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广东省艺术节创始于1984年,每三年一届,集中展现广东省内优秀艺术作品。今年,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成功举办。本届艺术节在剧目推优、多元聚合、组织协调、观演互动、培育新人、推广交流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总结的工作亮点颇多。
其一, 剧目剧种丰富,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突出。
广东省是岭南文化重镇,文源广、文脉长,历史文化积淀深。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这里的人敢为天下先,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发挥着先导作用;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地方,广东荟萃中外文明,思想开放、眼界开阔、文化包容。
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汇集了粤剧、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潮剧、广东汉剧、客家山歌剧、西秦戏、花朝戏、采茶戏等剧种,历史剧、现代戏各领风骚,并行不悖。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本届艺术节共有8部粤剧作品进入终评(含两台小剧场粤剧作品)。广东粤剧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张九龄》作为开台大戏,以广东籍唐朝宰相张九龄为主人公,表现他开凿大庾岭、造福百姓的超拔俊逸,体现了鲜明的粤剧特色和地域风采;《文成公主》以文成公主坚守吐蕃40年,促进汉藏融合、文明共建、民族团结为主线,塑造了深明大义、温柔贤淑的汉家公主的形象。广东香山粤剧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演出的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以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爱情为主线,突出表现一个有见识、有气节的女子卓然不凡的人生和她的缱绻柔情。佛山粤剧传习所演出的粤剧《南海十三郎》讲述了金牌粤剧编剧南海十三郎艺海浮沉的一生。此外,革命历史题材的粤剧《南粤破晓》、现实题材粤剧《东江紫荆红》等,作为现代戏,各具神采。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小剧场戏剧部分的两部戏曲作品《胡不归·颦娘》《金莲》均为粤剧,其实验性和探索性令人眼前一亮,这说明广东省第一大剧种粤剧独具开放性、包容性和不断谋求变化和创新的革新精神。
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表现了客家人下南洋的悲壮历史以及他们勇于拼搏、爱国爱乡的人格精神。同类题材的歌剧《侨批》通过一张侨批在钱庄兑现的过程,既表现了海外华侨艰辛苦难的人生、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中国人的诚信和义举。同为广东省汉剧院编创的《章台青柳》改编自文学作品《白门柳》,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爱情悲剧在时代碾压下既让人心生悲凉,又涌起对乱世中微小生命抗争的敬意。
其二,赓续文化传统,续写历史传奇。
近年来,舞剧风生水起,在广东地区已蔚然成风,继舞剧《沙湾往事》《醒·狮》《龙舟》等风靡全国之后,舞剧《咏春》以新锐的姿态,将舞蹈语汇与武术动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火出圈”的现象级演出。芭蕾舞剧《白蛇传》将经典的戏剧内核、古典的美学意蕴、轻灵的舞蹈语汇表现得唯美、惊艳,摄人心魄。
广东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因此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出的红色题材戏剧从历史时间而言,贯穿近现代仁人志士、共产党人的革命奋斗史。大型音乐剧《殷红木棉》取材于1911年至1929年杨殷从参加同盟会直至牺牲的18年奋斗历程,表现了他探索革命真理的艰苦卓绝;歌剧《星海 星海》以波澜壮阔的史诗叙述,将人民音乐家短暂却壮丽的一生,以及毕生“为人民创作”的追求续写在舞台上,感人心扉;交响音乐会《中国1921》以恢弘大气的音乐形式,以雄浑激昂的旋律,表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话剧《春园·1923》表现共产党三大在广州召开的历史事实;花朝戏《接你回家》表现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现代潮剧《茂芝·星火》表现1927年茂芝会议期间革命战士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客家山歌剧《血蝴蝶》表现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不屈;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讲述香港沦陷时期东江纵队在周恩来领导下营救滞留香港的爱国同胞的故事;话剧《碉楼·寒燕归巢》讲述了隐秘战线的共产党员在抗战之时、新中国建立之后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客家山歌音乐剧《林风眠》落笔在艺术家的成长心路和精神历程上,“为艺术战”的呐喊震撼人心;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则将两代守岛人在“灯塔”的映照下,信仰永存、初心不忘的精神呈现在舞台上。
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话剧《背影》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题,生动演绎了新形势下,发生在隐蔽战线的反奸防谍的战斗故事,讴歌新时代的英雄,倡导全民提升国家安全意识;舞剧《万家灯火》为舞台上少有的行业题材,通过电力年轻男女工作人员的青春、奋斗乃至牺牲,致敬万家灯火背后默默付出的一代代电力人;话剧《五彩绳话》改编自真人真事,一根跳绳,一群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个带着9名“光速少年”在世界跳绳赛事中摘金夺银的学校校长,共同为观众演绎了一出温情的人间“神话”;木偶剧《一天零一夜》是本届艺术节中唯一的科幻题材,对应着湾区科技不断兴起的欣欣之态;西秦戏《麒麟夺锦》和五华采茶戏《红土百姓》则将视点落在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传统与现代、利益与情感的冲撞,引发着观众的思考;潮剧《一树梅花香》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崭新成果;雷剧《挂帅》则将目光聚焦在基层院团改革上,关于戏曲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命题,引起业界思考。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北京文联特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