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非遗 | 福州非遗保护 新载体 新力量 新路径

2024-06-21 15:30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15日,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17位研究生,来到福建省福州市朱子坊历史街区芙蓉园,参加由沈绍安漆艺博物馆与上海美院、闽江学院联办的“传统漆艺数字化工作营”。8天时间里学子们在这座八百年历史的古厝里,用数字化、可视化的科技手段解读千年非遗漆艺,探寻数字赋能非遗。

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芙蓉园里的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是非国有博物馆,占地面积近3000㎡,去年获评福州市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馆长施丽玲介绍,2020年10月开馆以来,博物馆吸引了近10万人次游客感知中国漆艺故事,成为坊巷里的中国漆艺世界窗口。

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开展“流动博物馆,非遗进校园”公益行活动                             

随着6月10日第九批福州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授牌,福州已评出188家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涉及非遗项目百余项。“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深入挖掘非遗价值,打造非遗保护新平台,形成非遗传承传播新阵地,助力建设全民共建共享的非遗体系。”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吴友瀚表示,以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为平台,众多非遗工作室、传承所、学校、博物馆、展示中心等加入传承队伍,累计举办各类非遗展演活动2万多场,有效推动福州非遗扎根社区、景区、乡村、学校等。

依托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非遗传承根植福州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在福州最繁华的晋安区东二环商圈,泰禾广场每天人潮如织,福建省榕宝轩艺术馆格外引人注目。馆里不仅陈列了数百件明清时期以来代表性寿山石佳作,还展示了数十位漆艺名家新秀的漆艺精品。艺术馆广结国内外名家大师、青年新秀和艺术爱好者,策划举办寿山石文化交流论坛、艺术普及鉴赏沙龙、青少年艺术研学、“石情悠然”寿山石拍卖会等,拓展充盈产业链,拓展地方特色文化传播渠道,构建非遗艺术精品共享空间。2022年试运营的榕宝轩艺术馆为东二环时尚商圈注入了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一道别样风景线。

榕宝轩艺术馆为热闹的东二环商圈注入文化内涵,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福州市还对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实施分类发展,引导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文旅融合、研学、文创等热点领域。

来到新晋网红地福州仓山梁厝历史文化街区,春伦非遗工坊是海内外游客争相刷圈的打卡点。工坊内设有老福州照片及老福州茶摊泡汤展示等,推广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营造人间烟火气的放松环境。

作为第一批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福建春伦集团现有自有茶园4.2万亩,“公司+农户”茶园10多万亩,已在法国成立分公司、美国设立展示中心、日本开设福茶驿站等,让福州茉莉花茶香飘全球。公司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环境改造、技艺传承、帮扶富农等,通过师带徒、大师工作室等形式,傅天龙、傅天甫等知名工艺大师精心培养大批制作技艺传承人,截至目前已提供300 多个就业岗位,助推当地农民致富。同时进村指导组建茶叶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升级改造中的茶文化创意园和茉莉花茶博物馆,成为了茉莉花茶文化的世界“窗口”,接待了80多个国家2万多名国际友人。

春伦非遗工坊是海内外游客来榕旅游青睐的打卡点

不少福州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成为非遗保护的核心阵地。近40年来,古典印钮雕刻和寿山石古典技艺所涉及的文化研究一度面临传承危机。“一眼看懂寿山石”非遗传承人陈为新在福州三坊七巷毗邻乌山创办的为新印钮艺术馆,展示了一系列在印章钮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资料,馆藏的数百件珍贵藏品,寿山石雕刻,印章横跨南北朝至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尤为吸引眼球的“品种石墙”,文献记载全部162种品种石中的近140个挂在墙上,触手可摸,是目前品种最多的展示馆,爱好者可带着自己收藏的产品来对照 ,结合石种介绍视频,以及个性化寿山石文创品“一家生肖团圆钮”,结合独有的“沉浸式非遗授课”体验别样的寿山石文化。

为新印钮艺术馆成为传承传播寿山石文化的别样窗口

扩大非遗传承队伍,是福州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重要功能。距春伦非遗工坊不远处的仓山区后坂林珠村壶山林氏祖地“洋中厝大宅”,是非遗项目壶山林氏中医内科的发源地。这里正打造成兼具教学、宣教、科普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园主题公园和特色中医药非遗传习基地,依托“壶山小药王”活动,培养 “壶山小小传承人”,2015年以来从数千名中小学生培养筛选儿徒121名。

培育非遗后备人才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除了开展研学活动建设研学基地,与中国美术学院等八大美院实践教学基地以外,还开发漆艺课程,向学校供给漆艺教学包,开展国风漆艺研学游、小小公益讲解员等,还特别推出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公益行活动——“流动博物馆,非遗进校园”,将学校教室打造成一个微型的漆艺工作坊,讲述漆文化,指导孩子们制作自己的飘漆扇,受到热捧。该活动目前已走进12所学校。

晋安榕博小学的学生们对福州木雕(象园)制作技艺、寿山石雕等非遗技艺爱不释手                 

在晋安区,非遗“种”进了校园里。在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还评选晋安非遗传承示范校。作为第一所获评学校,晋安“三宝”传承示范基地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主题,设立非遗传承展示区,学习寿山石雕、福州木雕(象园)制作技艺等,还开展“方寸之美 初心印记”篆刻比赛、幼小衔接半日游“三宝”展示等各类非遗传承传播活动,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福州市日出东方小学开设“向日葵漆趣艺术工作坊”,举办“漆趣艺术”校园文化节,开辟漆艺宣传走廊,展示社团学生漆艺作品,引进漆画名家蔡传群等专家、传承人来校传授非遗漆艺,引导和支持学生创作开发具有时代审美意趣的漆艺作品,并将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区、市级的作品展览和比赛,让非遗真正扎根校园。

福州市日出东方小学依托本校的非遗“向日葵”漆趣艺术工作坊积极开展非遗体验活动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还不断规范完善基地评选推荐、评估考核与退出机制。2021年出台《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评选与管理办法》,对优秀基地给予奖励补助经费,同时累计整改3家,摘牌9家,实现对基地的动态监控与规范管理。

此外,福州市推动示范基地进景区,打造景区非遗集群。全市现有52个非遗基地位于景区或常态化走进景区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年均开展活动1000余场,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3 年,“上下杭非遗焕新发展谱新篇”荣获福建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通过制定《上下杭“非遗一条街”项目发展规划》,打造“非遗一条街”,推出“双杭拾遗”非遗主题游品牌线路,打造“杭肆云集·福匠大赏”非遗市集,频频走红出圈。

福建非遗壶山林氏依托“壶山小药王”培育“壶山小小传承人”

(文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