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晚,山东省威海市海滨中路的文化广场成为“嘉年华主阵地”。伴随或动感热烈或悠扬婉转的旋律响起,来自河北、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五地的16支广场舞队伍依次登台亮相,参加“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山东威海片区活动。掌声联动欢呼声,歌声陪伴海浪声,数千民众散坐在会场周围,情不自禁打起节拍,跟随台上演职员的步伐一同跃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评价威海片区展演活动,不仅演出呈现形式进行大胆创新,而且凭借周密的保障安排、热烈的现场氛围、广泛的宣传发动,真正让广场舞展演成为“人民的节日”。
一场精彩的演出
“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山东威海片区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威海市人民政府承办,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具体实施。
展演开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一起跳舞吧》亮相,洋溢饱满的青春气息。数十名舞者有老有少,身着时尚简约的服装,成为威海夜空下的“一抹红云”。
随后,浙江省《潮涌东方》、山东省《齐鲁雄风》、河北省《扭春》、江苏省《拔根芦柴花》等纷纷登台。
体现浓郁地域文化特色,是本次展演的亮点之一。烟台市文化馆表演的《苹果红了》,将烟台最具代表性的标识符号“大苹果特产”作为讲述元素。通过演员们俏皮生动的演绎,描绘出一幅苹果丰收农家忙的火热景象,仿佛让人置身胶东半岛的田园山坡,眼前就是硕果累累的林场。
同时,参演队伍注重用时尚的广场舞样式,表达厚重的文化传承主题。从《运河新韵》聚焦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到《佛手花开》展现民族服饰和音乐的经典魅力,再到诸多节目中非遗元素的巧妙融入,展演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起来,以“文艺的新瓶”装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美酒”,充分发挥了广场舞队伍“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作用。
一片欢乐的海洋
家住威海市环翠区的董亚楠,是当地一所小学的美育老师。看到“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山东威海片区活动即将举办的信息后,9月23日晚,董亚楠特意带老人、孩子共同前去捧场。
“各省选过来的节目,一定是代表了当地广场舞领域比较高的水平,看起来非常过瘾。”董亚楠说,广场舞是很接地气的文艺形式,家里老人也经常参加类似活动,为促进邻里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广场舞队伍活跃的现象本身,就是城市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
专程从荣成市赶到威海市区观看演出的赵青惠老人表示,多省的广场舞队伍都是“精英”,舞台上的动作规范表达、面部表情处理、整体队形把控等,都让像自己一样的爱好者受益匪浅。
展演现场,各支队伍铆足了劲头,广场舞队员也是精神饱满、信心满怀。济宁市文化馆、济宁市嘉祥县文化馆表演的《青山绿水人欢笑》,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通过广场舞者曼妙的舞姿、特色化的服务设计和道具呈现出来。
“整场展演通过线上直播方式,让社会各界近距离感受到群众文艺的力量。”济宁市文化馆馆长张华锋认为,广场舞活动源于群众中间,持续十几年迸发活力,根源就是人民发自内心的喜欢。新时代的群众文化活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工作方向应当是“为文艺爱好者做好后勤保障服务”,进一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强化内容引导。
一次难忘的记忆
“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山东威海片区活动现场,有数千人观看。而在线上,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山东公共文化云等直播平台,300多万网友进行了收看。
特别是青岛市文化馆、青岛市市北区文化馆表演的《齐鲁雄风》上场时,线上网友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全是男性的广场舞,也很有看头。”“阳刚之气,不愧是‘山东大汉’。”“应当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男性同胞加入当地广场舞队伍。”系列积极的评论和留言,体现出各界对群众文艺工作的关注,也为广场舞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威海片区展演在主会场以外,设置6个分会场。这些分会场,均位于威海市的知名景点或繁荣商业街区。参演的16支广场舞队伍,于9月23日白天受邀走进6个分会场,与当地的群众广场舞队伍同台交流互动,也为分会场附近居民送去一次难忘的“展演大集”。
在威海市韩乐坊中心广场,威海市群众艺术馆、荣成市文化馆表演的《大美山东我的家》获得民众交口称赞。作品将山东经典民俗元素、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动感优美的舞姿,传递出新时代齐鲁大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互动交流环节,一些外地游客兴奋地走到广场中央,主动要求和广场舞队员“切磋一下”,学习充满海洋味道的胶东半岛广场舞。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数据显示,今年5月山东启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迄今为止县级以上活动共举办130多场,吸引约20万名广场舞爱好者参与,成为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力抓手。
(图片由苏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