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简称“三大体系”),用中国化的理论阐发中国艺术经验,是艺术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日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组织的“基于数据分析的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现状与对策建议”项目完成了汇报总结。该项目自2023年4月启动,8个子课题组30多位专家经过7个多月,通过科学研究10多年以来艺术学项目申报和立项数据,分别完成了艺术基础理论、戏曲曲艺学、戏剧影视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报告。
高屋建瓴 明确未来研究方向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大时代命题。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
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强调要厘清艺术学各领域“三大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出问题和短板,提出“三大体系”建设目标,明确未来研究方向。在此背景下,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组织实施了“基于数据分析的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现状与对策建议”研究项目。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蔚表示,该项目的实施,让广大艺术科研工作者认识和了解“三大体系”,深刻认识“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成为一次引领、号召艺术学界向“三大体系”建设研究进军的学术动员。
量化分析 揭示研究痛点
东南大学教授甘锋团队负责艺术基础理论组的研究。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一共投入了6亿元,资助了3700余项艺术学研究项目。与“三大体系”直接相关的项目有354项,其中重大项目24项,重点项目34项。“由于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艺术学‘三大体系’重大项目在2023年立了7项,显示出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甘锋观察到,目前话语体系研究突飞猛进,共有105个话语体系研究项目,且主要是在2017年以后立项。
近年来,学者持续关注“三大体系”建设,学术成果可观。在艺术基础理论“三大体系”论文发表方面,从2011年1月和2023年9月,共发表论文3915篇,但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只有375篇。2016年到2021年,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而博士论文没有出现平稳上升态势。甘锋认为,这提醒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三大体系”研究的人才培养力度。在读博士人才是未来十年“三大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需要高度重视。
甘锋认为,总体而言,“三大体系”研究原创性、时代性有所提升,系统性还不够。目前存在学科、学术自觉仍有待强化,对“三大体系”根本原理和基础问题研究不够充分;创新性、交叉性不足等问题。“艺术学建设规范有待加强,二级学科分类方案亟待出台,学科评价体系建设亟需跟进。”
戏曲与曲艺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调研发现,无论是戏曲研究还是曲艺研究,数量都不断增长,仅昆曲一个剧种平均每年出版的有关研究性著作就有2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对戏曲的研究成果数量更是惊人,毫不夸张地说,新世纪以来的戏曲、曲艺研究论证超过以前所有成果的总和。”朱恒夫说。
但戏曲与曲艺的理论研究与当下舞台实践却存在明显脱节现象。朱恒夫发现,戏曲有348个剧种,全国每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约有1500篇,研究戏曲纵向发展史的约占三分之二,而在其余的500篇中,研究昆剧、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川剧、粤剧、沪剧、淮剧、秦腔等10多个剧种的有450篇左右。大多数剧种都没有得到研究。
朱恒夫建议,在完善戏曲学科体系、构建曲艺学科体系时,要明确建立学科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繁荣当代与未来的戏曲、曲艺事业,即使是“向后看”的教学与研究,也要奔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目的,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助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经典剧目和曲目。
舞蹈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许薇介绍,在2014到2022年间,国家社科基金舞蹈类项目的申报数量并不多,一共756项,但在2019年开始,申报数据激增,每年达百余项。1982年至2022年,舞蹈类的学术理论著作有1195部,史学仅有196部。在理论研究方面,涵盖了舞蹈表演理论、舞蹈创作理论、舞蹈教育理论和基础理论等多个领域。
舞蹈组研究发现,舞蹈学课题呈现碎片化和个人化特征,课题之间没有“因果律”,缺乏关联性。虽然研究体量巨大,但是尚未形成一个研究的生态。部分课题研究视角呈现出宏观视野的缺失,往往会停留在某一个体或某类群体的专题研究,而鲜有“三大体系”建构的自觉意识。课题组建议,要以集成思维立足于申报课题,形成中观乃至宏观把握的课题。梳理学科内部系统关系,加强学科内在凝聚力,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融合跨学科、多学科的系统思维。
有的放矢 实现跨学科视野
除了各课题组专家的主题汇报之外,会议期间出席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分组交流发言,对进一步完善报告及未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发展提出了建议。
“基于数据分析的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现状与对策建议”项目可谓“小课题大视野,小课题大效率”。8个课题都是全国顶尖的学者来承担。作为特邀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表示,“该项目相当于做了一个艺术学体系建设的普查,摸清了底线和现状,未来的设计课题就有根据和抓手,奠定进一步推进的基础,对未来艺术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内容。对艺术学重大课题和普通课题的建设,都有助推和引导作用。”
“该项目既是历史性反思,这种反思并非坐而论道,而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之上,有助于梳理学科发展的脉络及重点;又是面向未来的前瞻,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找到不足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剑表示,“本次项目创造了一种跨学科理论对话、实践对话、作品对话的好契机。大家在艺术学框架体系下讨论问题,重新让各一级学科的研究人员明确了自己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到底是什么,并用跨学科的视野去寻求学术创新。”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