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春光明媚,正是赏花踏春时。随着出游需求越来越品质化、个性化,人们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消费支出用于健康养生、修身养性、开阔视野等文旅活动,养老式旅游、房车游、郊野露营、乡村民宿游、候鸟式旅游、深度研学游等具有旅居特性的旅游形式也随之而来。当“住在风景里”逐渐成为一种当代生活方式,“旅居热”自然就出现在2023年的春季旅游市场。
多个年龄段热衷旅居游
“上周,我和老伴去河南南阳玩了一圈,那里鸟语花香、文化氛围浓,尤其是谢庄镇塔子山的梅花开得真美。听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讲,当地还有月季节、樱花节等活动,反正我们退休了也没啥事,行程也不累人,就多住几天,慢慢看、养养心。”66岁的湖北游客彭女士说。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选择健康、快乐的旅游养老模式。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2021年,45岁以上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
相对于银发族喜欢的跨省康养,选择距离不太远的城市及周边则成为年轻人津津乐道的周末度假养生法。相关数据显示,在各大平台和搜索引擎,跟“露营”“民宿”相关的关键词搜索量近期持续猛增。
今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北极村游客以自驾游为主,精品小团居多,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19岁至40岁的占70%,其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传统大团。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文化学者郑万明表示,随着旅游结构的变化,游客结构也必然发生变化,各个年龄段的游客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出行线路,老年游客会以参观为主。年轻游客会以体验为主,青少年游客会以研学为主。所以旅游景区在组织活动和设置线路时要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值得关注的是,据驴妈妈旅游网近期发布出游数据显示,“她经济”持续走热。3月,全国各大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纷纷以“三八”妇女节为主题推出相关旅游产品。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表示,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女性成为出游主力,以及旅游目的地、旅行线路、酒店和交通工具等方面主要决策者的趋势明显。平台女性游客占比近69%,女性游客为旅游支付的人均花费高于男性27%。在旅行决策上特别是全家出游时,女性往往占有主导权,超过70%的订单由女性用户主导目的地、产品路线等方面的选择。
▲武汉东湖樱花园游人如织。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旅居类旅游线路成为新热点
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新奇有趣的文化体验、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出游时间更长的“旅居类”线路成为今年国内春季旅游市场的新热点。
江西2023“春光灿烂嘉游赣”全省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以来,各地“火力全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诚意十足的优惠政策“引客入赣”,效果明显。3月15日,“大美上饶 自在山水”春野篇——“趣乡村·一起野”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上饶望仙谷景区启动,现场推出“乡野寻仙之旅”“山野寻道之旅”“田野寻芳之旅”三条春野精品线路和春季旅游优惠活动,从去乡村野、去山里野、去田地野3个角度呈现出新时代乡土中国的上饶风情。
来自南昌的游客张先生说:“我们是计划来上饶婺源看油菜花的,结果看到望仙谷跟电视剧中‘仙侠世界’一样的悬崖民宿,还有很多有几百年历史老建筑改造的民宿,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就想多住几天,多去几个村庄‘野一野’,感受春天的乡村之美。”
春风和煦,灼灼芳华。赏花踏青类旅居游线路近期十分受欢迎。3月15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3“相约春天赏樱花”文化旅游活动在武汉东湖之滨的东湖樱花园启动。活动于3月至4月组织实施,由“1+5+N”场文旅盛宴组成:1项主体活动包括集体游园、沉浸式赏玩樱花、樱花市集和房车夜游等;5项配套活动包括组织“百机千列千万人游湖北”引客入鄂、春季赏花游直播周、樱花季精品文艺演出等;N场围绕春季赏花游的主题活动,则将全方位打造“沉浸式体验+城市漫游+乡村休闲”的春游新体验,营造新时代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市场活力,扩大旅游消费。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湖北接待的首个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参访团于3月15日抵达武汉,开启一场令人期待的城市漫游赏樱之旅。他们将在为期4天的行程中,依次“打卡”武汉黄鹤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东湖樱花园等景点,欣赏樱花盛放美景,还将前往鄂州等地。参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希望利用这次深度体验的机会,全方位感受湖北厚重的文化历史,深度体验当地民俗风情,促进两地民心交流。
