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坚持实施“生态立县、酒业强县、农旅富民”三大战略,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着力推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以及旅游成果全民共享,以旅游业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近日,记者走进古蔺县,实地采访了解该县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与此同时,古蔺县还聚焦核心IP,精心举办箭竹苗家风情节、大寨宝佤踩山节等“十大文旅节事活动”,聚焦酒文化开展“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等传统活动,让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
聚焦公共服务提升 “厕所革命”点亮美丽乡村
近年来,古蔺县大力实施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大大提升了各地游客的旅游体验。
在此过程中,该县构建以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为枢纽、城乡旅游专线为动脉、景区互通工程为支撑的“快旅慢游”立体交通网络,建成游客集散中心1.5万平方米、咨询服务点6处、城市绿道20公里;高标准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大数据中心,开发“一码游古蔺”微信小程序,为游客提供“一部手机游古蔺”服务;推出景区一票通、“酒店+景区门票”等快捷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游预订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古蔺县把“厕所革命”作为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的一大重点,以“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全力提升游客与群众如厕的便捷和舒适。
自“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古蔺县持续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生态化、标准化的要求,不但全力推动景区“厕所革命”,还明确将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让“厕所革命”从核心景区逐步扩展到全县乡村旅游点。
2022年以来,古蔺县开始对公厕开展升级改造工作,开展外观风貌塑造、更换老旧设施,还在增设的母婴室内配套了婴儿护理台、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扶手、挂衣钩、呼救器等。同时,农村厕所的改造工程也如火如荼,污水管网将厕所排污、厨房污水等生活污水统一进行综合处理,无公害厕所也成为一大亮点。
截至2023年底,古蔺县共安装5台智慧公厕,改(扩)建旅游厕所57座;完成户厕改造11476户,公厕改造79座,惠及个21乡镇(街道)91个村,不仅大大提升了游客体验,还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2024年,古蔺县还计划投入奖补资金500余万元,继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建设项目,预计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600户,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8座。
盘活乡村旅游 打开群众致富门
长期以来,古蔺县始终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形态。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古蔺县创新开展“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采摘观赏、度假旅游的复合型乡村体验游,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烤烟、牡丹、脆红李、甜橙、猕猴桃等特色农业种植园,打造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采摘体验区,大大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
以景区景点为依托,该县鼓励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等业态。这一举措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推动了景区与乡村的互动发展。通过积极推行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住房变店铺、上山变上班的“四变”模式,景区周边群众户均增收达3.2万余元。
为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打响古蔺乡村旅游品牌,该县持续策划推出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成功举办双沙画里乡村菜花节、茅溪杨梅节、马嘶茶文化节、马蹄甜橙采摘节等,乡村休闲游精品路线的推出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为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古蔺县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工作,先后完成双沙、大寨、茅溪等区域的乡村旅游景区(点)打造;同时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扶持力度,乡村酒店/农家乐/乡村民宿得到长足发展,极大提升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下一步,古蔺县将依托特色农业,打造一批田园度假、生态康养、农事体验新场景;创新“农业+休闲+研学”发展模式,打造太平—二郎农旅融合园区展示体验中心、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大力支持双沙坝子、大寨坝子、三道水、马嘶、马蹄、皇华、大村、东新等重点乡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与此同时,该县还将不断拓展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让更多村民分享到乡村旅游大发展的红利,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来源:古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