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一带一路”视域下电影行业契机:电影人的时代机遇和挑战

2023-10-17 11:14 来源: 文旅中国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里,中国电影也经历了飞速发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电影人密切合作,屡出佳片。以聚本影业出品制作的三部电影《小家伙》、《梅朵与月光》和《狼图腾2》为例,在跨国、跨文化的合作过程中,世界电影人围绕“一带一路”、“文明相通”的价值预设,用影像呈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故事。与此同时,电影人也重塑对时代机遇和挑战的认知与理解,并将之内化到电影创作的实践过程。

电影《小家伙》:人道主义关怀之作

2023年5月18日,中国-中亚峰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西安市开幕。这是建交31年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十年里,丝绸之路(后文简称“丝路”)沿线国家的电影人密切合作,这种跨国合作离不开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电影,所承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社会功能与使命。中国-中亚峰会开幕当天,CCTV6播出的电影《小家伙》,正是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中国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共同摄制完成的。这部电影不仅入围了第71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和第9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还荣获了“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外国导演”两项大奖,同时荣幸成为第5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小家伙》讲述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一名叫Ayka的吉尔吉斯坦年轻女工诞下、抛弃并试图找回自己孩子的故事。影片不仅赢得观众和评委的良好口碑,也见证“丝路电影人”的友谊。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吸引了“一带一路”国家电影人通力合作呢?电影项目策划关乎“拍什么”和“为何拍”的问题。“拍什么”涉及电影故事的题材选择、项目定位、主创团队搭建,“为何拍”涉及创作者的原初动因。俄罗斯籍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在哈萨克斯坦出生长大,他的母亲住在哈萨克斯坦的南部草原。2017年,聚本影业创始人王鲁娜应邀参加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办的第7届欧亚国际电影节上,与同担任评委的谢尔盖导演结识。他告诉王鲁娜,拍这部影片源于他在莫斯科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见闻。中亚五国在俄罗斯有数万计的非法移民,在莫斯科,每年都有两三百个婴儿被抛弃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里。谢尔盖导演说:“这些婴儿的母亲来自中亚地区,是哈萨克、吉尔吉斯等民族妇女,这些民族的人们都有宗教信仰,抛弃自己的孩子有悖于他们的民族传统和信仰。而且这在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违背人伦的。我震惊于这么保守的民族妇女怎么会做出遗弃甚至卖掉自己婴儿的事?”为拍摄这部影片,谢尔盖导演采访了很多当事人。他坦言无法对此视而不见,他表示我们需要观众不只通过电影来娱乐,我们需要严肃文学,也需要严肃电影,需要严肃的主题和故事。从他身上体现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那就是前苏联电影艺术家对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人道主义立场的坚守。

2017年第七届欧亚国际电影节,王鲁娜与谢尔盖导演(后排右一)等评委合影

现实主义是创作者认知、理解与表达现实的立场,是创作者对人与世界的人文观照,现实主义不意味着完全摹仿现实生活,不过,生活的确是现实主义创作的素材源泉。脱离了生活,电影就会变得虚假。“人道主义”在本文的阐述语境中,主要是艺术家立场的问题,它来自对人本身、对人性的真实关切。在当下社会,没有人可以孤立为个体,人类命运彼此之间休戚相关,构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谢尔盖导演携带自然主义风格的镜头下,观众的心被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身上有一堆“毛病”的弱女子牵动。但在客观冷静的镜头之外,是导演对摄影机机位、视点、节奏、构图、场面调度和演员表演的控制。观众甚至能听到导演急促的呼吸跟随着产后大出血的女主人公,在大雪纷飞的莫斯科街头艰难前行。Ayka用冰锥为自己镇痛,却不放过能够赚钱的最脏、最累的活。影片最后,女主人公从医院跑出来,一路东躲西藏,只为给孩子喂奶,在女主人公泪水中,影片戛然而止,导演的态度其实无处不在。移民问题并非某个国家、某个阶层的个体问题,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类社会话题,各国电影人通过这部影片的叙事,来反思移民问题所改变的个体人生、家庭和工作,展现人道主义的价值关怀。

