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942年4月23日,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声中,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冲破天险,解放了南京。这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分,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里,有一艘立下赫赫战功的“渡江第一船”——“京电号”小火轮,为国家一级文物。
之所以叫他“渡江第一船”,它的功劳可是很大的。“京电号”小火轮,原名“云泰轮”,在国民党军的“封江”命令下,南京几乎所有的渡江船只几乎全被毁坏。“京电号”原是南京下关电厂运煤的船只,并不适宜载人,但为了过江,不得不派它上阵。
1949年4月23日,随着3颗绿色信号弹升起,一声开船铃响,“京电”号开始了它最为光荣的一次航行。载着侦察员的“京电号”抵达浦口时,部队首长马上决定,将“京电号”划拨给渡江先遣队。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5军第103师的120名指战员作为渡江的第一支部队,在“京电号”上架起数挺机枪,从江北浦口码头出发,冒着敌人密集炮火渡过长江。由于“京电号”运输量有限,每次仅能载100多人,于是他们在船后又拉了一条长58米、载重250吨的驳船,这样一趟就能运送1000多人。漆黑的夜空下,“京电号”不断往返于浦口和下关之间,连续作战11小时,圆满完成了渡江任务。该船因此享有“渡江第一船”的美誉。
整个渡江战役中,“京电号”共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其中包括邓小平、陈毅等领导,立下了赫赫战功。
它的船体总长23.1米、宽4.25米、总吨位41.1吨。船头的“京电号”三字清晰可见,船尾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作为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这两大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京电号”小火轮算起来已是90多岁高龄了。“历经90多年的风雨沧桑,“京电号”依然气势雄伟。朱红色的方向舵、褐色的长条桌、黑色的铁皮屋顶、斑驳的表面仿佛向大家讲述着那段历史,诠释着“渡江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