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云南旅行社屡陷“低价团”“强制消费”风波,为促进旅游市场规范运行,近日云南多地发布旅行社“红黑榜”,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早在2023年1月,云南文旅部就印发了《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若干工作措施》,其中明确指出,依托投诉受理平台数据,将每月投诉量排名靠前的旅行社,列入州市红黑榜的“黑榜”,并列入全省重点监管名单。2024年1月14日,云南省文旅厅发布通知,称将2023年12月投诉量靠前的云南景昌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云乐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旅行社实施重点监管。近期,昭通、丽江、西双版纳等地也相继发布了旅游“红黑榜”,以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对此,不少网友表示,“红黑榜”倒逼旅行社规范经营,应该支持。也有网友认为,除了推出“红黑榜”加强监管,相关部门还应对违规旅行社加大惩罚力度,以儆效尤。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月13日0时至1月17日13时为周期,以“云南 旅游红黑榜”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月16日11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2024年1月1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昭通市、西双版纳州、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分别于近日发布最新旅游“红黑榜”,对诚信守法的文旅企业和从业人员予以通报表扬,对违反文旅相关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文旅企业和从业人员纳入予以通报警戒并纳入重点监管。被吊销业务经营许可证或从业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将列入行业禁入管理。“云南多地发布旅游红黑榜”话题引发关注,@光明网、@中国旅游报、@澎湃新闻、@央广网、@中国青年网、@北青报、@云南网、@大洋网、@上观新闻、@九派新闻等媒体转发报道。
其实,早在2023年1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就印发了《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若干工作措施》,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其中指出,依托投诉受理平台数据,将每月投诉量排名靠前的旅行社,列入州市红黑榜的“黑榜”,并列入全省重点监管名单。今年1月14日,云南省文旅厅发布关于对2023年12月投诉排名靠前旅行社实施重点监管的通知,包括云南景昌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云乐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飞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等10家旅行社上榜。
此前,云南旅行社多次被曝存在“低价团”“强制消费”“不接待记者”等负面舆情。2023年7月,有游客发视频称,在云南旅游时遭遇强制消费,导游态度嚣张,质问游客“你是不是人”。2023年12月,云南当地旅行社再现不接待记者事件。
2024年1月16日,云南丽江再现“70多名游客在丽江被强制要求骑马”事件,云南海外国际旅游集团控股云南分公司、云南摘星楼国际旅行社和丽江三多旅行社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事件将“云南旅行社”话题再度推到大众面前。当日,舆情实时传播量达到峰值,舆情实时传播量为263条。
截至2024年1月17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6221条,微博1492条,客户端3023条,网站548条,视频214条,微信854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客户端和微博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48.59%和23.98%。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云南多地发布旅游红黑榜”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该举措能够倒逼旅行社规范经营应支持,占比36.1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北京高生:支持,列出来挺好的,亮出那些屡被投诉的旅行社,不但能够提醒消费者,还会倒逼旅社性规范经营,提高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很不错。
@披着人皮的怪物娘娘:早该这样了,不能只有化妆品有红黑榜,旅行社也该有,以大众评价为基础,一旦投诉多了就被淘汰,绝不纵容黑心旅行社割韭菜。
二是,认为云南旅行社市场乱象频出早该出手整治,占比31.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依小宝贝儿:真是该好好整顿了,云南的旅行社简直是臭名昭著,多少游客被坑之后表示“再也不来”,社交平台上关于云南旅游被宰的帖子更是数不胜数,再这样下去,云南的旅游口碑烂到底了就,谁还会来玩?赶紧整治吧。
@许仙@@:这么多年了,云南旅游行业终于迎来个正面新闻。说实话,云南的旅行社市场那真是鱼龙混杂,低价团、强制消费,前段时间还被爆出拒绝接待记者采访,真是无法无天太久了,现在官方出手整治,确实该杀一杀这帮无良旅行社的不正之风。
三是,认为推出红黑榜的同时要加大黑榜惩罚力度,占比25.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猪猪:云南文旅相关部门是负责的,近年来推出的一些举措都是促进旅游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但是不良商家屡禁不止,是不是还是因为惩罚力度不够,现在红黑榜都出了,应该对黑榜商家重罚重处,以儆效尤。
