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 | 老藤长篇小说《草木志》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4-04-11 17:11 来源: 文旅中国

4月10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芙蓉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老藤长篇小说《草木志》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立文,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陈新文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本书作者老藤与白烨、杨平、张陵、柳建伟、刘琼、徐坤、周志强、张莉、张楚、刘大先、王国平、徐晨亮、李天顺、张纪欣、刘子媛、薛印胜、宋辰辰、徐福伟等作家、评论家、主办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研讨。会议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小说月报》《散文》主编汪惠仁主持。与会专家从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对该书进行了热烈讨论,充分肯定了《草木志》的价值。

研讨会现场

著名作家老藤创作的长篇小说《草木志》,在《芙蓉》2023年第6期发表,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于2024年2月联合出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作家网等权威媒体对该作品出版进行了宣传报道,读者反响良好。该书先后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榜(2023)·长篇小说榜、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24年1月--2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等权威榜单。

吴义勤表示,《草木志》这部作品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的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示了墟里村振兴的故事。整部小说在情节的提炼推动和人物性格逻辑的构建上,都展现出极高的清晰度,结构和谐而完整,同时,小说的叙事密度也控制得恰到好处。《草木志》不仅是一部有故事、有人物、有传奇的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思考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书写乡村振兴这一新中国、新时代、新农村的壮丽画卷提供了崭新的经验,也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提供了新的艺术启示。

王立文评价老藤是当代对现实主义文学有着突出贡献的作家,他笔下的东北土地,在“新史诗”的文学视野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尤其是他为东北“立传”的系列长篇小说,正在证明并将不断证明老藤写作不可替代的价值。王立文强调,《草木志》通过聚焦众多植物的书写,直接触及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作品以墟里村的前后变化为线索,生动展示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坚定信念和奋发有为、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颜慧表示,《草木志》作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重点作品,展现了作者老藤的生态观和浪漫主义叙事。他巧妙地将人物与植物融为一体,通过生物学背景的主人公视角,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作品也反映了乡村的变化,从个人转变感受时代进步,展现乡村的稳定与和谐。

陈新文表示,《芙蓉》编辑部的成员们是《草木志》的最早一批读者,这部小说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首先,题材独特新颖,将生态与乡土完美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文学样本;其次,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无论是主角“我”还是邵震天等人物都栩栩如生,为农村题材创作树立了新的人物形象典范;再者,语言鲜活生动,即使是写作中极难处理的对话部分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最后,这部作品文学性强,充满了生活气息,时代感强烈,是一部整体质量极高的佳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认为《草木志》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方面尤为出色,几乎是以人物来构建故事、揭示主题的。通过细腻的描绘,作品展现了农村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社会治理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作品巧妙地利用了草木的特性,通过与人的个性的比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开叙事。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认为《草木志》内涵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诠释与理解。书中展现了两种气质的巧妙混搭与融合,这既与作者老藤儒雅的个人气质有关,也体现在书中所描绘的人物与情节上。老藤能把历史中的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写得特别真实,这是非常难得的。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称赞作家老藤擅长讲东北振兴的故事。《草木志》聚焦黑龙江边境地区的一座古老村庄——墟里村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一条驿道连接着历史与现实,小说着重描绘了墟里村的村民们如何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而辛勤耕耘、不懈奋斗,如同一幅细腻入微的画卷,将新时代东北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柳建伟对于老藤近十年的长篇小说创作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他指出,老藤在这一时期内的创作堪称现象级存在,短短十年间便推出了五六部精彩纷呈的长篇小说,这样的成绩在同时期作家中实属罕见。《草木志》既有历史传承,又有广大乡村全新理论和实践的坚实支撑,更有着独特的文学世界建构,是老藤新时代乡土文学创作的一次成熟、全面、全新的呈现。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对作家老藤赞赏有加,认为他勤奋且创造力极强,作品涉猎广泛,精品迭出,屡获国家级荣誉。《草木志》被视为其创作的新高峰,也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小说选刊》主编、著名作家徐坤认为老藤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也是行走在白山黑水间的一位吟游诗人。《草木志》以一支凌云剑笔书写东北大地的奔腾和辽阔,以草木给人类来命名,在草木的葳蕤和葱茏之中书写人的赤诚和耕耘。老藤用青春的姿态书写青年人的求索精神、家国情怀、中国气派,描绘山乡巨变的青春之中国,用青春不断点燃东北复兴火炬的光荣和梦想。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周志强认为,在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写作大概可以分为经典现实主义、游戏现实主义、寓言现实主义、兴感现实主义四种方式,老藤的《草木志》就属于兴感现实主义写作的一种。它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假装故事在自己发生”的幻觉,以作者的文本镜像即叙事人的见证构造其叙事线索,形成经验性的真实,将“乡村”与“风物”融为一体,表达了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乡村观”。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认为《草木志》深深浸染着东北的独特气息,它不仅是东北草木的志书,更是当代东北人物的生动写照。作品中使用了很多东北歇后语及东北方言,同时引入了植物与人物的适配,使普通的故事有了陌生化和新鲜感。

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楚表示,《草木志》是一部优秀的反映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能从里面读出脚踏实地的、深切的、真诚的、广博的热爱与反思,为作品赋予了超越结构本身的强大力量。小说别出心裁的结构并未损害线性结构的连贯性,反而为其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与深度,成为对线性结构的有益补充与精彩诠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对《草木志》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这部作品的意义呈现出一种封闭而完整的特质,与那些可供读者无限解读与再创作的开放性文本有着显著的区别。作品所展现出的知识性和地方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读者带来了大量新鲜且引人入胜的信息。

《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赞扬《草木志》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他认为老藤是一位“在时”的作家,将小说的叙事视野聚焦于当下乡村的现实生活,成功营造出一种现场感,并为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的书写提供了很好的文学范式,尤其通过人与植物的互动,深入探讨了乡村社会的本质,挖掘出乡村主题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当代》主编徐晨亮对《草木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作通过独特的植物视角来解读人物与社会,成功描绘了一个既具有深厚根基又经历变革的乡村样本,这使得它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因此《当代长篇小说选刊》迅速转载并推荐。这部新作不仅丰富了老藤的“北地”文学版图,更展现了其深厚的生活积累与精湛的艺术造诣。

与会嘉宾合影

本书作者老藤对主办方和与会专家学者表达感谢,他表示,自己始终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都未曾忘记文学初心。他深感在文学道路上,编辑们的付出和批评家的指导都让他受益匪浅,是他能够不断进步的重要支持。他深知文学创作虽是个人的劳动,但绝非一个人的事业。对于他这样的写作者来说,他人的指引、点拨、切磋和纠偏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他会保持一颗平常心,用踏实的态度去创作,去记录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图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