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以秋天之美成旅游之邀 以文化之趣添生活之彩

2023-10-14 13:57 来源: 文旅中国


当中秋遇上国庆,和家人漫步在古镇的小巷里,看着古色古香的建筑,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朋友一起去登高,沿着山路前行,享受宁静与美景;带着孩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赏秋景、享秋实,寻找秋的颜色……一路秋景如画,一路欢歌笑语。本报记者利用这个美好的假期,行驶在路上,行走在山水中,畅游在乡间,感受着祖国的壮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沿着弯弯绕绕往前走

有  奂  文\图


▲ 甲尕塔家热气腾腾的酥油茶


从九寨黄龙机场出发,盘山而下,历经“九九八十一道弯”后,我们住进了阿坝州九寨沟鲁能胜地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一家酒店。拉开窗帘,透过玻璃看见云雾缭绕的座座山头,“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在我脑海里有了最初的形象。

这里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中查沟,海拔2000余米,与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一山之隔,不到20分钟车程。今年“双节”假期,与九寨沟景区人头攒动的火爆场面相比,这里显得清净不少。然而,被称为“九寨沟的后花园”的中查沟不仅有五彩斑斓的彩林、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潺潺不息的溪流,还有古老纯朴的藏族村寨和别具特色的藏族、羌族民俗风情。

“中查”为藏语音译,藏语意为“穹恰”。“穹”意为“神鹰”,“恰”意为“托付、承载”,即“神鹰降落的地方”。“神鹰降落”的传说在这里世代相传,千百年来,藏族、羌族人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沟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形成了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传统文化。

如今,这些活态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在藏羌非遗博物馆中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述说着它们的历程。㑇舞、南坪曲子、锅庄舞、羌族刺绣、九寨祥巴(木刻版画)……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表达了这里的人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夜幕中走进神鹰广场,加入围着篝火跳锅庄舞的人们,与背着孩子的妇女、围着白色哈达的游客拉着手,按顺时针方向“跨腿踏步蹲”,一圈又一圈,早已分不清谁是主谁是客,在热闹欢快中收获了另一番体验。

在本地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中查村村民甲尕塔的家中。甲尕塔以藏民独有的迎客仪式将我们领入家中,墙壁四周及天花板上精致的吉祥图案、唐卡以及厨房外间摆放的青稞石磨等映入眼帘。“进门、出门时要用左手转动转经筒,为自己积累善德。”“青稞炒成青稞花,磨成粉就成了糌粑。”“酥油是用牦牛奶制作而成的。”……甲尕塔为我们介绍了藏民的生活方式、展示了酥油茶的制作过程。我们围坐在藏民独特的厨房旁,甲尕塔有条不紊地将少量糌粑和酥油均匀放入各个茶碗中,再加入清茶,热腾腾的酥油茶被逐一递到客人手中。

酥油茶,寒冷时驱寒、吃肉时去腻、饥饿时充饥、困乏时解乏,是高原藏族地区的生活必需品。甲尕塔为我们演示了喝茶前的仪式,品茶之余,他像接待老朋友一样与我们拉起了家常。原来,他家已经成为当地旅游路线的一个点位,他的工作就是将最道地的藏民生活方式展现给到访游客,帮助人们更好地感受中查沟的风土人情。“我现在50多岁了,这个工作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话语中透着他对“工作生活两不误”的满足。

这真是一个将当地生活方式融入旅游的好方法,既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地道的藏民生活,也能帮助当地村民在家中解决就业,可谓一举数得,是民族地区开发旅游可借鉴的路径方法。

旅游,可以为了看奇骏山峦、听山涧鸟语、闻田间花香,也可以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暂时跳出一成不变的生活轨迹,寻觅一份别样的记忆。就像这奶香扑鼻、回味悠长的酥油茶,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在香格里拉的那个寒冷冬天,我用冰冷的双手第一次捧起热腾腾的酥油茶,初次品尝咸味茶饮的我对其顿生好感;就像这从3000多米海拔的山顶机场沿着山路盘踞而下的弯弯绕绕,让我回到了老家江西修水的一个小山村中,小时候竟从未想过,沿着那弯弯绕绕一路往前,会是另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

