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2009年7月16日那天,鄂西南清江如练,碧空如洗。那是我在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简称“长阳县”)担任县委书记时,来到鸭子口乡检查工作,久闻该乡有一位优秀民间艺人、全国知名农民画家李银林先生。由于他长期居住在偏远的山村石钟岩,山高路远,一直未曾谋面。
中国土家农民画家李银林
那天,乡里早早把他老人家接到镇上,我便有幸与他相识。李银林先生给我第一印象是:记忆惊人,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他告诉我,在民国念初小时的国文,至今还能全文背诵,并记得不少古诗词,而且还现场作诗。最深的印象是,他说自己虽是一位大山里的土家农民,却痴心执着山水画,五十年来如一日,一天不画画,心里就痒得难受。他一聊起国画来,更是显得兴奋有加,脸泛红光,充满了自信。那次我们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便成了忘年之交。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云:“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懦悟夫所能作也。”李银林先生一生痴情于国画,矢志不渝,主要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源于他对生他养他长阳故土的厚爱,美丽清江给了他的艺术灵感,雄伟的大山养育了他坚强的性格,大山里变幻莫测的朝云暮雨赋予他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情怀,加上时代与生存的磨练,更是铸就了他自少年起就不服输,越是困难越向前,愈挫愈奋的坚强意志。
《清江画廊大写意——李银林画集》首发式
我后来了解到,李银林先生出生在长阳厚浪沱敦本堂李氏普通农家,父母原本均寄希望他一生富贵,银子成林,故取名“银林”,却不料他一生偏不爱财,少年时便做起了山水画家之梦,并为之奋斗终生。
李银林先生1957年长阳一中毕业时,因家庭困难,凑不齐上美术学院的高学费,只得转投学费较低的武汉工人技校铸工班。入校时,新生展示个人才艺。新生李银林凭借绘画特长,创作了八幅山水画、两首入校感怀诗作,一下子轰动全校,受到校长高度赞扬,获奖奖品为棉衣棉裤一套、现金十元,并被举荐为校学生会副会长。
李银林在此生活40余年的鄂西南长阳土家山寨鸭子口乡刘坪村石钟岩老屋
195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襄阳工专任教,仍坚持自学《芥子园画传》《芥舟学画编》《山静居画论》《中国名画观摩记》《海上名人画谱》等。1960年夏天,他报考湖北美术学院,因成绩优异被录取,并师从一代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1964年,因种种原因,回到长阳老家。先是在长阳县电影院落脚,以绘画电影海报维持生计,后又到长阳畜牧兽医学校,以绘画畜禽图糊口。后因学校停课,李银林先生被迫回到都镇湾区刘坪村公社石钟岩老家,当起了种地农民。
虽然生存艰难,但想当画家的梦想仍未泯灭,他始终憧憬着诗画远方。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时已年届85岁,在多种疾病缠身、两手发抖、双腿难以站立起来的情况下,李银林先生仍然对画画念念不忘,坚持以颤颤巍巍的画笔描绘生命的绝唱。
2011年5月,李银林国画作品走出国门——时任长阳县委书记马尚云(中)陪同德国路德维希堡县议会主席、县长哈斯博士(左)收藏李银林(右)画作
耕读传家,诗书济世。李银林先生在回家乡当农民40多年劳作生活中,始终坚持利用农闲和夜晚,就地取材,在土家皮纸、火纸上作画。为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他坚持在劳作之余,捧书夜读,不断向书本、向前人吸取绘画艺术养分,并拜会结识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汤文选、汪国新、刘文谌等先生,学习他们的绘画技法,不断充实自己。
李银林先生曾陪同刘文谌,徒步完成清江采风写生;与汤文选共同研究探讨利用土家皮纸、火纸创作山水画,汤文选对其大加赞赏,称其是“另辟蹊径,独具特色,技法新颖,前途无量”。
2023年10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清江画廊大写意——李银林画集》
2010年,得到长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视,在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县文体局等部门以及湖北清江画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李银林先生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于72岁在长阳清江画廊土家风情街,创办了全国首家农民画院——李银林画院,并由著名诗书画家汪国新为其题写院名。其间,出版个人艺术自传《痴情丹青》。
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曾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品李银林先生之画,即品先生之人。可以在其画作的一山一水一人一景间,洞彻先生宽阔胸怀、高雅志趣、饱读功底、乐善情操。
李银林画作
先生终其一生,百折不挠,成就骄人,自成高格,画风独特,以深厚实力和精美作品,获得业界高度认可。先后成为宜昌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宜昌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三峡画院院士、长阳书画协会理事、长阳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长阳民族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优秀民间艺人,入选《湖北少数民族人士名典》,获长阳乡土拔尖人才、全县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先生的画,不仅在国内小有名气,而且飘洋过海,由欧美政要名人收藏。先后有德国路德维希堡县议会主席、县长哈斯,巴勒斯坦安全部队政治部主任阿德南•德米利等外宾,来其画院参观并收藏先生画作。有著名美籍中国山水画家朱称俊先生,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会长毛小青女士以及土家族著名作家叶梅女士等知名人士参观李银林画院,并予以高度赞赏。
李银林画作
古人云: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李银林先生一生作画6000余幅,行家这样评论他的画:以山水见长,兼及花鸟、人物,均为写意。或繁或简,或素雅或雄浑,皆有韵味,相得宜彰。晚年多用泼彩法,色墨变化有迷离恍惚之感。画山山美,画水水灵,山水交融,山静水动,水动山活,山水配流云,以云衬山,山势更显高峻峥嵘。画中构景虽只寥寥数笔,却得山水田园诗人真谛。
1979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喜看群山盘玉带》获宜昌市国庆30周年书画展优秀奖。1990年,创作的国画作品《穿过云雾登山来》获宜昌市第四次人口普查书画展优秀奖。2004年—2005年,在长阳清江画院连续两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先后被《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三峡日报》《三峡晚报》、湖北卫视、三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2011年12月7日,时任长阳县委书记马尚云(左1)陪同中纪委原常委祁培文(左2)参观李银林画院
