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连四海,文旅融合展新篇。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文旅发展论坛”),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投资促进会联合主办,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创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作为年度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本论坛始终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产业融合与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日益成为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新亮点。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文旅融合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文化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定期举办的“一带一路”文旅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主题紧扣时代
2015年,为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倡议,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国际投资促进会联合发起“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并成立了论坛组委会,以推动文旅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为宗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对接国内国际,构建了多元化的文旅产业服务体系。
201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文旅发展论坛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汇聚真知灼见,凝聚发展力量。论坛自2015年起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历届论坛在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宗旨,促进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优秀文旅产业项目落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建立。
主题紧扣时代。自举办以来,八届论坛主题始终聚焦于文旅产业的困境突围、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例如,第八届论坛以“协同·跨界·振兴”为主题,继续秉承一带一路倡议宗旨,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国家、省市相关领导与文化、旅游、经济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投融资机构负责人,汇聚智慧力量,深入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文旅融合的新思路、新业态、新机遇。本届论坛内容涵盖文旅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后疫情时代文旅企业的发展等多个方面,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和学习机会,推动协同发展、跨区合作与经济复苏。论坛设置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第十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典礼、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宣传大使颁牌仪式、主旨演讲、主题对话、圆桌论坛、作家创作交流会等环节,解析新趋势,贡献新思路,为共建一带一路和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
多年来,在各方支持和组委会努力下,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创办了文化金融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高峰论坛,发布中国文化财富榜、中国文创IP年报等全国性专业榜单,孕育了一批批优质文旅融合项目。
内容特色突出
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逐步进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内容特色日益鲜明。作为国家级文化项目,本论坛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细节之处见真章,色彩斑斓绘华章。论坛始终紧扣“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规划,以文旅融合为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思路、业态创新和合作机遇。通过主旨演讲、主题对话等环节,汇聚各方智慧力量,推动协同发展、跨区域合作与经济复苏。
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辉煌未来共创造。论坛吸引了来自沿线国家的政府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广泛参与,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同时,通过与国内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格局。
三是万象更新日日新,内容丰富耀乾坤。论坛设置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第十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典礼、“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宣传大使颁牌仪式等多个环节,涵盖了文旅产业的多个领域。此外,还通过圆桌论坛等形式,就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是地域特色独鲜明,多元文化共繁荣。论坛在探讨文旅融合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通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实践项目,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文化旅游魅力,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五是积极影响满人间,社会和谐展新颜。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文明互鉴和旅游合作,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论坛所倡导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我国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成果丰硕
八届论坛的成功举办,项目签约与合作顺利。在第八届论坛上,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文交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达成了重点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文化创新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文创领域的标杆项目。例如,他们共同推出了“数字丝绸之路”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文化交流与传播作用明显。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与多个单位集中签约了文旅产业项目,如“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化交流、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论坛期间,举行了“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宣传大使授牌仪式,旨在表彰那些积极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和旅游合作的杰出人士。这些大使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影响力,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十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典礼也在论坛期间举办。经过评审,冯骥才、祁云枝、李兴艳等作家荣获殊荣。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文化传播与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旅融合创新实践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在论坛上展示了其独特的文旅资源,包括十万大山、布透温泉等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该县通过论坛平台与多家大湾区优质文旅企业进行了交流考察,共同探讨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东莞黄江镇在论坛上获颁“文旅融合先进单位”称号。该镇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客家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如结合客家文化的民宿产业等,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可喜的是,本论坛的举办,得到了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等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并到会指导;国务院参事王京生等业界专家学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合运等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多次参加活动;吸引了海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行业学者、企业代表及社会各界代表的参与;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宣传报道,累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逾1000篇次。
项目影响深远
自首届“一带一路”文旅发展论坛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多届论坛活动。这些论坛在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宗旨、促进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届论坛聚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文旅融合的新思路、新业态和新机遇。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等形式,探讨了如何汇聚智慧力量推动协同发展、跨区域合作与经济复苏等问题,并积极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和旅游合作。
随后的几届论坛也延续了首届论坛的主题和精神,围绕“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新趋势、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新方向和新机遇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各届论坛还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旅游推广项目,进一步提升了论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行业发展。论坛通过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论坛还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论坛邀请了来自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参加各项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分享经验和技术成果等形式,促进了沿线国家在文旅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跨国文旅产业的发展与进
三是提升地区知名度。论坛的成功举办提升了主办地和参与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论坛的广泛宣传和精彩活动展示了大湾区独特的文化旅游魅力和人文风情,激发了更多人对港澳地区的兴趣和向往之情。同时,论坛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良好形象和负责任大国担当精神。
四是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坛期间签署的一系列合作项目协议将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就业增长、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论坛所倡导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也将为推动我国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一带一路文旅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论坛作为年度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通过展示成果和分享具体案例,充分展现了其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其鲜明的主题导向、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特点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级文化项目。在未来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该论坛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为推动全球文旅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