这次围着篝火随着人群跳锅庄舞和围坐在甲尕塔家中一边喝酥油茶一边拉家常的经历,就像成为“奇遇记”的主角,多少年后或许也会让我有“再读已是书中人”的人生感悟吧。

做家门口的“游客” 尽享人间烟火

李荣坤  文\图


▲ 如意商街上游人如织


中秋遇上了国庆,我在山东、河北等一些地方景区游玩时发现,这些地方的文旅活动可圈可点,满足着未远游的当地居民、返乡人员和周边游客的假期需求。

中秋节当晚,我来到山东省高唐县书画文创产业园,正值明月当空、月朗星稀,走上虹桥时,恰巧一艘游船驶过,又圆又大的月亮与游船及河道两侧的璀璨灯光遥相呼应,演绎着一幅“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的美景。在这个颇具江南风情的小镇上,很多群众都在桥上驻足赏月,东西延绵一公里的如意商街上游人如织,大人牵着孩子、老人结伴而行,还有一群群雀跃的少年活蹦乱跳……

高唐县书画文创产业园运营专班办公室主任王荣德介绍说,这里国庆假期的总人流量高达25万人次以上(占了高唐县总人口的一半),综合旅游收入800多万元,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去年年底,当地政府开始在如意商街打造夜经济,如今已有80余家商户、游乐设施15处、流动摊位110余个。

在这条商街上,烤串、臭豆腐、冰粉等特色美食让人挪不开脚步,各色小饰品、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时常还有仙气十足的“汉服小姐姐”走过,人们都笑意盈盈。灯光秀、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旁也尽是人群。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双节”之乐加上丰收的喜悦,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长的商街,走走看看,我居然用了一个多小时。

除此之外,来自河北吴桥的马戏团是国庆假期的一大亮点,既有高超的杂技表演如双人高空抽调、脚蹬方桌,还有惊险的马术表演。据了解,该马戏团在8天时间里共售出1.2万多张票。“能在家门口欣赏精彩的表演,太方便了,尤其孩子们特别喜欢。”有群众说。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赵州桥》让很多孩子对这座桥充满了向往。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之上,我也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来到赵州桥景区。到达赵县已是下午5点多,心里略有焦急,琢磨着按景区平日的管理,我们只能停留半小时,但到了购票处发现人还很多,原来,为进一步挖掘夜间经济潜力,满足市民游客需求,中秋节期间,赵州桥景区夜景观正式开放,夜景成人门票还实行半价优惠。不过我的购票支付信息是5点29分,未能享受半价票,如果售票人员温馨提示一下,相信游客的体验感会更好。

验票后进入景区,孩子就撒欢儿一样跑开了,碧绿的草坪、葱茏的树木、古香古色的廊道古亭,赵州桥边垂柳依依,还有雕塑小品、景亭廊架、戏台、钟鼓楼……园内显得别致而丰富,这和我印象里的景区判若两样,此时,余晖尽洒,景区在柔和的夕阳映照下显得温馨而怡人。

只见,游客们有的闲庭信步,有的兴致勃勃地在赵州桥上找着传说中的驴蹄印、车辙印和手印,有的在欣赏栏板上的龙纹浮雕或是优美的桥身和4个巧妙的石拱洞,还有的游客站在李春的雕塑前给孩子讲述当年造桥的故事……大家不禁感叹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造桥技术。在钟鼓楼前,很多人聚在硕大的鼓和大钟四周。我也带着孩子加入其中,一起拍打,听着悠远洪亮的鼓声和钟声,这声音仿佛能穿越到千年之前,来到造桥之始。6点半,余晖将尽,园区内的灯光齐刷刷亮了起来,富有节奏和韵律,仿佛又一个新的开端。

