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澄江生物群发现40周年之际,7月3日,以“突出澄江生物群的学术价值,促进我国古生物学发展”为目标的澄江生物群发现40周年系列活动,在云南玉溪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拉开序幕。
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发现至今已40年。澄江生物群的发现,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一直都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研究的热点领域。
澄江生物群于2012年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自然遗产证书这样评价:“澄江生物群展示了非凡的、保存精美的生命演化记录,是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辐射演化的见证,几乎所有后生动物门类都起源于这一短暂的地质历史时期,代表了化石保存的最高质量,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
目前,澄江生物群已经累计报道有20余个门类,300余个物种,其化石记录生动再现了寒武纪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早期后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
开幕式上,国家林草局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委员刘保党,中共云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兴武,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建军分别做大会精彩致辞;新华社云南分社副社长王江推介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入选“全球到中国必去10大博物馆”;云南省邮政公司邮政业务部总经理徐琛推介“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特种邮票。
本次活动系列活动包含了开幕式、系列专业学术交流活动、野外考察等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举办旨在总结近年来的合作成果,交流工作并展望未来,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优势平台,寻求更广泛深入的国际科研合作。
此次活动由由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中亚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主办,玉溪市人民政府、澄江市人民政府、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协办。
(杨国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