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舞剧《曹雪芹》:讲好中国故事 孵育文艺新人

2023-06-13 10:06 来源: 文旅中国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用一生的悲喜成就了《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作,创造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在曹雪芹曾长期生活的北京海淀香山和白家疃等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很多关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传说,成为了解曹雪芹、解读《红楼梦》的重要窗口,也是海淀重要的文化品牌与特色符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海淀区历时两年精心创作了新时代中国古典舞剧《曹雪芹》,用艺术语言走进曹雪芹的百味人生,探索他的情感与精神世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穿透历史时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书一人 虚实演绎如梦大观

“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曹雪芹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曹雪芹的祖父曾是康熙帝伴读,后任江宁织造。在家族荫庇下,童年的曹雪芹身世显赫,锦衣华服,过着富贵风流的潇洒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曹雪芹13岁时叔父获罪入狱,罚没抄家,尽享荣华的公子哥一朝间落入泥潭,饱尝人情冷暖,看尽世态炎凉,将半生梦幻倾诉成书。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在个人经历之外,曹雪芹的情感互动同样感人至深。舞剧《曹雪芹》完整展现了主人公曹雪芹与爱人、与挚友、与百姓、与文学、与自我的观照与交流。剧中,曹雪芹与表妹芳卿两小无猜,却因曹家抄家离散。辗转北京后,曹雪芹在表哥平郡王福彭的照拂下得以勉强立足,还有机会读到祖父藏书。他才华横溢,交游广阔,与宗室子弟阿敏、贫民青年鄂三成为至交好友。他扶贫助弱,忧心贫者日为衣食所累,著成《废艺斋集稿》传百姓谋生手艺。然而,时代的压迫让他心灰意冷,表哥去世、表妹分离让他悲痛万分。他远离尘世,寓居京郊西山,十年泣血著成千古《红楼梦》,让“情”之一字在曹雪芹伟大的人物品格和卓越的社会历史贡献中得以升华。

“梦”是贯穿曹雪芹一生的重要线索。舞剧《曹雪芹》将“梦”的意境概括提炼,形成《序 百年怀想》《第一幕 知交京华》《第二幕 空劳牵挂》《第三幕 如梦大观》《第四幕 只立千古》的作品结构,通过使用大量时间倒叙和时空交错手法,搭建起“镜中花,水中月”虚实相生相映的诗意美学。

“比起梦幻,舞剧《曹雪芹》中的‘梦’更像是对希望的思考。”该剧总导演、编剧刘震介绍,剧中以大小雪芹的人物设计作为剧情的虚实双线。舞台上大小雪芹四目相望,就是曹雪芹心中理想与现实穿越时空的对视,在梦与梦的交织中寻找内心。他表示:“当把故事慢慢推出这一层面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物的色彩开始变得很纯,渲染出仿佛能看得见流动空气的梦幻,梦醒时分色彩倏忽绽放,小情与大爱激烈碰撞,刻画出一个丰满立体的曹雪芹故事。这也是我对时间与信念的理解把握。”

匠心独具 意象营造艺术之美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中国传统审美中向来有着情景相融的意趣与风韵。作为超越时代的文学巨匠,曹雪芹更是个中高手,他笔下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词一句蕴心声,可谓“横云断岭”“伏脉千里”。在舞剧《曹雪芹》中,可以惊喜地看到对这种含而不露意象审美的继承与发展,用鲜亮的舞台艺术语言让古典在新时代焕发新韵。

风筝是《红楼梦》里的重要意象。第七十回中,大观园女儿们放飞各式纸鸢,线绳一收一放间,人物各自性格与前途命运也随着风筝飘零远落。

舞剧《曹雪芹》舞台上同样用风筝串联起曹雪芹的爱与胸怀。在大小雪芹的心灵对话中,风筝是他们动荡飘摇的未来,在劲风的吹旋下挣扎寻找方向,或是粉身碎骨,或是冲天而上,于迷茫中释然,于徘徊中坚定,这就是曹雪芹人生命运的符号。于雪芹、芳卿处,风筝是他们交织痴缠的爱与思念,镜花水月相别离,重逢已是半百身,真挚的爱情不是长久相伴,而是朝暮铭记于心。在百姓之间,风筝又是曹雪芹兼济贫民、无私博爱的见证。他曾将所积累的43种风筝式样扎制工艺记叙成册,配以歌谣绘图,整理成《南鹞北鸢考工志》并其他七种手艺,合为《废艺斋集稿》,无偿传授于民,以期“有废疾而无告者,谋其有自养之道也”。

“意象外化是整部作品最大的亮点。”该剧视觉总监周立新表示,舞剧《曹雪芹》综合运用舞台美术设计到灯光、多媒体、服装等,搭建起一个综合性的意象空间。剧中,无论是西山居室当中的四合院天井,还是颐和园和江南景色里的水中倒影,抑或是镜像、冷月、阶梯、玉玺大印、胭脂等丰富的意象徐徐展开,共同建构起角色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让整部剧细品之下更觉韵味无穷。

为了将这种意象化的表现力推向极致,主创团队运用多种艺术语言尽情描绘。在灯光方面,设计师马博将精细化切割与写意晕染搭配连用。“最后一幕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场景中,设计了6台雪花机同时从舞台上方喷撒落雪,灯光从侧面顶上进行冷白的晕染,整个舞台被这道‘雪幕’分割成两个空间。前区是曹雪芹与芳卿在大雪中相拥,后区的高平台上则是暖色的灯光勾勒出《红楼梦》中的十二钗。最后随着音乐,一束暖色的定点光跟随着小贾宝玉从乐池缓缓升起,曹雪芹的冷色与贾宝玉的暖色形成一种梦幻的对话。”马博说。