在走访中我发现,在这些县城的景区中,除周边游客以外,大部分都是从外地返乡团圆的人和在本地生活、工作的居民。这些地方的文化旅游消费同样旺盛,景区或许不算大,但都非常接地气,烟火气浓厚。很多年轻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他们感受着家乡的巨变。很多文旅需求未必要到大城市去寻找,自家门口的各种配套逐步健全,家乡越来越美,文化味道更浓,游玩的品质也更高。

边陲小镇感受“金色童话”

于  帆   文\图


▲ 游览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这个国庆假期,北疆边陲小城内蒙古阿尔山的旅游市场火爆异常,成为全国各地游客赏秋打卡新胜地。我和家人一起从海拉尔出发,驱车自驾阿尔山,探寻这处藏身于大兴安岭西南麓与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金色童话”。

虽然出发前在各路游记攻略中提前领略了阿尔山的美景,但经历过数次网红景区“见光死”的“照骗”后,直到身临其境时,我必须承认,阿尔山的秋天真美得令人心醉,并且毫不夸张地说,阿尔山的秋景丝毫不输喀纳斯、稻城亚丁和九寨沟等传统赏秋胜地。这不得不令人心生感慨,同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尔山着实有些“低调”。还好,随着抖音、马蜂窝以及小红书等网络平台的传播,加之本地对旅游投入逐年加强,阿尔山旅游终于“出圈”了。

作为我国边境的一个小镇,阿尔山有近10座高位火山口湖,拥有全国海拔第三高的天池美景。尤其是这里著名的旅游景区——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园内占地面积10.3万公顷,一年四季各有特色。尽管是个小镇,但这里的旅游服务产品多样,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金黄与苍绿错落相间的森林、蜿蜒流转的哈拉哈河、碧波荡漾的天池……还能体验到多元化的旅游服务,如在圣泉广场、五里泉、鹿角湾营地等多处可泡温泉,去奥伦布坎景区探寻原始部落,在“阿尔鹿”文创店、夜游观光小火车等网红打卡点摄影留念,同时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我在旅行中第一时间搜索了阿尔山旅游业的“成绩单”。按当地发布的数据,“黄金周”前三天,阿尔山接待游客6.8万人次,同比增长66.67%。其中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待游客2万人次,同比增长346%,也远远超出2019年同期水平。“黄金周”前几日,不管是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服务区,还是临近核心景区的伊尔施镇,从星级酒店到各类民宿,携程、美团等平台上的当日床位均显示售空。

夜幕降临,我走在伊尔施镇的主街道上时,短短半小时内,便见到多个拉着行李箱一家家宾馆寻找空房住宿的游客。遗憾的是,他们均被店家告知当日客房已满。我和所住宾馆的老板聊起今年阿尔山旅游市场的火爆时,老板兴奋地说,从今年入夏开始,尤其是进入七八月份以后,阿尔山旅游便开启了旺季模式。按照他和同行们的交流,虽然大伙儿都做好了准备,但市场的火爆依然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算上持续新增的民宿等床位,加上来来往往的自驾游客,按照从业者的估算,阿尔山实际客流量要比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还要多。

此番自驾旅行结束之际,我在归还租车时了解到,租车店几乎所有店员都被派到阿尔山送车去了。从订单上来看,至少节后一周阿尔山依然会保持着旺盛的自驾客流。店主透露说,未来阿尔山将是他们经营的重点,他们将投放更多的自驾车辆到当地的门店去,以迎接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游客。

显然,在阿尔山旅游从业者眼中,未来,阿尔山的旅游市场必将越来越旺。

去乡村,寻找秋的颜色

高  婷  文\图


▲ 五海庄园景区


5岁的女儿问我,秋天是什么颜色?我告诉她秋天是斑斓多姿的,有花红柳绿,有缤纷落叶,还有绚丽山野……11岁的儿子说,古诗中写道:“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那就让我们效仿古人,在中秋佳节,邀约三五好友,一起去田园中寻找秋色,共赏明月,把酒言欢。

