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过去的暑期,周口野生动物世界研学游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以“动物科普”为主题,结合杂技、马戏演艺的研学课堂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
这个集动物观赏、杂技演艺、机械游乐、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开业3年来,累计接待中部6省近300万名游客,日接待游客最高达5万人次。
从单一表演走向文旅产业,周口杂技焕新之路蕴藏怎样的密码?从2004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杂技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市级“杂技之乡”,到举办《争奇斗艳满园春》——2023年中国杂技大联欢,再到举办中国杂技产业发展论坛,将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打造为以杂技马戏为特色,演艺为亮点,充分融合相关文旅业态的新地标,周口杂技产业的一次次蝶变,让杂技文化焕发出新活力、展现出新光彩。
回眸 | 历史悠久、百花齐放,周口杂技源远流长
周口,古为陈楚之地,巫舞盛行,这种混合了杂技动作、用于沟通天地的原始仪式,被认为是杂技的源头。考古发现证实,在春秋时期,周口就有众多民间艺人以杂耍技艺谋生。到了汉代,百戏(杂技艺术的总称)在周口地区已经非常流行。周口市淮阳、项城、川汇区等地发现的汉代陶戏楼模型、1958年沈丘出土的汉代红陶倒立杂技俑均说明民间杂技在汉代比较活跃。
明清时期,随着淮阳太昊陵古庙会逐渐兴盛,每到农历二月初二都是全国各地的民间杂技团体相聚太昊陵的时刻。顶技、蹬技、戏法、走索、马术、上刀山、过火海……周口地区志记载的“杂技棚连棚,会师陈州城”,描绘了当年周口民间杂技表演的盛况。从那时起,周口杂技就逐渐形成淮阳张氏、项城余氏、西华王氏、鹿邑王氏、太康李氏等家族代代相传的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周口拥有专业杂技团150多个,业余杂技团和杂技班近700个,杂技从业人员有3万余人。其中,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13人,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3人,在中国杂协认定的全国10大民营杂技团中,周口市就占了3个。“北有吴桥,南有周口”的说法在杂技界流传开来。
破局 | 推陈出新,亮点纷呈,走出多元发展路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近年来,作为“杂技之乡”的周口市高度重视杂技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引进杂技文化产业项目,让杂技文化的根脉在这片土地上扎得更深、固本培元、生生不息——
出台《周口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三年行动方案》《周口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等文件,以顶层设计明确杂技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投资22.4亿元,建成豫东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动物品种最多的综合性地标式文旅项目——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建成周口市杂技艺术研发中心,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设立杂技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不断提供新鲜血液。
以杂技艺术表演为核心,融合旅游园区开发、设备制造、人才培养等元素的全产业链条,周口交出了一张杂技发展的亮眼“答卷”:
杂技人才代代传承。张金贵、余帅、张国胜、余海功4人荣获中国杂协“德艺双馨”会员荣誉称号;一大批周口杂技人携团队常年在全国多地,以及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巡演,屡获殊荣。河南金贵演艺集团杂技艺术培训中心、项城市杂技学校、西华县飞虎杂技艺术学校等多所专业学校,秉持“以企养校、以校促企、企校合一、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累计培养了杂技演艺人才5000余名。
杂技节目叫座吸睛。杂技《大飞轮》在全国杂技汇演中夺得金奖,并于200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双拥晚会”上做精彩演出;杂技《晃圈》、《跳板蹬人》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正大综艺吉尼斯中国之夜”演出中创造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杂技《梦幻西游》在第七届全国比赛中夺得中国文华奖;杂技《蹬人空竹》在巴黎举办的第31届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比赛中荣获该比赛最高奖——总统奖;杂技《单手顶》获2016年上海国际马戏节“银奖”;杂技《空中大飞人》获“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特别奖;杂技《鹰之翔-空中飞人》获第十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
杂技品牌持续擦亮。2023年1月10日晚,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南省文联、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争奇斗艳满园春》——2023年中国杂技大联欢在艺术中心大剧院录制。节目话题量突破31亿,直播覆盖超过800万人次,晚会全网热搜30个,9个话题阅读量破亿,中国文联决定将中国杂技春晚接续落户周口。
远眺 | 交流互鉴,守正创新,绘就发展大蓝图
魅力周口,金秋有约。
9月21日至24日,以“多元创新与产业变革”为主题的2023中国杂技产业发展论坛在周口举行,全国杂技领域专家学者、各路名家齐聚“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围绕“杂技产业园区发展思考与展望”“杂技多元创新与产业重塑”等论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在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狂欢巡游、森林剧场杂技大马戏展现了周口深厚的杂技文化底蕴;在周口市杂技艺术研发中心,钢结构车间、膜结构车间、数控裁切机、热合技术铺就了新时代周口杂技的创新发展之路。
立足周口、辐射河南、走向全国,周口杂技在布局上更精细、产业思维上更高远:
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以擦亮“中国杂技之乡”品牌为目标,力争打造具有周口特色的“中原长隆”“河南迪士尼”;创新“杂技+”发展模式,依托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资源禀赋,持续推动杂技与科技、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特色地域文化为核心的文旅文创新空间;打造周口杂技文化产业集群,加快向高端旅游演出项目升级,加快推进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共建,构建以杂技演艺为核心,融合文旅文创、园区开发、设备制造、人才培养、经记代理等多元素全产业链条的杂技文化产业集群。
如今,在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大舞台上,伏羲、女娲、老子、谢安……一个个书写在古籍里的周口文化符号“穿越古今”,让游客在艺术熏陶和精神洗礼兼具的文化之旅中,达到共情、共鸣、共振。
未来,随着“飞鸟世界”“森林部落”“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和“欢乐世界国际大酒店”“金虎酒店”“马戏酒店”三大主题酒店以及世界马戏城的陆续建成运营,国际杂技文化(周口)产业园将成为以杂技马戏为特色,演艺为亮点,充分融合相关文旅业态,高品质、高品格、高品位的文旅文创个性化旅游度假区。
历经沉浮与蜕变的千年杂技文化,如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与周口这座“道德名城”相映生辉,共同见证新时代杂技文化产业发展的万千气象。
(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