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下称“少儿馆”)三五规划研讨会举行,馆长宋卫在会上传达了少儿馆十年间的工作落实情况,通告少儿馆“三五”拟定规划,提出少儿馆要始终坚持以读者服务为中心,以优质文献为保障,以服务创新为驱动,在阅读推广和信息服务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11年来,少儿馆坚持服务为本、创新为魂,从服务理念、服务对象、服务规则、服务范围方面探索出一系列新思路、新做法,并从一五(2010-2014)、二五(2015-2019)、三五(2020-2024)三个阶段阐述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工作重点。
低幼阅览区
拓展服务对象 创新服务方式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是由深圳市政府在原深圳图书馆馆址上投资改建的大型现代文化设施。图书馆开放外借区、报刊阅览区、视障阅览区、国学馆、亲子阅览区、国际教育资源馆等多个阅览区域。同时设有多功能报告厅、阅读实践中心、梧桐树下等服务区域。全馆馆藏192万册,期刊报纸1000余种。图书馆设有阅览区12个,读者席位1200个,日均接待读者约5000人次。年均开展阅读活动1600多场。
少儿馆首次提出“情景阅读”服务理念,通过将环境与阅读相匹配,营造出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情境。多年来,少儿馆在坚持创新服务理念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优化服务方式,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为深圳乃至全国少儿阅读推广奉献力量。
从普通儿童到特殊儿童,从深圳儿童到全国儿童,从服务儿童到服务为儿童服务的人,少儿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少儿馆为全体少年儿童提供服务,除了常规的阅览服务区外,还建有专门面向视障读者的视障阅览室。与此同时,少儿馆还推出了面向劳务工服务的“蒲公英”劳务工子女关爱计划以及联合儿童医院白血病患儿开展的“康乃馨”无差别阅读计划。
在为深圳少年儿童提供阅读服务的基础上,少儿馆更联合全国多地图书馆力量,为全国少年儿童提供专业阅读服务。从2014年开始的“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为全国的少年儿童送去优秀童书,几十万孩子享受到免费阅读福利。
少儿馆不仅将服务对象限定于儿童本身,同时给为儿童服务的人提供服务。在少儿馆一五规划中拓展服务对象到家长,二五规划中纳入老师为服务对象,接下来的三五规划中则计划将整个童书产业链各环节要素都纳入其中,更大程度拓展服务对象。
布局上,少儿馆打破传统规则,通过主题馆划分,经典读物馆不仅为孩子提供经典文献,也通过搜集多版本文献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帮助。2018年开设的家庭教育馆则专门为家长学习亲子教育搭建交流平台。
少儿馆从2012年开始推出阅读推广人培训,面向全社会招收学员,截至今年,累计有3000多人受训,他们的身份多为家长、老师等,通过培训走上了专业的阅读推广之路。在严格的考核标准下,目前累计全省有200多人成为了执政的专业“阅读推广人”,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少儿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
少儿馆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不忘创新服务方式,以吸引更多市民读者的眼光。早在11年前,该馆便提出“快乐阅读积分计划”,创新服务规则,以柔性积分管理代替传统金钱惩罚,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积分、社会服务积分、活动积分、荣誉积分、捐助积分等5种方式积分,并将其作为读者长期享受图书馆资源、参与图书馆活动的权利依据。此举改变了图书馆界多年以来“以罚代管”的制度,以柔性管理的服务方式,极大改善了图书馆与读者尤其是少儿读者的关系。
今年,少儿馆拟推出“人脸识别”全程服务,读者不需要证件即可享受少儿馆阅读服务,进一步方便读者,加强读者服务体验。此外,少儿馆推出的“向日葵”深圳童年珍藏计划,收藏优秀读者的成长印记,让少图成为孩子的资源库和记忆馆。
此外,11年间,少儿馆主持研发一站式数字阅读平台“e读站”,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了图书资源的跨时间、跨空间传播,最大限度地将图书馆服务“送出去”,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搭建“常青藤”馆校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截至目前,深圳累计140多所学校加入其中,实现纸质资源通借通还,电子资源共建共享。借力平台打造“读联体”,搭建电子资源统一搜索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疫情期间,通过该平台尽力保障小读者的阅读需求。
以活动促阅读 阅读推广工作更见成效
随着服务的不断提升和完善,陪伴孩子走进少儿馆参与阅读、学习和交流,成为越来越多深圳市民的日常。在此基础上,少儿馆还坚持以活动促阅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推广工作更见成效。根据统计数据,少儿馆年均活动1600多场,最高峰曾达到年均2400场。第一个五年(2010-2014)期间,少儿馆成功打造了名著新编短剧大赛、图书馆之夜等一批面向儿童服务的经典项目。名著新编短剧大赛通过鼓励孩子自编自导自演,深化读者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图书馆之夜首创让孩子在图书馆过夜的形式,打破图书馆阅读的时空限制,以孩子集体阅读、同爱好孩子分组阅读、帐篷亲子阅读3种阅读形式贯联,让孩子充分感受阅读之乐、阅读之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二个五年(2015-2019)期间,少儿馆转型升级,常青藤平台迅猛发展。利用一五期间搭建的联盟平台,多角度延伸服务,联合出版社,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单季最高次数达76场)。把资源送进去,把服务送上门,节约孩子的时间成本和安全成本。“我最喜爱的童书”活动从深圳走向全国,把阅读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第三个五年(2020-2024)已经到来,少儿馆拟将重点集中解决图书馆服务的两个难点。第一,孩子到底该看什么书;第二,如何将书送到孩子手中。
第一个问题上,计划打造阅读榜青少年阅读平台,做儿童阅读的互动与跟踪,为孩子建立阅读档案。通过“阅读榜”大数据平台,结合“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跟踪儿童阅读兴趣与变化曲线,掌握儿童阅读喜好,预测儿童阅读趋势,联合童书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共促阅读推广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个问题上,计划打造龙华“共享图书”项目推广共享阅读,通过社会各界共同解决资源与流通问题。少儿馆拟以龙华区为试点,通过与龙华区政府合作,建立流动图书馆、自助借还机,通过提供预约服务节约读者时间成本,实现精准投放,并提升资源的流通率。读者可以在机器上捐赠书籍,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馆,通过数据库,能清晰看到捐赠书籍的流向,做到真正的“阳光慈善”。通过后台数据,图书馆则能看清书本流动情况,掌握读者阅读爱好,可以此为依据调整馆藏采编,提升资源利用率。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