@小红署:云南的文旅口碑都是这帮不良旅行社破坏的,害群之马。要我说,文旅部门就应该硬气一点,“红黑榜”要出,惩戒力度更要加大,狠罚重罚,敢坑消费者1万就要罚它3万,看以后谁还敢违规经营。
四是,认为要促进当地文旅发展不能只靠红黑榜,占比6.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庄兜里:说实话,推出红黑榜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对“黑榜”旅行社如何处罚整治,如何整体提高云南的文旅服务乃至口碑,是云南文旅部门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在现场:这“红黑榜”上的旅行社都还是那种相对正规的,还有很多资质很差的旅行社拿“低价团”招摇撞骗呢,发展文旅业不是朝夕之功,看人家哈尔滨,准备了一年才接住这波流量,云南还要加油,只有旅游产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了,当地文旅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长足发展。
三、舆情点评
近日,“云南多地发布旅游红黑榜”话题引发网友热议。近年来,云南旅行社多次被曝存在“低价团”“强制消费”等违规现象,饱受诟病。为规范市场发展,2023年1月,云南省文旅厅发布《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若干工作措施》,推出旅行社“红黑榜”举措,将“黑榜”商家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昭通市、西双版纳州、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分别于近日发布最新旅游“红黑榜”,对诚信守法企业予以表扬,对违规企业通报警戒并纳入监管。被吊销业务经营许可证或从业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将列入行业禁入管理。“红黑榜”举措引发大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红黑榜”之所以广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云南旅游资源丰富,“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特色景点举世闻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近年来云南旅游乱象层出不穷,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2022年2023年7月8日,云南一旅行社被曝,导游叫醒睡觉游客,强迫其听自己讲话,叫嚣“我讲你不听就是不尊重”。7月20日,昆明一导游公然发表“不消费不给乘车”言论,引发游客强烈不满,以致集体下车抗议。2024年1月16日,有游客发视频控诉,74人旅游团在丽江旅游时,被强制要求消费骑马,否则不让走。事件迅速冲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评论区里,满是各地游客控诉云南旅行社“强制消费”“坐地起价”“低价团宰客”“服务态度差”的声音。可见,近年来,由于各种负面舆情不断发酵,游客已经对云南旅游业产生信任危机。
其实,针对频发的旅游乱象,相关部门一直积极作为,相继出台了各种旅游新规,意在整治旅游乱象,保护消费者权利。2017年,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市场整治办法,明确要求取消旅游定点购物、严禁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禁止“不合理低价游”等等。201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从4个方面发布了19项举措,全力推动“旅游革命”,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其中就包括根除“不合理低价游”、加强旅游团队运行监管、严厉打击涉旅违法犯罪行为等举措。2023年初,云南省又出台包括“红黑榜”在内的《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若干工作措施》,从市场监管、违规查处、行业诚信、案件曝光、劳动用工、执纪问责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种种有力举措背后,是云南省整治旅游乱象,提升云南旅游口碑的决心与行动。
重拳整治之下,云南旅游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细究发现,或有有以下几点原因:“低价团宰客”“强制消费”“坐地起价”......种种违规盈利手段,映射出云南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缓慢,还停留在“低价骗人来,下手薅羊毛”的模式。市场竞争激烈,旅行社同质化严重,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下只得靠“低价”诱客、凭“宰客”盈利。虽有明规在前,监管不严也会致使违规经营泛滥。近年来,云南恶性旅游舆情事件频发,可见乱象并非偶然,不少网友表示,除了推出新规,相关部门更要把严监管之门,重典治乱,严厉惩处违行为,以儆效尤。“低价团”泛滥背后存在黑色利益链条,央视财经曾曝光,一些不良旅行社收入七成靠购物,售价万元的玉石能收“回扣”9000元。
2023年,旅游经济整体呈现强势复苏态势,淄博与哈尔滨旅游出圈爆火,各地文旅局纷纷开启宣传“内卷”,“花式整活”吸引游客。兼具美景与人文的云南具有优质的资源禀赋,本就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若是放任乱象肆虐,旅游口碑一降再降,再美的景色也拢不住游客的心。鉴于此,升级旅游产业、实现旅游转型迫在眉睫,2023年,“深度游”成为新时尚,多元化、差异化成为新追捧,作为老牌传统旅游业代表的云南也要紧跟时代,挖掘景点特色,创新旅游产品,为游客不断带来新体验。此次“红黑榜”举措倒逼旅行社规范经营,获得广泛好评同时也引发网友对“黑帮”处罚力度的质疑。说明相关部门在推出举措、出台新规的同时要加强监管,严惩严罚违规经营,震慑行业不正风气。“低价团”屡禁不止,背后或存利益链条,相关部门拿出猛药去疴的决心,坚决、严厉打击违规经营,斩断灰色利益链,还行业以清朗风气。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