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名人“带货”山西古建游

2024-03-30 08:54 来源: 文旅中国

▲ “重走梁林路”第二站——晋祠博物馆打造的话剧演出


1933年至1937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四次赴山西对古建筑进行调研普查,将诸多“藏在深闺无人知”的中国古代建筑瑰宝展示于世人面前。

梁林二人的山西之旅,是中国古代建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2021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历史人文主题旅游品牌“重走梁林路”,以梁思成、林徽因四次探寻山西古建的事迹为基础,打造六大主题线路,开启直播、微纪录片等系列营销活动。线路一经推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吸引不少网友报名参与。

网友“燕秋”认为:“若是没有梁林二人,人们对山西的古建认识不可能那么深入。沿着他们走过的地方去往一站又一站,便会懂得什么叫做热爱与坚守,明白文明何以代代相承。”

曾几何时,“文物古建游曲高和寡”的说法不绝于耳,如何推广晦涩的古建知识、提高山西旅游吸引力?“重走梁林路”品牌致力于讲好故事,通过梁林故事线串联众多瑰丽杰作,加上邀请专家学者、名人网红的深度体验和解读,有效拉近了山西古建与游客的距离。

▲ 孩子们在晋祠博物馆研学


五台密码沉浸式亲子体验、天下大同沉浸式人文体验、晋中纪行沉浸式文化体验等线路各有侧重,内容丰富。跟随线路,人们对古建不再局限于远观,而是可以在悬空寺绘制建筑图样,在善化寺了解建筑考察步骤,在应县木塔探讨修缮方案……

多年来致力于古建保护规划研究事业的邱晓翔带队重走梁林考察之路后表示,“我们要向先生学习,走好我们继承和保护的新路。这个过程更是对山西文化和旅游的一次生动展示和宣传。”

如今,五台山佛光寺、大同华严寺、云冈石窟、应县佛宫寺释伽塔、晋祠圣母殿等古建筑,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采取文物“+文创”“+科技”“+旅游”“+非遗”等多种组合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果。作为“重走梁林路”的其中一站,晋祠博物馆副馆长谢强表示,晋祠深挖文物故事,不断推陈创新,各类展览和演出不断,还连续举办晋祠国风文化节、晋祠古庙会等大型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不一样的游览享受。

有业界专家认为,旅游产品琳琅满目的当下,会讲故事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重走梁林路”品牌以名人故事建立人文情感连接,赋予了山西古建情感线索,拉近了文物古建、历史文化与游客的距离。

自2021年品牌推出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发力,通过创意新颖的表达方式,挖掘山西古建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魅力,让古建文化可听、可看、可感。去年,《我曾梦见你》歌曲“跨次元”融合了古建艺术与说唱,总曝光量达1.3亿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各地对于“重走梁林路”品牌的助力并未局限于原有的线路。比如,长治市反其道而行之,推出“来长治,走梁林没有走过的路”,设计一日游、多日游旅游攻略,以略显俏皮的形式吸引游客走进本地古建筑了解历史。

“事实上,梁林二人行程受限于当时的交通状况,四次山西行都未能涉足‘地极高,与天为党’的晋东南地区,让人觉得有些可惜。”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走梁林没有走过的路”借力打造延伸品牌、创新形式的做法,很受年轻人青睐。

除了“重走梁林路”,古建大省山西近年来秉承创新精神,在省域、市域、县域间加强合作联动,推出了“100件文物读中华文明史”“华夏文明小学士”等一系列优质IP,在文物主题游径的打造上不断探索,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再次为山西已经和将要开展的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注入新动力。同年10月,“跟着文物游中国——山西文物游径设计邀请展”启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旅晋专项基金”在北京成立,旨在破解山西文物、文旅事业融合发展的难题。

据了解,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今年将继续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出“国宝中的山西”主题游径和“红色印记”“匠心古建”“长城文化”“晋商之魂”等精品线路,打造文旅融合产品,进一步提升“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品牌知名度。

( 朱萌  摄)

2024年3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名人“带货”山西古建游》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