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秋季推出的“稻花香里说丰年”128条乡村旅游线路中,河北篇——诗意栗乡生态之旅一直让我念念不忘。这么近那么美,在板栗成熟的季节,徜徉青山绿水间,寻找秋天的颜色,体验五海庄园猕猴桃采摘,感受良田沃野、瓜果飘香,体验马家沟村的国学文化,赏景忠山、凤凰山等名山胜景,览潘家口水下长城奇观……诗意栗乡生态之旅这条乡村旅游线路成为我的首选。

▲ 五海庄园错落有致的梦幻泡泡屋  


中秋节当天,我们选择居住在迁西县五海庄园景区。独具特色、错落有致的“梦幻泡泡屋”,让我和孩子们实现了伴着星月入眠、被喜鹊自然叫醒的美好体验。这里与山相伴、与水相连,犹如一张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蔚蓝的天空下铺展开来。远望,连绵的青山拥抱着一个个静谧的山村,形态各异的梯田、精心栽植的果林浑然一体,处处彰显着田园之美;近观,纵横交错的道路串联起一个个景点,点缀在山间、田间的景观小屋,随处可见的娱乐设施,处处散发着农文旅融合的无限魅力,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其实,乡间田园魅力远不止这些。从丰收里看“丰”景,处处都是幸福好画卷;消费季里“晒”幸福,处处都是幸福好声音。近年来,乡村聚焦大众旅游消费新需求,培育出一批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的实践“样板”,打造出一批集亲子娱乐、生态康养、度假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文旅+”与“农旅+”的深度融合。

五海庄园景区就构建了食、住、游、学、购五大主题的完整田园生活产品链,拥有神农广场、主题山、幻光森林、淘桃IP乐园、林下萌宠、户外草坪、营地、桃园HI森林等16个主题特色文化旅游板块,面向亲子、露营、研学、商务等多元客群,以大自然为核心,为不同客群提供生活美学、美食类体验课程、户外野奢露营、文艺美学类活动、运动攀爬拓展、康养乐活活动、自然探索体验等多形态主题活动。

▲ 五海庄园景区内的软枣猕猴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五海庄园景区,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不同形态、不同味道、不同品种的软枣猕猴桃,他们高呼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甜还没有“毛”的猕猴桃。原来,五海庄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选定的猕猴桃品种研发选育重要孵化基地,并在此设立“燕山果树试验站”。这里涵盖了世界范围内大多数猕猴桃品种,并拥有自主研发和培育的奇异莓系列、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等品种,堪称猕猴桃的天然博物馆,也是京津冀首个以猕猴桃为主题的休闲娱乐生态园,是“草原、花海、香果、水世界”风光型“农、游一体”的猕猴桃产业园。

随后,我又带着孩子们走进了燕山深处的马家沟村,这里是曾经的革命老区村,更是曾经的贫困村。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矿产资源,耕地也严重不足,但该村保护了青山绿水,发展了国学文化。走进村子,整洁的街道,白墙黛瓦的建筑,街道两侧的墙上连片灰色浮雕绘制成的国学典故和诗词名句,与村庄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马家沟村深挖传统国学文化精髓,不断丰富国学内容,并将特色民宿作为主导产业,支撑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用青山绿水加国学文化发展旅游致富的道路。

一路上,我们又爬了景忠山,吃了农家宴,买了板栗……这一条乡村旅游线路不仅让孩子们一路寻找秋天的颜色,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田园。一路上,我们感受到了山村的宁静与悠远,领略到了田野的美丽与芬芳,更找到了孩子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2023年10月14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沿着弯弯绕绕往前走》、

《做家门口的“游客” 尽享人间烟火》、

《边陲小镇感受“金色童话”》、

《去乡村,寻找秋的颜色》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