▲2023第五届云台山汉服花朝节开幕现场。 张莹莹/摄
多彩文旅活动助力消费升级
以当地春季特色文旅旅游资源为优势,各地景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用诗意旅居吸引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3月11日,2023第五届云台山汉服花朝节启幕。河南云台山以群山为笔、以繁花为色,将艺术、诗词、水墨等元素与风景结合,打造沉浸式国风艺术空间,全国游客、汉服“同袍”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锦绣云台,移步“画”中,穿越古今,体验“画中画”的奇妙观感。“春季穿汉服到云台山打卡已经成为全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圈层爆款活动,每年春季的汉服活动会引流20余万人,引爆春游热潮。”景区副总经理吴沛萌介绍,今年活动将持续到4月初,每周不同文化主题,精心策划汉服婚礼、甲胄体验、礼乐展演、裙幄之宴、国风民乐、非遗市集、赛博汉服秀等百场特色汉服体验。
摩登青年音乐会、花海火锅、花海写生……在江西宜春明月山,一场场文旅活动好戏连台,漫山绽放的樱花、桃花、油菜花,吸引着全国各地前来赏花、泡温泉的游客。“我们不仅有‘湘赣一家亲千人旅游团’这样的大型旅游团,自驾游的年轻游客群体也越来越多,妇女节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50%,温汤度假区的酒店更是火爆。”景区营销总监陈磊说,“景区山上、山下业态相互配合,游客不出景区就能体验三五天的‘慢旅游’,还有很多康养度假的游客选择在此包月旅居甚至购置房产。”
从3月到5月,明月山推出以春赏花为主题的春风十里赏花季活动,包括20多项文旅活动,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游客。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说:“我们全家来明月山踏青,没想到可以玩、可以看的东西这么丰富,赏花、登高、泡温泉,和孩子一起在花海里画画、喝茶、听音乐,真是让我们在春天的大自然中玩出了‘花样’,整个旅程氛围特别放松。这里太适合和家人、朋友一起来度假康养了。”
▲“大美上饶自在山水”春野篇——“趣乡村·一起野”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江西省上饶市文广新旅局供图
文旅融合项目激发新商机
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旅游行业也迎来市场的快速恢复。各地旅游目的地创意打造文旅融合的多元旅居项目,激发新商机,获得更多活力。
“今年以来,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得益于近3年来上饶厚积薄发攒下的丰厚‘家底’,葛仙村、云谷田园、望仙谷、婺女洲等文旅项目陆续开园,全市春节以来共举办各类文旅活动350余场,为2023春季旅游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江西省上饶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谢华杰介绍。
走过30多年风雨历程的云台山景区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景区的转型升级。吴沛萌告诉记者,近年来景区以文旅文创为引领,围绕“竹林七贤”等核心文化持续打造IP活动及爆款产品。与此同时,景区以民宿为重要切入点,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针对岸上小镇打造民宿美学新亮点,逐渐形成“南有莫干山,北有云台山”的云宿品牌。短短几年时间,景区内的岸上小镇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民宿小镇、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新地标。
近年来,云台山镇加大特色活动策划,创新消费场景,鼓励民宿负责人发展“民宿+”,增加项目,延展服务空间。某民宿负责人梁晶把目光投向了“康养居”民宿的打造,她学习了艾灸、拔罐等中医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了不少游客,尤其是老年群体。今年入春以来,岸上小镇民宿客流爆满。“居住在这里,依山而眠、开门见绿、静谧且自然,可以说是从内到外都能感受到一种大自然的美好。白天能带孩子穿汉服体验汉服花朝节,晚上能带老人还能体验中医诊疗,全时段有娱乐项目,特别适合全家都来。”游客陈建新告诉记者。
如今,云台山早已实现从最初单一的游山玩水,到如今的吃、住、游、购、娱全面开花,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不断丰富,市场半径不断扩大,收获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再次为河南省山水景区拓展产品元素、丰富产品内涵蹚出了一条新路子。“现代人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逛景区了。乡村康养旅游,康养居是一片‘蓝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师东坡说。
