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北京市遭遇了罕见的强降雨,导致多处出现内涝、塌方、山洪等灾害,其中,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受灾最为严重。面对灾情,各文旅景区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应对灾害性天气,以预防和减少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下英水村的银狐洞景区成为了本次北京特大暴雨的重灾区,暴雨引发的山洪和塌方等地质灾害致使景区多年的建设成果瞬间化为乌有,景区的休闲广场及喷泉池变成一片废墟。面对汛情,银狐洞景区认真做好预警,第一时间关闭景区,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告知游客景区暂时关闭,及时劝离游客,景区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
千年古刹云居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暴雨来临前,我们按照防汛预案,在石经地宫的门窗区域放置了大量沙袋,让国宝免受洪水侵袭。如今,这些石经安然无恙,地宫中的湿度、温度和受灾前是一样的。”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王得军说,应对洪灾,云居寺紧急转移了50余件珍贵文物,“历史建筑、人员也都是安全的。”据了解,恢复正常开放以来,云居寺已吸引近1000名游人。
据介绍,受洪灾影响,房山区共有22家等级景区受到不同程度损失。房山区各文旅单位立即启动灾后重建规划,对受损部位加快修复,截至目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云居寺、坡峰岭等8家受灾景区,黄栌花开等80家民宿已经恢复正常开放,陆续迎来游客。水毁较重和特别严重的圣莲山、十渡等10家景区也在积极重建中。
在暴雨洪涝灾害中,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南辛房村的天门山景区门楼被大水淹没的画面,牵动着众多网友的心。此外,京西古道景区内的博物馆被淹,树木连片折断。洪水过后,妙峰山景区周边环境也受到影响。为打赢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攻坚战,门头沟区迅速成立文旅领域灾后生产恢复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恢复经营、文物修缮、安全应急等10个工作组,安排人员到潭柘寺、妙峰山、斋堂等地,查看景区、民宿、文物、公共文化设施等受灾损毁情况并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受灾情况台账并实时更新完善,及时向市、区上报受灾情况。同时,积极研究文物抢险修缮、公共文化设施、旅游景区、门头沟小院等文旅行业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加强与国家、市级部门向上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市级部门财政资金支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景区专家库专家张军英介绍,目前,北京市A级景区普遍是根据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对“旅游安全”的相关要求,从安全保护机构、制度与人员;安全处置要求;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安全警告标志、标识;安全宣传;医疗服务;救护服务等方面,展开安全景区管理工作,并从景区游客容量、环境空气质量、道路交通标志、污水综合排放、游乐设施、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厕所、公共场所卫生、餐饮卫生、消防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与控制。这其中,安全始终是景区第一位工作。
“但是,当景区遇到多年难遇的特殊灾害性天气,如暴雨、暴雪、泥石流、塌方、地震时,以上的安全工作预案和措施准备可能都是不够的。”张军英建议景区在建设规划之初,就要关注特殊灾害性天气状态对景区和游客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好安全规划,依据国家安全管理法规要求,以安全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为导向,提出体系化的安全应对措施。“现有景区,则应结合本次灾情发现的各种隐患,举一反三,补齐短板,及时进行改造,做好安全处置,以确保游客旅游安全和景区的安全。”张军英说。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