2004年,创作的国画作品获宜昌市庆祝建国55周年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老年书画展一等奖;2005年,创作的国画作品获宜昌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老年书画展一等奖。2006年,在宜昌市城区三江画苑举办大型个人画展。2008年,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等单位在武汉市举办“瀚墨丹青颂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省老年书画暨长阳农民书画展,集中展出李银林土家农民山水画20余幅,引起武汉书画爱好者广泛关注和好评。
2006年、2008年,其土家火纸国画作品先后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农民书画展上荣获国画三等奖、优秀奖,成为代表湖北省、全国土家族农民的唯一获奖者,被业界誉为“中国土家农民画家第一人”。2015年,他的画作入选“中华情2015佳得宝·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收藏展·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拍卖会”,跻身中国书画名家行列。
李银林画作
李银林先生敏而好学,信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学习中医、中药等知识,在回乡后,业余为乡亲们解了许多急难。先生常自采中草药,并灵活化用古方,结合实践,自创许多验方,医人治畜,效果甚好。因他时常上山采药,踏遍群山,以致他擅长山水画,画中多奇峰异石,古藤飞瀑,也时常出现采药人身影。
先生从1969年归隐鸭子口石钟岩,抓泥拌土40余年,正如其在《洁自好》中诗云:“寄情山水知,洁身自好之。跳出权钱外,躬耕自谋食。闲云野鹤趣,田园写新诗。闷时玩丹青,山水是我师。精神常快乐,心洁如玉石。”先生守身如玉,心澄明净,以致于他创作的土家农民山水画,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更超凡脱俗,颇具艺术感染力,因此不仅深受农民喜爱,也常常让城市人的眼睛为之一亮。
2011年3月21日,时任长阳县委书记马尚云(右)向前来该县考察的巴勒斯坦法塔赫干部考察团赠送李银林农民书画作品
先生长居石钟岩,因“钟”与“崇”谐音,故自称“崇岩居士”“山农”,先后为乡亲们婚丧嫁娶、祝寿打喜以及新居落成等,无偿作画捐画2000余幅,被当地人称为“最受尊敬的人”。在他的带动下,鸭子口乡刘坪村数十人研习书画,并先后成立乡、村农民书画协会,鸭子口成为长阳的农民书画之乡,先生是当地书画创作的领头羊。
2010年,先生在清江画廊景区创办李银林画院至今十多年来,专为清江画廊旅游服务,免费为国内外游客进行现场作画表演,传播土家民族文化,满足广大美术爱好者的购画收藏需求,成为5A景区一处不可或缺的亮点。他的画院共免费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00多万人次。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捐赠国画作品,在“2012·宜昌希望工程第一届慈善晚宴暨拍卖会”上现场拍卖,成交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资助寒门学子上大学。
李银林画作
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捧读李银林先生画集,无疑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其笔墨塑造的山水,自然和谐,妙趣天成,不仅净化成就了先生自己,更能成就他人;捧读先生画集,亲自然而远世俗,“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思想境界跃然纸上,令人不禁身心愉悦,真乃“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捧读先生画集,是一场追求生命本真的体验,天行健的君子之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银林先生的一生,是勤劳创作的一生。他以画作的形式,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发扬光大中华艺术宝库添砖加瓦,值得敬佩。值此李银林先生遗作《清江画廊大写意——李银林画集》即将付梓发行之际,特以此文纪念之。
(备注:《我与中国土家农民画家李银林》一文,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长阳县委原书记马尚云为《清江画廊大写意——李银林画集》所作的序言。该《画集》于2023年10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李银林参加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展获奖证书
【农民画家李银林简介】
李银林(1938.2—2022.11),全国知名农民画家,自号崇岩居士、山农,男,土家族,湖北长阳人。自幼酷爱绘画,于1960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并师从一代国画大师关山月,后因时事变迁,回家务农。但矢志追求国画艺术,痴心不改,经五十余年不断探索,终独创出土家皮纸、火纸山水画技法,共成画6000余幅。著名国画大师汤文选称其土家农民山水画“另辟蹊径,具民族特色,技法新颖,前途无量”。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三峡画院院士、宜昌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李银林画院院长,是长阳乡土拔尖人才、长阳优秀专家、宜昌市优秀民间艺人,被收入《湖北少数民族人士名典》。创作的国画作品获国家、省、市各类书画展大奖达20余次。特别是在2006年和2008年,连续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农民书画展上,其创作的土家火纸青绿山水、土家火纸水墨山水画作荣获国画三等奖、优秀奖,成为代表湖北省和全国土家族农民的唯一获奖者,被业界誉为“中国土家农民画家第一人”。李银林及其作品纳入全国民间文化资源库进行抢救,画作由湖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2004年以来,先后在长阳县、宜昌市、武汉市举办大型个人画展,被《农民日报》、湖北卫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三峡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专访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15年,在“中华情2015佳得宝·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收藏展·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拍卖会”上,其多幅画作成功入选,跻身中国书画名家行列。
2017年12月14日,李银林之子李靖(右)受其父委托,向湖北省档案馆捐赠画作。时任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马尚云(左)出席捐赠仪式并为李银林颁发收藏证书。
(图片由李银林之子李靖、记者胡振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