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电视剧《后浪》在京举办研讨会 “后浪”之后,国剧如何以“年轻化”叙事传播好中国传统文化?

2023-06-13 11:11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5日,《后浪》迎来了精彩的收官大结局,这部剧由四川耀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专项扶持项目、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后浪》以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中医为核心,巧妙地将中医文化融入现代都市生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6月9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后浪》研讨会在京举行。制作和播出平台、主创团队代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后浪》的创作核心、展现主题、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在发言中指出,《后浪》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新幽默的叙事风格,成功将传统文化、生活哲理和时代传承有机结合。该剧不仅普及中医知识,还赋予了年轻态的中医治未病理念,充满了情感和层次。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对《后浪》的中国文化传承价值和现实关照给予了高度评价:“用中医传承讲文化传承,是文艺作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行当代弘扬和现代转化的一次很好的表达。”

揭开中医的神秘面纱

“年轻化”呈现吸引年轻人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视剧,《后浪》填补了近年来以中医为主题的现代剧空白,既注重厚重的内涵,主创团队经过了长时间的对中医文化的学习研究,同时又采用了年轻化的表达,通过老中青三代演员的演绎,让观众耳目一新,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

四川耀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后浪》总编审孙昊分享了《后浪》的创作初衷。《后浪》试图用新的视角表达对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而其中的难点是,相对于以往观众熟知的医疗剧,中医理念难以量化和外化,最终,主创团队达成了一致,“在最后我们选择的是不神秘化中医,我们在准确的基础之上,与24节气等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用云淡风轻的手法呈现中医的整个诊疗过程。”

东方卫视影视剧运营部总经理任剑伟指出,《后浪》作为东方卫视近年来鲜有的参与全流程的项目,就是看中了其打破传统都市剧的模式,以现代生活为背景,结合老中医的沉稳和年轻一代的朝气,呈现出人间侠义和真情流露,在传播中医干货理论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展现了东方卫视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

优酷副总编辑李德顺在会上分享了《后浪》在平台播出的具体数据和用户画像:10天破万热度,创下站内年度新高,而观众以30岁以下年轻人居多,占比达到63%。互动量和讨论度也是非常高的,最高的一集获得了25万条评论。

剧中任新正饰演者吴刚、任天真饰演者罗一舟、杨小红饰演者张萌、赵力权饰演者朱俊麟分别分享了创作感悟,表示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对中医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吴刚也正面回应了观众对自己演技的评价:“看完之后,我确实是觉得有点爹味。表演节奏上来说应该再快一点,再稍微有点血性劲,把节奏提高一点,这是我下边表演所要提升的空间。”

“《后浪》体现出的推动和召唤的力量,让人心能够安静下来,这种正向的引领是这部剧成功所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也对《后浪》的时尚、创新的表达手法上,予以了专业的肯定:“比如说卡通画、漫画化的人物介绍非常清新活泼,凝聚古人智慧的24节气通过视觉化动态化的呈现穿插在剧当中,形成这种氤氲美好的节奏停顿。包括做了大量的知识普及。”

担负起艺术创作责任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医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中医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在他看来,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后浪》的戏剧化呈现一步步讲清了医道,人道和天道。这部剧表面讲的如何传承中医,其实是讲如何通过学习中医学习做人。主创团队的创作态度,是电视剧创作者值得借鉴和认真学习的。

“之前的硕士论文答辩是我的演习,而最终的验证是作品里。”《后浪》的剧本创作期有七年之久,编剧六六,扎根于生活,在剧集创作期间投入到中医医学相关的体验生活中,学习中医知识,只为用心拍好中医药学的文化精髓。

编剧六六为了确保剧本里中医相关表达和剧情的准确度,特地请来了自己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的硕士导师刘力红教授,担当《后浪》的医学总顾问。在研讨会上,刘力红老师赞扬了六六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专注和独立思考的态度,并给予了《后浪》高度的评价,“我们费了很大力气去宣扬中医,弘扬中医,还不如这样一部剧引起的反响大。所以作为中医人我是感到有这部剧很幸运有我这个学生写出来,我自己感到很欣慰。”

为弘扬中医文化,在各自岗位传承和奉献,剧里剧外的师徒之情也给人启发。“师承关系里面那种重视先师真传,精神传承,经验亲授,真传精髓,师生间的感情往往更胜于血缘亲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淑欣也从教育从业者角度,透过《后浪》中中医行业教育的经典方式——“师承教育”,对教育观念有了重新审视。“现在我们需要重拾这种教育观念,师生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是值得探讨的。”

编剧六六表示剧作的成功并非个人的努力,而是多方力量和愿望的积累。并表示作为文艺创作者有责任传播好的中国故事,同时,她提到剧作在海外的热播和传播力度,进一步坚定了她对中国故事传播的信心。

国剧新浪潮蓄势待发 

追求品质直面争议 携“后浪”精神拥抱新变化

与会者一致赞赏《后浪》的创新之处,认为该剧通过精彩的叙事和独到的剧情设计,成功突破了传统中医题材电视剧的框架,赋予中医文化新的生命力。与破圈热度相伴,话题作品,必然也有争议。

会上,在东方卫视影视剧运营部总经理任剑伟看来,剧中有益于日常生活的中医干货理论的输出,能够帮助观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这也是这部剧对观众的最大诚意。

“它中间传递的传达的这些怎么样生活,怎么样治自己的心,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是写得非常地到位。”中医扶阳学派传承人卢玮也从中医人的角度,对六六编剧的创作给予了支持和肯定,“有可能从这个剧开始,将来年轻人对中医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他们不一定是要看病,而是在一些生活方面,可能形成一种对中医的认知破圈。”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也赞同这一观点,她认为《后浪》这部电视剧已经搅起了浪花,无论是对中医的争辩,还是对电视剧本身,“接受观众各种各样的评品,无论怎么去议论它,我觉得都是一个好事,说明它在破圈,它正在传播。”《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也表示,希望未来看到更多像《后浪》一样具有探索性的影视作品。

知名剧评人李星文认为《后浪》,作为以中医为主角的电视剧,触达了真问题,破解了真困境,“通过电视剧的表现,故事的讲述,医案的呈现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很多偏见。”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肯定了《后浪》的独特价值和稀缺性,“这部作品它的主题就是讲传统文化对人的塑造,这是以前有关中医题材的作品没有做到的。”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后浪》写的是中医传承,实际上触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中医是一门大学问,中华哲学、中华美学的精髓在中医里都有蕴含。主创花费巨大心力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在写出深度力度广度的同时写出了温度,全面辩证把握生活,这与我们倡导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是契合的。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认为,这部剧一是选题独到,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文化进行了创新表达;二是主创人员态度端正,能够沉下心来,以做艺术品的态度打磨作品;三是传播创新,推出的衍生综艺为剧集和综艺节目的结合进行了有益尝试。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朱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