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东北部靠近中蒙边境线的地区,有一片辽阔的草原,如碧玉般逶迤着伸向远方,贯连着醉人的美景。这里是乌兰毛都杭盖草原,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简称“科右前旗”)北部。近年来,科右前旗以旅游资源为依托,规划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旅游发展促乡村振兴,带领全域群众吃上旅游饭。
与其他地区一望无际的平原式草原不同,乌兰毛都草原上有山峰、湖泊、森林、河流,放眼望去,山峦宛如万顷草场的波峰,蓝天与绿地相接。这里草美花香、牛羊肥壮、牧歌悠扬,是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也是少有的没有污染、没有沙化、没有鼠害的草原。
“太美了!北京现在40度的高温,这里只有20多度,美景好看,羊肉好吃,牧民朋友们很热情,居住条件也比想象中好,舒服得让人不想走。”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表示。
为了让这片沃土为更多人所识,几年来,科右前旗积极举办各种以草原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为乌兰毛都的旅游业搭台扩圈,一个个聚焦业态发展的重点旅游项目正蓄势待发。
连续举办九届的乌兰牧骑艺术节暨那达慕大会成为乌兰毛都融艺术、体育、旅游于一体的经典品牌。当成千上万的牧民与游客涌进乌兰毛都苏木赛马场,主客共建共享的新场景在汗水与呐喊声中酝酿成型,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硕果。据了解,每年的那达慕大会期间,乌兰毛都苏木及周边乡镇都会吸引50多万名游客,为当地旅游业带来超4亿元收入。
今年暑期,针对大学生群体,科右前旗联合多家院校特别推出“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大学生草原旅游节、“陪你一起看草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万名大学生走进草原”等旅游产品,开发出城中草原夜游、“边境草原游”、“做一天牧民”牧户游、参观液态奶企业生产等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文旅IP,推动“Z世代”消费群体以亲身体验和独特视角去了解前旗、爱上前旗、推广前旗,推动科右前旗“中国新兴草原目的地”品牌打造。
2017年,黑羊山脚下修建了旅游路,让山与村、山与外界相通,山货下了山,游客上了山。科右前旗德伯斯镇党委书记王红喜说:“前几天,这里举办了黑羊山首届那达慕,车流从村头连接到山脚下,足足3公里。”游客多了,村民的山货摆摊就能卖出去,不到4小时就有总计23万余元的收入。
牧民有奔头、生活有盼头。年仅28岁的宿集业主温德尔金·穆仁毅然决然地回到乌兰毛都黑羊山牧场,他说:“我想为家乡做些什么,也想守护好祖辈生活的牧场。”然而,经验不足、资金缺乏等困境让想要创业的穆仁犯了难。“政府出资帮助我建起了牧家乐,联合周围6户牧民共同规划打造了黑羊山牧场宿集,通过艺术家写生活动等帮助我们宣传,打出了知名度。”穆仁说。
科右前旗文旅部门对经营业主严格把关,通过定点帮扶、集中培训等方式,让游客服务接待质量有所保障。“围绕盟委、行署提出的加快发展边境旅游和旗委、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绿色草原旅游的总体思路,我们计划总投资700万元,续建10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同时新建7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并配套房车营地所需的充电桩和其他附属设施,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盟最美边境旅游的第一站。”乌兰毛都苏木苏木达阿力德日图说。
科右前旗旗委副书记、旗长王立东表示,目前,科右前旗聚焦“中国新兴草原旅游目的地”,启动国家级草原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放大生态优势,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满足游客需求,推动全旗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王立东说。
如今,吃有特色、购有商品、娱有活动,科右前旗打通“诗与远方”的“天路”。在旅游业的推动下,牧民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一幅以旅游业为牵引、全面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3年7月20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科右前旗:山货下了山,游客上了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