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物 | 广州公布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2023-06-08 17:36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8日上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创产品推介活动,在广东广州华侨博物馆(五仙门电厂旧址)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活化利用项目、黄埔区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等17个案例入选。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百变鸮小”IP主题文创、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文创”等5家文博单位的文创产品获推介。

近年来,广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立足文物事业新发展阶段,以优化保护为基础,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大力推动文物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抓牢“保护优先”,激发红色基地利用新活力

广州在坚持保护为先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多种文物不同的活化利用模式,将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旧城保护、乡村振兴相结合,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2020年6月,广州公布了首批共15个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成为2019年底国家文物局首次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以来,率先公布本地“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的城市。公布的典型案例分为以特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为对象的保护、活化利用项目的典型项目类和典型措施类。典型案例的评选与公布旨在以典型立标,以榜样引路,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文保事业,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

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传承利用工作,是此次案例评选中的一大亮点。其中,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活化利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文物保护利用、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白云区太和镇穗丰村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活化利用、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农运初心,精神永驻”主题陈列展览等项目入选,将红色旧址与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校外实践等有机整合,提升服务效能,结合周边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开发等内容,激活文物的人气与活力。

多处旧建筑因及时有效的修缮保护而延续了文化生命,并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连。如越秀区五仙门发电厂旧址修缮提升与活化利用、海珠区邓氏宗祠附祠修缮及活化利用、荔湾区斗姥宫修缮及开放利用、增城区中新镇岗埔围垄屋修缮工程、黄埔区菊圃祖祠修缮工程等。

用好“制度利器”, 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

制度建设和模式探索,是评选活动最重要的着眼点之一,如黄埔区在省内首创的“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禺南武工队旧址活化利用、沙湾三稔厅活化利用、锦纶会馆丝织业文化展览馆、南沙横档炮台税史教育基地等,是文物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的典范。

在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广州逐步建立了以《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核心、《广州市文物活化利用试行办法》《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前考古调查勘探程序规定》等规范性配套文件和政策的制度框架,力争实现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全链条服务和监管。

广州重点打造海丝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牵头成立海丝史迹申遗城市联盟,积极推进海丝史迹申遗,全力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先后完成中共三大会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杨匏安旧居等红色史迹保护和展陈提升,依托南石头监狱遗址规划建设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推出《刑场上的婚礼》等精品红色文艺和旅游线路。

强化“穿针引线”,依托科技持续扩大文物保护圈

广州通过社会共建让文物“活”起来。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旧城保护有机结合,逵园、李小龙祖居、万木草堂、杨匏安旧居、柏园、庐江书院等一大批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活化利用。将挖掘文物内涵、实施文物活化作为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黄埔文冲村、番禺沙湾、大岭村、增城瓜岭村、邓村石屋等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时,大力推动“文物+”融合发展,将南越国史迹、莲花山、陈家祠、南海神庙、黄埔军校、永庆坊等文物古迹申报为各层次A级旅游景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游径,其中海上丝绸之路、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等12条游径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南国红豆鉴赏、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等5条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游径。在荔湾区沿江路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省示范段建设,完成了海丝、红色羊城主题游径标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不可移动文物导览项目,全市700多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都制作安装了二维码,实现全城文物可阅读。截止2023年3月底,累计扫码记录达 110余万条。

广州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引领作用。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吸纳了香港、澳门、佛山、惠州、江门等湾区城市加入,积极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游径成为联系大湾区的重要纽带。

此外,基于各种文物的客观条件,逐步构建起文物活化利用“1+N”多元参与模式,1为政府的主导、统筹、引导,N为企业、个人、专业机构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激发广州文物新活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水平全面提升。

(图片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