺术天赋,并帮助各类视频制作高手、音乐创作人、设计创意达人享受精彩生活,芯生无限。

(活动方供图)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