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获悉,近日,在新疆温泉县昆得仑牧场山坡上,发现了一片密集出露的哺乳动物化石群。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团队鉴定确认,该化石群系800万年之前的三趾马动物群。这是该县继发现阿敦乔鲁遗址和呼斯塔遗址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研究人员驱车前往化石点附近进行考察
温泉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州西部,是中国温泉之乡、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境内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丰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早在上世纪60年代,曾发现有哺乳动物的化石。根据当地牧民提供的线索,7月21日,温泉县文化和旅游部门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对此化石群进行了联合考察。
研究人员在化石点附近进行考察
据中科院古脊椎所古哺乳室主任、研究员王世骐介绍,该化石点位于阿拉套山南侧断裂带形成的次级构造带上,地层为一套含多层钙质结核层的桔黄色粉砂质泥岩夹中细砾岩,代表了晚新生代以来在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阿拉套山构造带控制下的洪泛平原沉积。
三趾马下颌化石出露
本次发现的化石,层位集中,化石密集程度很高,部分化石仍相互关节,据初步分析,为集群死亡后的近原地埋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化石经初步辨认,为三趾马、羚羊、古麟、四棱齿象等三趾马动物群的常见成员,其年代大约距今800万年之前。
哺乳动物尾椎化石
与仅具一趾的现代马不同,三趾马四肢末端具有三个趾,其最早出现在北美地区的中新世地层中。距今1150万年迁入欧亚大陆和非洲,此事件被称作三趾马事件,标志着晚中新世的开始。其它如羚羊、古麟、四棱齿象、副鬣狗、印度熊等,均是与三趾马共同存在的动物,这一动物群被称为三趾马动物群,广泛分布于800万年至500万年前的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从中国的北方向西一直延伸到希腊、土耳其等地。
研究人员在化石点制作石膏包
温泉县地层及化石与中国山西、陕西、内蒙等地区,以及希腊、土耳其、伊朗等国发现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高度相似,属同一类型。由于在新疆地区,三趾马动物群仅在温泉县出现过,使温泉成为联系三趾马动物群在东西两侧分布的关键地点。
研究人员在化石发掘现场
根据沉积环境的初步推测,该地区为开阔的山前平原环境,降水分布具有季节性,在旱季形成孤立的水源地,一但水源干涸,大批动物集中在水源地死亡,短暂暴露后被雨季的沉积物迅速掩埋,从而形成了该种埋藏类型,这一化石点及埋藏类型由于完整程度高,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值得在未来进行有计划的发掘研究。
石膏包里,包裹的化石为三趾马头骨
本次温泉县三趾马动物群的重新发现,为研究三趾马动物群在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扩散迁徙,以及这一时期古生态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摄影:尚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