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丨深圳市宝安区启动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2-11-28 20:36 来源: 文旅中国

潮起珠江,得宝而安。

走进深圳市宝安区,乘坐“湾区之光”摩天轮向下远眺,滨海廊桥如一条丝带,将滨海文化公园、宝安图书馆、宝安体育场等文体地标串联起来,一幅彰显滨海现代城市文明新特质的绝美画卷徐徐展开。

当摩天楼宇在这座滨海之城巍然耸立时,精神文明的大厦也逐渐拔地而起。近日,深圳市宝安区正式启动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印发《宝安区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树立“青春·活力·时尚”文体旅新形象,提升人民文化获得感,打造高品质民生幸福城。

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是宝安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总体部署的生动实践;是宝安践行深圳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的积极举措;是在该区委区政府“422133”主体框架下,以文化赋能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三城”建设的关键一步。

高屋建瓴 打造湾区品质文化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近一个多月来,宝安区文化系统周密部署、系统学习、深入钻研,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工作的职责使命、目标方向、思路任务、主要举措等,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文化之力”。“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正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有力举措。

该行动擘画了一张继往开来、改革创新的宏伟蓝图。

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总体要求,全面整合内部资源、积极引入外部资源,从精品活动引领、文化新场景打造、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惠民服务四大板块对宝安下一步公共文化品质提升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这既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宝安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宝安开拓前行、再创辉煌的深情寄望。

该行动将实施湾区文化形象品牌培育、“文化新场景”打造、本土历史文化“双创”、惠民文化品牌优化四大工程,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公共文化品牌,构建层次清晰、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公共文化品牌体系,构筑湾区品质文化高地,撰写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宝安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深挖宝安文化资源,打造系列文化特色品牌,将进一步讲好宝安故事、传播好宝安声音,切实提升宝安文化的辐射力,助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行而不辍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的问题早已贯穿在宝安区公共文化发展的每一项措施、每一场行动中。“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一如既往,“人民”是每一个品牌项目的绝对主角,“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每一场活动的绝对衡量指标。

该行动签下了一份怀揣赤子心、甘为孺子牛的庄严承诺书。

四大工程囊括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开演——文艺四季SHOW”、“文化新场景”、文化遗产研学基地、“文化春雨行动”、“全民有艺”系列品牌等20项文化品牌。每一项品牌都深度考量了人民群众的喜好及呼声,通过全新创造或者改造升级形成现有文化品牌体系,致力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其中,惠民文化品牌优化工程通过更新固有品牌“文化春雨行动”、打造“全民有艺”系列品牌,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覆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度和创造力,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润物无声,“文化春雨行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已开展十年的“文化春雨行动”将再次更新升级,通过扩大文化义工队伍,增加美术、书法、音乐、戏剧、戏曲等门类占比,优化文化“百千万”工程布点,探索与深圳大学音乐学院、表演学院等高校合作等,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让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真正直抵“群众餐桌”。

星火燎原,“全民有艺”系列品牌做大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全民有艺”系列品牌将积极打造文化艺术普及体系,常态开展湾区文化茶座、宝安戏剧欢乐汇、宝安1990周末剧场活动,做好文艺精品汇演展演、公益艺术培训、非遗课堂、艺术展览等活动。同时,持续探索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活动普及的体系化、多元化、数字化艺术普及模式,使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使生活更具审美品位。

观澜索源 涵养“深港文化之根”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作为拥有近1700年历史的文博大区,宝安文物众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深港历史文化之根。“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度汲取凝结在五千年岁月中的传统文化精髓,深挖宝安历史人文资源,让传统文化与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实现文化传承薪火绵延。

该行动立下了矢志不渝、赓续传承的“军令状”。

行动中,湾区文化形象品牌培育工程和本土历史文化“双创”工程都极为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及发扬。前者包含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和“粤来粤有戏”湾区粤剧节等已相继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邀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领域名家代表、知名大学教授,围绕中华文明发展和岭南文化发展等主题开展系列讲座,拓展民众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增进历史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粤来粤有戏”湾区粤剧节以“文脉同宗·湾区同光”为主题,举办“深港澳粤剧连心桥”活动,开展经典剧目展演、名家流派折子戏展演、名家名段演唱会、粤剧大讲坛、研讨会等活动。

“粤来粤有戏”2022首届湾区粤剧节将以现场演出、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上演。广东省粤剧院将带来粤剧经典折子戏专场,深圳市粤剧团将携大型传统粤剧《梦断香消四十年》、珠海市粤剧团携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岭南粤剧艺术馆(一邦曲艺社)携宝安本土原创粤剧《孝子暖娘好情怀》以伺观众。不少市民早已翘首以盼,“那唱、做、念、打的一颦一笑早已在我心头萦绕,湾区粤剧节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搭建了平台,也为我们欣赏高雅艺术打通了渠道。”老戏迷杨海鹏说道。

此外,本土历史文化“双创”工程将探索打造文化遗产研学基地,开展新安“国潮”文化、西乡非遗庙会文化、航城妈祖文化、福永醒狮文化等,形成“一街一品牌,一社一特色”全域文化发展格局,系统梳理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海洋文化等内涵渊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宝安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共建共享 构建公共文化美美与共大格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长期以来,宝安区始终紧随时代步伐,以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新展现、新服务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培育多元功能嵌入、多元主体参与、多元业态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格局。“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将进一步打造生机勃勃的文化发展新气象。

该行动发出了击鼓催征、各尽其才的“英雄帖”。

行动中,“文化新场景”打造工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示范引领”的方式,在城市公共空间、商圈以及产业空间等,导入一批文化资源,搭建“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的公共文化服务架构体系。

“文化新场景”打造工程,在启动试点中,将依托宝安1990、滨海廊桥与欢乐港湾、凤凰古村等空间载体,导入一批音乐戏剧、艺术展览等文化资源,试点打造1-2个空间形态美、常态项目优、内容质地好、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文化新场景”;“文化新场景”打造工程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文化新场景”城市文化品牌体系,将在试点基础上,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新场景”的培育和开发,按照“挖掘一个、培育一个、成熟一个、公布一个”的建设思路,打造一批主题多元、形象鲜明、业态融合、品质优良的文化新场景。

漫步宝安滨海之畔,眼见大批文体地标的富丽繁华,触摸千年文脉的澎湃涌动,感受公共文化的欣欣向荣,这幅彰显滨海现代城市文明新特质的绝美画卷令人动容。

(供图: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责编: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