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至8日,由广东省韶关市文广旅体局主办的“享游韶关 善美之城”2022粤港澳大湾区旅行社及媒体采风活动在韶关举行。广州、中山两地的文旅部门、旅游业界团体、媒体等代表前往韶关,通过实地采风,以全新的视角,对韶关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工作进行挖掘、提升和宣传,进一步开拓韶关文旅新产品新线路,助推韶关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采风团成员在韶钢生产车间参观
此次采风活动为期3天,采风团先后考察了韶关市区、曲江区、仁化县等地主要景点。采风团首站来到了马坝人遗址公园,“探访”13万年前的广东人。在马坝人遗址公园,采风团成员还体验了韶关市柴烧陶艺非遗制作技艺,感受柴烧陶艺带来的精彩和魅力。
而在广东首家以钢铁为主题的工业旅游园区——多彩韶钢,采风团一行人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领略了工业游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了粤北老工业基地“双变”(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所取得的成就。作为“善美韶关”特色文旅的一部分,韶钢园区与韶关现有的文旅资源形成互补,进一步丰富了韶关的文旅项目与内容。
采风团成员在隆盛酱园博物馆参观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于2019年10月22日建成开放,是广东省内目前唯一一座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和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室内布展主要内容为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中央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历史资料和红军文物。主题陈列《长征·粤北突围》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展示了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军民鱼水情谊。
仁化县城口镇文化站红色讲解员黄本洲带领采风团成员行走在与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一河之隔的河边街,这条街即是当年红军露宿的街道。据他介绍,1934年11月初,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在城口镇作短暂休整,河边街是红军休整的主要场所之一。河边街位于城口镇西河河边,与正龙街相通,两街共约700米,130多户居民,是城口镇主要的街道之一,也是城口当年最旺盛的商业街,那时街道两旁都是店铺,临街一面大多数是可以拆卸的木板门面,当时有些民众看到伤病的红军,自发的拆卸下自家的门板,并铺上稻草,给受伤的红军垫背,还拿出自家的被子等为红军遮盖,为了不扰民,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些街道上露宿。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与该馆一河之隔的红军街(无人机照片)
走着走着,黄本洲又把大家带到了中共城口特别支部秘密交通联络站旧址——“胜一”理发店。1930年10月,从湘南疏散来的一部分共产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中共城口特别支部,驻在厚坑大坪头村,同时在城口设交通站“胜一”理发店,有中共党员14人,以烧炭、打铁、理发等为职业,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后来,城口特别支部受到国民党破坏,支部书记黄庭芳被捕牺牲,李焕庭接任,顺势应变,继续斗争,坚持到1934年红军长征过仁化后迁往韶关东河坝开展革命活动。
一群学生走进地下交通站参观
黄本洲说,他感到很欣慰,因为作为研学游线路之一,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红军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游客。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是一家人自驾前往参观旅游的,父母带着小孩走进城口镇了解红色文化,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在后续的行程中,采风团陆续参观了隆盛酱园博物馆、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丹霞山、五马寨等地,追寻历史足迹,饱览民俗民风,博采人文精华,感受韶关的文化底蕴。
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座谈交流活动,向采风团展示了韶关丰富的文旅资源产品。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巩固开拓了粤港澳大湾区客源地市场,也加深了韶关与广东各地旅游企业的交流合作。
(许建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