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专辑】
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形成了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国民党方面通过全国统一政权,利用全国资源和200余万正规军,担负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实行人民战争,坚持持久战,执行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担负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
2005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战系列丛书之《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备忘录·八路军抗战秘档全公开》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备忘录·太原大会战内幕全解密》
抗日战争所形成的这两个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体现,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大特点,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两个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乃至战后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1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修订版),主编郭汝瑰、黄玉章。郭汝瑰是中共插入国民党内部最大的"红色间谍",曾任国防部作战厅中将厅长、第72军军长等要职;黄玉章曾任国防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会长等要职,中将军衔。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形成两个战场的前提。没有统一战线,就不可能有举国一致的抗战,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现统一战线目标下各自独立的两个战场。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助的。国民党担任正面战场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
2015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敌后战场的战略基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纪事》
统一战线内这种分工,既符合全国抗战军事战略上的需要,又符合国共两党和两军的自身情况。这样的分工是统一战线在军事战略布局上最为成功的体现。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有利的战略布局。
正是由于两个战场的战略布局,陷敌于两面作战,腹背受击的被动局面,使抗日战争经过15个月就迫使敌人停止战略进攻,放弃速战速决,改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使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上海市民慰问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军队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两个战场军民艰苦奋战的结果。八年来,两个战场共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20万次,共歼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人,伪军146万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敌后战场中的地雷战
综合上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两个战场,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敌后战场上的军民鱼水情
——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简称“中传华夏”)党支部摘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官网
(供图:中传华夏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