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广东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举办建馆70周年暨“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开幕活动。
纪念活动以全国12家博物馆、纪念馆的馆长祝福视频温暖开场。紧接着由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创作的《英雄城 少年路》闪亮登场,以“快板+舞蹈”的形式,展现了红色文化的代代传承。为庆祝建馆70周年,农讲所纪念馆精心制作了5分钟馆庆宣传片,以青年大学生游客的视角,向观众讲述纪念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活动现场,农讲所纪念馆为农讲所教员及学员后代彭伊娜、阮钦彤、周健风、谭中武颁发农讲所纪念馆红色文化宣传员荣誉证书。作为彭湃、阮啸仙、周其鉴、谭作舟等农讲所师生的后代,他们积极投身到红色文化宣讲中,用实际行动助力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广泛传播。
为纪念建馆70周年推出的“红墙依旧——我和农讲所的故事”特展,以“我”的视角作为切入点,以故事为媒介,呈现个人与农讲所的情感链接,展现农讲所的发展历程。“农讲所”不仅限于“纪念馆”的概念,从馆舍的角度出发,其时间尺度可往前追溯至明清时期的番禺学宫时期,其后是1926年毛泽东举办第六届农讲所所址,而后为1953年在旧址基础上建立的农讲所纪念馆。不同时期的“农讲所”定义,可确定不同主体的“我”。同时,以“流动的时间,不变的红墙”为展览意象,将不同的“我”总结为人物群像,以时间为轴,陆续在“红墙”登场,展示农讲所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据介绍,本次展览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负笈者——六经勤向窗前读”,以明清时期在番禺学宫求学的士子为主角;第二部分“革命者——能杀敌亦能草檄”,以1926年第六届农讲所师生为主角;第三部分“建设者——忆往昔峥嵘岁月”,以农讲所纪念馆创建时期和农讲所旧址陈列馆(今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兴建时期的工作人员为主角;第四部分“传承者——看今朝逐梦同行”,以捐赠文物的热心人士、志愿者,以及作为“国保守护人”的农讲所人为主角,还有无数走进农讲所、热爱农讲所、参与农讲所建设的观众也是展示的主角。
(许建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