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在广州塔开幕。本次活动依托“非遗+时尚”的理念,以时尚的手法、艺术的语言展示非遗的当代魅力,助力培育“非遗+服装”“非遗+文创”“非遗+IP”等“非遗+”新业态,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发展。
为广府非遗的传承注入更多青春气息
启动仪式上,以“画眉”为设计理念的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活动标识寓意着广州非遗元素“活化腾飞”,为广州非遗注入新的文化特质与活力,激活广州非遗时尚创新与传承。
活动现场,广绣传承人兼本次活动策划人屈汀南表示,非遗传承一定要走品牌化之路,令非遗融入现代人生活当中。要非遗传承,一定要先研究现代生活,这个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传承人对话环节,特别邀请了广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展鹏、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广州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柏浩分享广彩、广绣、醒狮、榄雕、广式硬木家具制作的技艺和文化,共同探讨非遗与时尚兼容并包的可能性。传承人们表示,希望通过时尚创新的方式,将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焕发非遗生机活力。
现场还邀请了多位著名主持人、演艺人、抖音“百万红人”助阵。其中,“美在花城”冠军、广州志愿者形象大使赵荣,广东著名主持人胡向真、向安神,广东应急救援队优秀青年兵、政府救援队讲师、抖音百万流量博主艺人劳景辉,广州广播电视台《透过镜头看非遗》节目制作人、广州市消防宣传大使、著名主持人郭德欣荣获“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宣传大使”的称号。赵荣表示,作为一名母亲,希望能让孩子接触并学习到更多的非遗知识,此次有幸担任宣传大使,将更不遗余力推广非遗,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为广府非遗的传承创新注入更多青春气息。
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十三行情景秀”和“屈汀南时尚服饰秀”全新上演。情景秀以《鉴往知来——屈汀南收藏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时期服饰和生活用品传世实物展》和《广州非遗活化作品展》为蓝本,从服装设计的角度出发,在十三行时期服饰中汲取灵感,从非遗活化中提炼概念,并衔接了现代时尚秀,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当时“十三行”海贸时期百姓生活场景,传递更多源自于传统的、民族的沉淀之美,激起现代人的情感与文化共鸣。
时装秀总导演屈汀南表示,该时装秀是以“十三行时期服饰”的特点为灵感创作,以广绣技艺为主,将中国传统纹样与西方立体裁剪相结合,打造出新一季的时尚高级定制系列。
“非遗+时尚”让非遗焕发勃勃生机
一直以来,广州都走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前沿。在“非遗+时尚”方面,广州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实现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新格局、新作为、新活力,让非遗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如在大众传播领域,广州非遗主动结合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通过5G网络实现非遗可视化呈现及动态传播,更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建立传播矩阵,并鼓励以非遗为题材创作影视剧、纪录片、舞台剧、短视频等。
文创开发是近年来广州非遗的热点和亮点,依托非遗项目本身的文化属性,突出其市场流通的属性,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生活气息、技艺与内涵兼备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时尚、可复制、面向市场、价格大众化的特点。比如广绣传承人谭展鹏设计的广绣时装,广彩传承人谭广辉开发出具有现代审美的广彩茶壶茶杯系列,广东醒狮传承人赵伟斌创立了南国醒狮系列文创,广州榄雕传承人曾宪鹏开发出榄雕U盘、耳坠、项链、香薰等不同用途的生活用品,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们开发出微缩趟栊门、榫卯玩具、木雕茶托等文创产品……这些非遗活化作品,让非遗文创更具艺术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人们对非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近年来,广州非遗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发展,培育“非遗+服装”“非遗+游戏”“非遗+影视”“非遗+IP(知识产权)开发”等“非遗+”新业态,为民众提供着观赏、体验等文化服务。
此次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系列活动,是“非遗+时尚”的广州经验的一次提炼和升华。接下来,“首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系列活动还有《非遗传承人对话》《非遗学术大咖论坛》两次学术论坛以及《广州非遗艺术时尚周盛典暨非遗时尚跨界时装秀》的闭幕式活动将陆续上演。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