而服装则是人物与作品气质的具象呈现。设计师阳东霖介绍,舞剧《曹雪芹》服装色彩选用中国传统月白色,明亮而不浮夸的饱和度,如玉般给人以温和舒适感。配合真丝、棉麻等传统面料,以及水墨一般的晕染刺绣,人物飘逸通透,精致质朴的形象烘托而出。“全剧服饰,在符合清代史料基础上,采用大面积的色块对比和线条点缀,从面料肌理到配色的层递晕染与民间工艺相结合,有中国独具代表性的写意新国风的美学精神,同时也表现出满族服饰之美。”阳东霖说。

特别的是,该剧中的女子群舞选用了旗鞋作为舞鞋,也就是俗称的“花盆底”。将这种穿着走路都费事的鞋子拿来跳舞,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旗鞋的使用不仅更加符合历史背景,而且将女演员高挑婀娜的肢体美感尽情展现,成就了《曹雪芹》舞台的又一亮点。

精雕细琢 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伟大的作品离不开精雕细琢。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

作为一部展现曹雪芹人格精神的文艺作品,舞剧《曹雪芹》全体演职人员将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创演始终,力求打磨出一部经得起推敲、反映新时代地方舞剧水平的精品剧作。

“海淀是文艺的沃土,在三山五园间孕育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现代以来,科技、教育、国际交往等事业在海淀蓬勃发展,传统和现代在这里交汇。作为海淀培养、海淀成长、海淀工作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把海淀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也是对曹公精神的展示与传递。”刘震表示。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描绘了贾宝玉等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故事,还记录了清中期的社会百态与人文风貌,成为相关学者展开史学研究的重要素材。“我们也想用舞剧这种现代舞台艺术语言,为传统文化赋色添彩。”刘震回忆,在创排之前的数个月里,主创团队向红学专家、曹学专家多次请教,光编剧手稿就改了60多次,力求展示和还原一个真实准确的历史人文风貌。

对此,该剧道具设计王殿印深有感触:“一些细节我们都尽可能做到写实还原,比如江宁园这场戏中,我们使用的扇子就是专门搜集到的清中期江南团扇式样;比如制作了芳卿写给曹雪芹‘不怨糟糠怨杜康,乱诼玄羊重尅伤’悼亡诗的书箱,我们也多方查找资料,尽力做到还原。用最真诚的态度,把海淀文化品牌打出去,让中国故事更好、更广传播。”

搭建平台 孵育新时代文艺新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舞剧《曹雪芹》舞蹈演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来说,剧组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团队的带动下,演员们快速成长。

“我们对这部剧的要求很高,有时候排练5个小时就为了一个动作,还有一次几个步子打磨了一个星期。”剧中,曹雪芹饰演者林晓靖表示,排练中的反复锤炼是家常便饭,指导团队与演员们同吃同住,全情投入,遇到病痛也尽力克服。不仅如此,对年轻的演员来说,走进复杂人物的精神世界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阿敏饰演者陈功坦言:“演绎历史人物很有难度,导演一遍遍给我们说戏,带我们听讲座,参观故居、博物馆实地感受,帮助我们理解人物。”

汗水换来了丰厚回报。剧中人物塑造亦如《红楼梦》,无论主次不吝笔墨,细致描摹,千人千面,各不相同。有一幕曹雪芹与阿敏、鄂三争吵的情节,尽管排练厅内林晓靖、陈功与鄂三饰演者宋德龙身着便装,但当他们站起来的瞬间,曹雪芹的沉稳持重、阿敏的富贵热情、鄂三的不羁淳朴淋漓尽显,恍惚人物重生。

“通过这部剧我认识了一个更加立体的曹雪芹,扩充了很多历史人文知识,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且在主创老师们的艺术熏陶下,观摩学习到编、导、舞台设计等更多的艺术能力,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提升。我和我的同伴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海淀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创作环境与平台。”徐梓栋在舞剧《曹雪芹》中饰演少年雪芹,他曾在“桃李杯”“荷花杯”等舞蹈艺术评选中屡获佳绩,在海淀推出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曹雪芹》《长城》等多部原创舞剧中担任角色。

近年来,海淀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打造“大戏看北京、舞剧看海淀”的文化名片,坚持抓机制创新、抓阵地建设、抓精品剧目、抓人才聚合、抓展演载体,成果丰硕。先后推出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曹雪芹》《长城》等精品剧目,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舞剧奖项、北京文学艺术奖,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建设北京市首个区级舞蹈精品孵化中心——中关村国际舞蹈中心,破解艺术创作空间限制瓶颈,集聚艺术人才;搭建“大戏”展示平台——中关村舞剧节,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都文化新名片。

其中,舞剧《曹雪芹》是我国首部以曹雪芹生平为背景创作的新时代古典舞剧,也是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的8部作品中,北京市唯一入围作品、唯一区级作品、唯一以新文艺群体入围作品。据悉,该剧将于2023年6月中旬赴上海参加“荷花奖”舞剧终评演出,并于6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亮相。

图片均为舞剧《曹雪芹》剧照

中关村国际舞蹈中心 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供图


责编:朱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