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该规划指出:“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促进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
中秋高陵家晚场景 高陵区文化馆供图
“加强数字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资源全民共享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情感当代表述的重要载体。以低门槛促进高效能是高陵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培训师资库专家、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文化馆馆长甄陵说。
“高陵家晩” 在亲切之中传递正能量
“老婆,实在不好意思,本来答应你和彤彤一起吃饭,晚上单位临时有执勤,可能回不去了。祝你节日快乐,明天我再陪你们……”这是今年中秋节发生的一幕场景,被制作成了“高陵家晩”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5个小时内视频播放量超过8万人次。
在现实生活中,一边是家里等待的妻女,一边是需要奔赴执勤一线的交警,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然而,在“花好人团圆”的美好假期,将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以“短视频小剧场”的方式呈现,用文化润心,则更有传播意义。对此,高陵区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假期里“执勤”服务,以创新形式弘扬正能量,收获了群众好评,也提升了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效能。
“高陵家晚”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贯彻落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一次创新实践。2022年春节期间,高陵区春节线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无法满足,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文化活动实现文化甘露滋润心田的目标。对此,作为文化供给的创新形式,“高陵家晩”通过一个个“小家”来展现国家“大家”的精神风貌,用家庭艺术的集结,展示弘扬传统、和谐互助、向善向美、孝亲睦邻、正己守道等主题,让家庭艺术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充分融合,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享受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从而突出“文化进万家”的宗旨。
作为第一次实践,今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家庭春晚”,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共筛选出80余户家庭进行拍摄,27户示范带动参加线上直播活动,把亲情、喜庆的“家庭春晚”送进千家万户,2月1日至7日,线上观众浏览量达27.5万。
“今年9月,‘中秋高陵家晚’在i高陵、发现高陵、区文化馆抖音、文化高陵等平台发布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旅、公安交警、医疗卫生等行业积极转发,一天之内有逾10万次的播放量。这说明借助互联网,在重要节点,大力推出接地气、有生活的示范性文化产品,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也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甄陵表示,此次除文化馆重点推出的多个示范性作品外,群众自拍投稿审核后播出的作品超40个。大家以“云上小剧场”为会客厅,把各有特色的幸福“家晚”精彩呈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文明家庭建设和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把握趋势 让群众畅享“云端”互动大餐
“这个牛郎星吃得香,织女星好心伤。都说是咱俩的爱情天长地又久,你吃泡馍都不说给我剩一口……在“‘中秋高陵家晚’进万家——马宏家庭过中秋”这一期视频中,乡村文化志愿者马宏手持快板,把陕西美食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融为一体,又风趣又解馋,让席上就座的老人和亲戚笑得合不拢嘴。接下来,家庭才艺展示接连登场,秦腔《八月十五月儿圆》等多样而质朴的节目,同样让屏幕前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瞧这一大家子,多才多艺,其乐融融,令人羡慕。”一位网友这样评价。
高陵区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属陕西省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全区共有各级公共文化设施131个,群众业余团队45支,各类文体协会25个,注册文化志愿者2000余人,群众文化骨干1.2万余人,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场次。经过10多年的培育,群众文艺团队实现了街办、社区全覆盖。高陵区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公共文化服务110”成为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高陵区文化馆为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加之近几年的全域数字化培训,加强了数字文化建设,全区手机使用率达到98.2%,这一切都为“高陵家晩”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甄陵看来,“云端”大餐之所以受到追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满足了人人能上镜头、个个有“生活秀”的群众新追求,让亲朋好友“云上”团聚传递亲情,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二是满足了群众实现个人梦想的诉求,激发了活力和创造力;三是成功践行了公共文化“大家办”的社会化合作理念。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活动形式的大众化符合人们对特色化、个性化新的文化享受和高雅艺术的追求心理。因此,活动呈现出组织容易、便于实施、政府投入少、传播力度大、群众参与率高、社会反响好的特点。”甄陵表示,这也增强了高陵区文化馆进一步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供给的信心。
据悉,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服务水平,高陵区持续举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建设等专题培训。比如,为解决群众熟练掌握数字化传播的过程中最关切的短视频的选取和拍摄、剪辑制作,以及手机摄影技能等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培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甄陵表示,高陵区文化馆要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服务水平,让数字赋能,着力打造数字化传播的服务链品牌,更好地在“云端”对接群众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