其次,是“怎么拍”的问题。通常而言,传统商业合拍片参与各方会预先确定分成,而《小家伙》作为一部中小成本电影,拍摄流程则不同于此。导演耗时六年拍摄完成,主要是因为他不愿使用人工景观,坚持采用自然景观。然而不巧的是莫斯科一连几年都没有下过大雪。对于以商业逻辑为运作规则的电影业来说,这样的做法自然承担了巨大的成本风险。而且这部影片距离谢尔盖导演的上一部电影——他的处女作《图潘》,已有十年之久。《图潘》书写哈萨克斯坦大草原的牧民生活,在冷静客观的视角中持有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思考与批判。这种精细的创作态度令人敬佩,也令该片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首战成功。但在《小家伙》中,导演却放弃了在《图潘》中建立起来的诗意风格,勇敢进行新尝试,即大部分镜头都使用手持摄像机,以低角度,用一种接近私密的跟拍方式完成。与商业合拍片相比,《小家伙》避免了种种包括资本在内的干扰因素,依靠故事本身的道德力量和影像素材的质量,吸引了跨国团队参与其中。饰演母亲的哈萨克斯坦女演员萨马尔·叶斯里亚莫娃,跟着导演拍摄了六年,六年时间,对于一位年轻女演员来说何其珍贵。王鲁娜跟本片的哈萨克斯坦制片人、波兰制片人交流发现,大家先后决定参与此片,正是影像素材中所呈现的惊人真实,以及对底层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深打动了大家。这些带有自发色彩的举动,使得拍电影,再度回归它本来的意义——实现对世界、社会与人的人道主义观照。

2018年《小家伙》在法国戛纳电影节获奖后台,各国联合制片人合影

电影是一种重建生活的艺术,银幕上的情感体验与观众个体的生活会发生关联,因为电影是一种普通观众极易代入个人生活的艺术。假如我们将“电影人的责任”的话题,纳入共建“一带一路”的话语空间,它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密切关联。而“人道主义”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关于世界图景、人类命运书写的一种新的可能性。理解人道主义,不能仅基于道德层面,这是一种天下大道。中国文化讲天人合一、和合共生。以此为思考前提,“电影人的责任感”就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有着巨大探讨空间的话题。这对当今电影行业里的所有从业者来说是重要的时代机遇。

电影《梅朵与月光》:重塑现代国家形象

2020年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由聚本影业出品制作的电影《梅朵与月光》,凭借精湛的艺术形式呈现大西南美景,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教育扶贫”政策两大主题,以“局外人”视角一览西藏社会与人文风情,最终荣获最佳少数民族电影奖。“局外人”指代本片的女主人公,一名从叙利亚回来的战地记者。电影剧情设计基于本片导演管曦自身经历而来。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青年导演管曦,在留学深造期间,曾加入无国界志愿者组织,为地中海国家做过援助服务。同时,她热爱藏族文化,拍摄的短片《曼陀罗》获得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学生短片奖。

电影《梅朵与月光》黎巴嫩贝鲁特拍摄现场花絮­

电影《梅朵与月光》讲述了战地记者美多在回国休养期间,带着一部纪录片的采访任务来到藏彝秘境深处的一座山寨。短暂的拍摄时光,让美多和二十个孩子、山寨藏民以及寺庙大喇嘛多农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与藏族青年达瓦坠入爱河。而美多在森林里偶遇“狼孩儿”所画,则勾起她内心深处在叙利亚战时的回忆。美多的自我疗愈过程,正是在比较了文化的多样性后,更加尊重他者文化,同时认同东方文化。影片客观真实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仅是民族故事,也是中国人民正在经历的新时代的故事。近年,中国内地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少数民族导演。以万玛才旦导演为代表,他深入藏族文化内部,坚持藏语写作和拍摄,强化民族美学的自觉性,以此将民族性的思维方式精准表达,这是一种根性创作。与此同时,鲜有跳出民族内部视野,用世界眼光来观照中华民族“根文化”的电影作品。而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以管曦为代表的海归导演,深刻认知到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后,他们对家乡、对中华民族更有归属感,对祖国的日益强大更有自豪感。

