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1日,经过多方的意见征询与多轮的内容修订,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简称冰雪旅游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正式发布首个《中国滑雪度假区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该报告为滑雪度假区企业针对市场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明确依据。此前,冰雪旅游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已于2022年2月发布了《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深刻剖析了中国冰雪产业的结构与特征。
冰雪旅游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作为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和认定的全国唯一的冰雪旅游研究部级重点实验室,一直以来,整合各类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致力于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经济模型。
《中国滑雪度假区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竞争力指数报告》)全文近8万余字,该报告首次以中国滑雪度假区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理论探索、实地调研、数据挖掘、专家咨询等方式,构建全面、系统的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进而通过竞争力指数分析对冰雪服务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估,并以此为标准以期推动冰雪服务建设与发展。
滑雪度假区是冰雪经济发展中产业带动性、辐射性最强的市场主体。在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针对当前滑雪度假区经营模式同质化、季节性、缺乏创新性等现实问题及共性问题,《竞争力指数报告》基于企业竞争力理论、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服务质量理论、顾客感知与忠诚理论、冰雪经济飞机模型等相关理论,构建了三维多层级、主客观交叉融合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104个四级指标(题项)构成。报告针对滑雪度假区服务型企业的特点,结合服务提供方的客观资源条件与服务消费方的主观感知,形成以滑雪度假区内部维度、政策与环境维度以及顾客感知维度三个指标为主体的多元化、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其中,度假区内部维度包括雪场资源、运营管理、创新能力;政策与环境维度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顾客感知维度包括品牌感知、服务感知、环境感知、设施感知。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专家、滑雪度假区经营者、滑雪顾客等的多方考量和建议,为各指标赋予相应测评权重。
依托吉林大学发布的《中国滑雪度假区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以滑雪企业的竞争力为量化主体,形成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冰雪旅游消费理论和指标、以市场化评价为基准的滑雪度假区竞争理论和指标、以系统化为载体的滑雪度假区企业战略发展理论和指标,用以衡量各滑雪度假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前,在冬奥效应的加持下,冰雪“冷资源”持续发挥着经济发展的“热效应”。依托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后冬奥时代,中国将以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的冰雪资源为着力点,促进冰雪旅游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与增长,培育特色冰雪文化品牌、创新冰雪旅游产品体系、拓展冰雪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冰雪新消费、加快消费升级。中国冰雪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将为中国“三北”地区的振兴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滑雪度假区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的调研、数据收集、撰写等过程,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吉林省文旅厅、北京市文旅局、黑龙江文旅厅、辽宁文旅厅、河北文旅厅、山西文旅厅等区域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感谢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北京延庆区文旅局的协助调研。感谢吉林大学相关领导、专家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同时,《竞争力指数报告》的完善也吸纳、借鉴了苏黎世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相关机构专家提供的指导意见。报告初稿撰写完成后,共向冰雪行业相关机构及从业者提供多达350份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冰雪相关企业268家。在《中国滑雪度假区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经过2个多月的意见反馈后,充分听取了冰雪经济方面专家提出中肯的建议,以及冰雪相关企业的大力配合与支持,包括长春天定山滑雪场、庙香山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等100余家滑雪度假区以及北京卡宾滑雪体育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白鸦滑雪俱乐部等。
《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后,将根据本报告所形成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对中国滑雪度假区进行量化测评,从而形成竞争力排名。后续也将持续更新,形成中国冰雪经济系列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