(统稿:韩洁、张婷,参与采写:张建友、张莹莹、王竹青、瞿祥涛)
专家视点
用生活的方式旅行,用旅行的方式居住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开发运营专委会主任 林 峰
所谓旅居,我认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生活的方式旅行,用旅行的方式居住,即生活旅游化或旅游生活化,择一处宜居之地,停下来把身体和心灵的脚步一同放慢,感受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一提到旅居,以往很容易跟静养、养老联系到一起,这是因为一方面老人旅行相对受到体能限制,会优先选择度假式旅居;另一方面老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慢下来”,不再受节假日时间上的限制。正是这种“慢节奏”的出游需求带动了旅居养老小镇、康养旅居小镇、旅居特色村庄、文旅综合体、旅居民宿等“旅居+”产品的发展,不仅集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美食、特色风景等优势,还提供健康养生、文化养老等旅居养生服务,国家层面也在持续推动解决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切实问题,真正托起“夕阳红”旅居市场。
伴随时代的发展,旅居需求人群也在发生变化,一批由文化创意设计师、文化名人大师、短期逃离城市者、民宿投资经营者、网络主播、乡村投资经营者等老板、打工人和度假旅游者组成的“混成部队”成为旅居游的新兴力量。他们更注重度假旅居产品的品质,在新一代旅居人群的带动下,旅游目的地和消费结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
一是购买型旅居产品热度不减,租赁型旅居产品和房车露营类旅居产品逐渐兴起。二是旅居目的地从城市旅居向近郊乡村旅居挺进,乡村旅居是以乡村性所提供的核心价值为本源驱动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三是更多人把旅居作为生活方式,作为工作生活的调节剂,更注重异地生活体验和舒适的住宿体验,更注重当地生活的参与。他们多以“参与者”的角色助力旅游景区、目的地的发展,如云南大理、丽江出现的“新大理人”“新丽江人”。四是旅居服务更加注重特色化,通过与产业融合来丰富服务业态,不断提高旅居品质。如,旅居与农业、文化、体育等融合,积极构建场景化的体验场所,发展研学、文化探索、农耕体验、康养健身、田园养生等新业态。五是年轻旅居度假人群更加追求新玩法,滑雪、冲浪、观日出、骑马、探洞、攀冰等,都成为他们旅居生活的重要体验内容。
未来,旅居游的分化会更加明显,在目的地或景区选择上,从高颜值的旅游目的地,到高素质的城市街区或郊野,再到生态或文化具有特色吸引的隐逸地,对于场景的考量将远大于景区;在消费结构上,旅游消费与生活消费将更加融合,文化消费的比重上升,旅居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学习和成长方式。
(本报记者 张 婷 采访整理)
康养旅居游产品:深耕巨大市场 提升旅居者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 黄 璜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老年旅居游正在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60后”的退休,老年人的需求层次和消费能力也在迅速提升,旅居已经成为他们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进而拉动各地旅居游产品的档次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三亚、西双版纳、巴马、攀枝花、北海等旅居目的地,康养旅居成为“十四五”时期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旅居者的身份认同和行为特征介于传统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之间,对旅游目的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旅居者选择目的地时会考虑是否具有宜居的环境,这既包括气候舒适度,也包括社区的人居环境。所以每年冬天有很多东北“候鸟老人”到南方避寒,夏天又有很多城市居民到山区避暑。
其次,旅居者还要考虑目的地是否有良好的生活服务体系,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例如医养结合服务、医疗保险报销、公共文化服务、公园年票待遇等不属于传统旅游范畴的个人服务,是旅居者考虑的重要内容。
第三,旅居者还会重视旅游目的地的人际关系网络。旅居者离开了惯常生活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亲戚朋友,到新的目的地短期生活,需要在目的地也结交新的朋友,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网络,才能够“留得住、过得好”。所以,和亲戚朋友结伴出游也是旅居游的重要特征。
最后,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成本也是旅居者考虑的重要内容。他们在旅游目的地可能以更低的生活成本获得更好的生活服务,从而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本报记者 连晓芳 采访整理)
2023年3月18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春风“吹热”旅居游》
↓ ↓ ↓ ↓ ↓ ↓ ↓ ↓ ↓