当今电影不仅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象征。198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交迁》一书中首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内容: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具体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等方面。软实力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力量,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的影响力。软实力是一种合作型的权利,依靠的是吸引力而非强制力、通过让他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来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依靠分享文化、观念和信息来获得权利。”在当代社会的全球化浪潮中,塑造并传播国际认同的中国国家形象,对提升、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不言而喻的价值和意义。中国文化软实力在电影行业的重要体现,在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文化霸权策略,更不同于好莱坞电影通过挪用、移植他者文化的象征符号,来实现美国电影在内容创作与视觉场景层面的文化殖民策略。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多元文化,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全球化的表现之一。从过去十年的发展势态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电影节活动,也共同创作、互译及引进了大量的影视剧精品。但共同创作方面,大部分属于人文风光的展现和技术资源的整合。展望“一带一路”深入邦交的未来,丝路电影一定会孕育表达更深刻的人伦内涵,而这期间,重塑现代国家形象是中国电影人面临的挑战。一方面,诸如哈萨克斯坦、叙利亚、伊朗、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均有极具特色的人文积淀,亟待电影这一媒介形式对其进行开发、打造和传播。在技术共享、文化互通的基础上,中国电影人应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科技技术、观念相对落后国家的电影提供有益帮助。在实现弱势共帮的基础上,必将催生出一个合力共建的电影强势群体。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在呈现和思考真实生活状态的前提下,中国电影人为世界观众呈现一个各种文化多元共生的电影景观,这会为中国电影打开国际市场。

当中国电影担起发展泛亚电影这一重任的时候,银幕内外的国家形象也呼之欲出。最终在“一带一路”宏观含义下,中国电影将跨越国界、超越文化,与沿线国家乃至欧洲国家间进行技术、艺术、美学和文化思维上的融合,最终,与美国电影同台博弈,消解好莱坞电影全球范围的跨国资本运作,尤其是美国文化中心主义的跨文化殖民策略,对他者文化多样性的挤压和排斥。

电影《狼图腾2》:共同记忆的历史共识

今年第7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聚本影业应匈牙利电影公司Focus-Fox的邀请,制片人前往匈牙利堪景,并就电影《狼图腾2》的制片合作进行进一步商榷。匈牙利是欧洲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并且即将与中国正式达成官方合拍电影的关系。在Focus-Fox位于布达佩斯市中心的会议室里,悬挂着成吉思汗像。匈牙利制片人告诉我们,他的爷爷也有四分之一蒙古族血统。在具体的堪景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仅这里的地貌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十分相似,这里人们的生产方式、习俗也与中国蒙古族等十分接近。这充分体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融通历史渊源流长,因此该片的制片筹备工作开展得十分顺畅。

早在2015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就发表专版专栏,评价中国作家姜戎创作的51万字长篇小说《狼图腾》为:“已成为中国在今日世界文化的重要符号。”同年,姜戎获得蒙古国“文豪”奖章。“文豪奖”是四年一度的由世界蒙古族作家联合会颁发的最高奖项。姜戎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被授予的外国作家。姜戎被授予依照成吉思汗腰牌形状设计的镀金奖牌,这也是该奖第一次颁发“金腰牌”。迄今为止,小说《狼图腾》版权已经输出到美国、英国、澳洲、德国等国,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影《狼图腾1》于2015年全球公映,在欧洲获得800万美金保底发行,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公映票房均创历史纪录。有关“狼图腾”的文化衍生品更是层出不穷。目前,电影《狼图腾2》已经入选2022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并与《狼图腾1》的海外发行方、欧洲最大的发行公司Wild Bunch签约,继续良好合作。Wild Bunch 该项目的负责人Ulf表示,全球环境问题十分紧迫的当下,《狼图腾》中所展现的生态意识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为我们当下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提供了借鉴。

鲁迅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构成了我们认识自身历史地位与未来角色的组成部分。在策划、筹备电影《狼图腾2》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将世界体系从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往前推的话,途经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沟通了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交流,并成为古代世界体系的重要维系纽带。到了蒙古大征服的时代,则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以广义上的中亚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这种权利、资本和地缘政治的格局划分一直延续到17世纪。后来西方海上贸易和海上军事力量不断拓展,占据欧亚世界体系中心位置的中亚才失去了它曾经的地位。而历史总在为现实提供智慧。21世纪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有这种基于共同记忆的历史共识,同时也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呈现出新的互动意义。以我融入其中的丝路电影人们,我们不仅是参加电影节,影展交流或是电影交易,不论是制片合作还是艺术沟通,都能从具体的工作感受到“一带一路”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以路、带、廊、桥为纽带,正在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形成了一种兼顾历史交往与现实合作的新关系格局,它不仅接续历史,更面向未来。数千年来,丝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交织,构成了它们与中国彼此间互鉴融通的深刻思想关联。生活在当下的中国电影人,可以从任何环节、任何项目主动参与这种互鉴融通的关联之旅,正如人们支撑起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一样,我们也能在对丝路电影的新认识中去深化“一带一路”的区域实践。电影为媒,联通世界,它将始终是一个进行时,也是我们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单位:北京聚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责编: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