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AIGC赋能影视产业创新”主题沙龙在首创·郎园Station举办。活动邀请商汤科技、果壳网、蔚领时代、墨境天合、鼎盛佳和、淘梦科技、灵境赛博、壹同制作、熠熠和光、T&B中国、新自序影业、西虹市影业等10余家知名科技、影视企业负责人到场,围绕AIGC技术发展趋势和影视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主题演讲、案例分享和技术交流,搭建起了文化与科技企业之间的对话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行业专家共议新趋势下的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据悉,本次活动由文创实验区管委会、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东坝乡联合发起,邀请科技与影视行业头部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技术赋能影视内容创作生产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活动中,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以《2024展望:大模型产业“十问”》为题,详细解读了未来AIGC对算力、热点应用、流量入口等十个趋势的预测,同时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白皮书》,介绍了在AI2.0时代,面对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如何支撑产业进入新的规模化发展阶段,提出了业界首个AI基础设施厂商评估体系;商汤科技数字文娱事业部总经理栾青围绕“AIGC赋能影视行业的趋势与案例”方向,为影视文化企业分享了《AIGC赋能影视内容生产》,解读了影视结合AIGC从视频生成、内容创意、IP营销等领域最新的案例,并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需求和痛点,给出技术与产业融合的相关建议;蔚领时代创始人郭建君、蔚领时代合伙人兼AILAB负责人王砚峰围绕“AI赋能数字影视 打造视觉盛宴”主题,分别阐述了对AIGC未来发展的趋势。随后,影视企业相关负责人依次发言,畅谈AIGC技术对创作方式和产业变革的相关认识和思考,阐述自身业务需求和关注点,引发现场广泛交流。
国家文创实验区加快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赛道
“目前国内厂商发布的大模型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生文、文生图领域,国际厂商的大模型已经探索至文生视频。国内拥有更大更丰富的市场和上下游生态,当前在人物类视频领域已经形成了比海外更加丰富的应用。在这个应用领域,国家文创实验区有着文化创新的深厚底蕴和技术应用的天然土壤。”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表示。
作为全国文化企业最集聚的区域,国家文创实验区紧抓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新赛道,构建产业新生态。2023年3月,全市首个AIGC创意产业联盟在国家文创实验区成立,作为联盟发起者,果壳、蓝色光标、数字力场等文化科技企业将加强研发服务支撑,为AIGC创意者提供服务支持场景,赋能创意设计和内容生产,在首创郎园、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打造AIGC创意产业基地,为区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2023年10月,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牵头,联合阿里云、商汤科技、钉钉、实验区AIGC联盟、实验区云园区等技术方和应用方,共同签署了“国家文创实验区生成式人工智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AIGC在实验区文化产业领域的合规应用。
“AIGC有着强大的应用场景,我们也因势利导,积极向园区企业传递AIGC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影视行业主动拥抱科技手段,借助AI工具来提高生产率、降本增效,持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首创郎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朝阳区正在打造国际一流的影视制作基地
“AIGC技术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它可以提高内容创作生产效率,为文化企业带来更多商业价值。我们着力推动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率先落地,在朝阳区打造国际一流的影视制作基地。”文创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介绍,近年来,朝阳区依托长期积淀的影视传媒产业集群发展的深厚基础,大力发展影视产业,形成了影视高端要素聚集、产业链条完备、投资兴业环境优良的良好产业生态,集聚了万达电影、华策影视、郭帆影业、墨境天合、英皇电影发行等一批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影视头部企业,全区共有影视企业3233家,影视特色园区超50家,各园区共拥有拍摄影棚、录音棚等专业影视配套资源400余个,总面积超过40000平米。除通用设施外,还拥有国际最高认证标准的杜比全景声混录棚、杜比视界影院版认证调色棚、中影CINITY认证调色棚等顶尖配套设备,影视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流浪地球2》《消失的她》等爆款作品均出自朝阳。
2023年1-10月,朝阳区新增注册文化企业3982家,企业数量稳步提升;全区2489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2533.2亿元,占全市比重15.5%,始终位居全市前列,预计全年将突破3000亿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1-10月,全区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实现收入1012.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比重为40.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下一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厚植沃土,引导AIGC技术企业面向文化企业实际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AIGC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和应用范围。同时,举办AIGC赋能文化产业系列沙龙活动,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加强行业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